专栏名称: 机器学习研究组订阅
连接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和产业人才的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宝玉xp  ·  Google 的 Gemini 2.0 ... ·  10 小时前  
黄建同学  ·  强化学习RL在DeepSeek的训练过程中非 ... ·  2 天前  
机器学习研究组订阅  ·  o3-mini物理推理粉碎DeepSeek ...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74星]RapidUDF:高性能C++表 ... ·  3 天前  
宝玉xp  ·  o3-mini-high 是每周 50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机器学习研究组订阅

Transformer作者初创重磅发布Transformer²!AI模型活了,动态调整自己权重

机器学习研究组订阅  · 公众号  · AI  · 2025-01-15 19:30

正文

从章鱼通过改变皮肤颜色来融入周围环境,到人类大脑在受伤后重新连接神经网络,无不体现着那句经典的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然而,对于LLM来说,想要加入哪怕只是一句话的新知识,都必须要再训练一次。

针对这一挑战,来自Sakana AI的研究团队刚刚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Transformer²。它可以通过实时选择性地调整权重矩阵中的单一组件,使LLM能够适应未见过的任务。

文章链接:https://arxiv.org/pdf/2501.06252

代码链接:https://github.com/SakanaAI/self-adaptive-llms

传统上,LLM的后训练通过一次全面的训练来优化模型,使其具备广泛的能力。

从简化的角度,这种「one shot」微调框架看起来很理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实现。例如,后训练需要大量资源,导致计算成本和训练时间显著增加。此外,当引入更多样化的数据时,很难同时克服过拟合和任务干扰。

相比之下,自适应模型提供了一种更灵活高效的方法。与其一次性训练LLM来应对所有任务,不如开发专家模块,根据需求将其离线开发并增强到基础LLM中。

然而,创建多个专家模块,对LLM进行微调,显著增加了需要训练的参数数量,而且容易过拟合,模块之间的组合也不够灵活。

对此,新框架通过有选择性地调整模型权重中的关键组件,LLM能够实时适应新任务。

Transformer²的名称体现了它的两步过程:首先,模型分析传入的任务,理解其需求;然后应用任务专用的适应性调整,生成最佳结果。

Transformer²在多种任务(如数学、编码、推理和视觉理解)中表现出了显著的进步,在效率和特定任务的表现上超越了传统静态方法如LoRA,同时所需的参数大大减少。

LLM的「大脑」:权重矩阵

人类大脑通过互联的神经通路,存储知识并处理信息。

而LLM将知识存储在权重矩阵中。这些矩阵构成了LLM的「大脑」,保存了它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到的核心内容。

要理解这个「大脑」,并确保它能够有效地适应新任务,需要深入分析其内部结构。

而奇异值分解(SVD)提供了宝贵的洞察力。

可以将SVD看作是一名外科医生,正在对LLM的大脑进行细致操作。这名外科医生将LLM中存储的庞大复杂的知识分解成更小、更有意义且独立的部分(例如,针对数学、语言理解等的不同路径或组件)。

SVD通过识别LLM权重矩阵中的主成分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新研究中发现,增强某些成分的信号,同时抑制其他部分的信号,可以提高LLM在下游任务中的表现

基于这一发现,Transformer²迈出了下一步,向动态、任务特定的适应性发展,让LLM能在多种复杂场景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引入Transformer²

Transformer²通过两步过程重新定义了LLM如何应对多样的任务。

其核心在于能够动态调整权重矩阵中的关键组件。

在训练阶段,引入了奇异值微调(SVF)方法,该方法使用强化学习(RL)来增强或抑制不同「大脑」组件的信号,以应对多种下游任务。

在推理阶段,新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策略来识别任务的特征,并根据任务要求调整模型的权重。

下图概述了新方法。

左图:使用SVD将LLM的「大脑」(即权重矩阵)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组件。

右图:利用RL训练这些组件的组合以应对不同任务。组件可能在多个任务中共享。例如,在上图中,紫色齿轮在语言理解和推理任务之间是共享的。推理时,首先识别任务类型,然后动态调整组件的组合。

使用SVF和RL进行训练

在训练阶段,SVF学习一组z向量,其中每个下游任务对应一个z向量。

每个z向量可以视作该任务的专家,它是一个紧凑的表示,指定了权重矩阵中每个组件的期望强度,充当「放大器」或「衰减器」,调节不同组件对模型行为的影响。

例如,假设SVD将权重矩阵分解为五个组件[A,B,C,D,E]。

对于数学任务,学习到的z向量可能是[1,0.8,0,0.3,0.5],这表明组件A对数学任务至关重要,而组件C几乎不影响其表现。

对于语言理解任务,z向量可能是[0.1,0.3,1,0.7,0.5],表明尽管C组件对数学任务的贡献较小,但它对语言理解任务至关重要。

SVF利用RL在预定义的下游任务集上学习这些z向量。

学习到的z向量使Transformer²能够适应各种新的下游任务,同时仅引入最少量的附加参数(即z向量)。

自适应性

在推理阶段,新框架使用两阶段适应策略,有效地结合了任务专用的z向量。

在第一次推理阶段,给定任务或单个输入提示,Transformer²通过以下三种适应方法之一来分析测试时的条件。

在第二阶段,Transformer²结合这些z向量来调节权重,从而生成最适合新设置的最终响应。

新研究总结了三种任务检测/适应方法如下:

  1. 基于提示的适应:使用专门设计的适应性提示,对任务分类(如数学、编程),并选择一个预训练的z向量。

  2. 基于分类器的适应:使用SVF训练的任务分类器在推理时识别任务,并选择合适的z向量。

  3. 少样本适应:通过加权插值结合多个预训练的z向量。简单的优化算法根据在少样本评估集上的表现调整这些权重。

这三种方法共同确保了Transformer²能够实现强大且高效的任务适应,为其在多种场景下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基础。

主要结果

作者将这些方法应用于Llama和Mistral LLM,在广泛的任务上进行测试,包括数学(GSM8K,MATH)、代码(MBPP-Pro,HumanEval)、推理(ARC-Easy,ARC-Challenge)和视觉问答(TextVQA,OKVQA)。

SVF测评

首先通过SVF在这些任务上获取z向量,并与LoRA进行了比较。
下表中的结果表明,SVF在文本任务上优于LoRA,特别是在GSM8K任务上有显著提升。这可以归因于RL训练目标。与LoRA的微调方法不同,RL不要求每个问题都有「完美解决方案」。右侧的直方图也展示了SVF在视觉领域的惊人表现。

未见过的任务
随后将适应框架与LoRA在未见过的任务上进行对比评估,特别是在MATH、HumanEval和ARC-Challenge任务上。
下表左侧展示了,随着方法复杂度的提升,新架构的策略在所有任务上都取得了逐步的性能提升。

在未见任务上的测试集表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