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十九大后中国城镇化发展新动向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7-12-13 17:42

正文


内容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后的重要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与以往相比, 城镇化将呈现几个新特征和新趋势


01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 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在城镇化格局中具有“纲举目张”的独特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除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外,长江中游、成渝、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跨省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也提上日程。与高度集中发展相比,城市群的发展显现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分散、同步、均衡发展 的特点。


未来,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将形成网状联通,特大城市资源向中小城市外溢,实现协同发展;同时,三四线城市自身的城市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也会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对各地“十三五”交通规划的不完全统计,未来拟新建造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城市名单包括绵阳、泸州、宜宾、西宁、宝鸡、咸阳等50多个中小城市。三四线城市和一些特色小镇正加速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明珠城市。


02

在城镇化中更注重保护人民利益


1、注重保护农民利益


随着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大量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到城市, 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十九大报告将农业问题提高到 “乡村振兴战略” 的高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为未来20年农村经济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村将实现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确保乡村发展农民参与和受益,着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共同发展。这就是说, 无论农民进不进城,土地承包权都会为农民提供最后的保障;农民在城镇和在农村都会有生存发展的机会


2、注重保护居民利益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逐渐清晰。十九大报告提出, “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其中, 土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租赁制度(租售同权)是重要制度基础


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对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核心作用,一方面 减少城镇生活成本 ,提升年轻人创新创业热情,二是 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 ,为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血液。


03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对于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安排,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仍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但是,为规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PPP必须规范化发展


11月16日,财政部发布的 《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 提出,严格新项目入库标准,对于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不合规入库项目集中清理。同时,PPP项目不能逾越财政10%的支出红线、财政可承受能力和物有所值评价等措施将进一步强化,把PPP项目关进制度的笼子。


与此相呼应,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门联合发布了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提出实行穿透式监管,对于已经发行的多层嵌套资产管理产品,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这一措施将从根本上卡住部分PPP项目混乱举债的资金源头。


此外,各地政府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今后,纯政府付费型PPP将减少,重点推动实施以使用者付费为主的特许经营项目。


可以预见, 城镇化建设将降低对政府资金的依赖,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