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广州各中小学已正式开学,不少家长禁不住大呼松绑。不少家长在网上“晒”出“暑假账单”,不禁感慨:“所有的辛苦工作全贡献给孩子的暑假了!”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虚度假期”,家长们给孩子的假期安排可谓丰富多彩,各种名目的游学、研学、夏令营、兴趣班、培优班应接不暇,暑假开销动辄五六千,多则四五万元。
之前曾有家长在网上感慨:北上广“月薪三万竟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教育投资背后,家长们所持的教育理念和消费心态值得关注。
➤
培训机构报名火爆
记者从学而思、品读行、立尚教育、明师教育、学大教育等机构获悉,今年暑假市场火爆,报名人数同比均有所增长。
立尚教育总裁冯颐表示,今年暑假招生情况很不错,中学生增长了60%,小学生增长了40%,尤其是在低龄段的素质拓展课程上。
“目前的情况是,无论是市场还是家长,都太过于强调‘牛娃’,但其实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要走中考这条路的,所以我们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普娃’身上,让他们在中考的表现中不逊于‘牛娃’。”
学而思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暑假学而思在线报名人数增多,尤其新增科学课,十分受家长和学生欢迎。
➤
开支动辄数万,希望有高回报
多位家长表示,虽然他们的孩子处在不同年龄段,但暑期花费五六千元非常普遍,也不乏逾万甚至高达四五万元的。
家长们大多都表示,暑期在孩子身上的花费让他们“压力山大”,但为了“不让孩子虚度漫长的假期”,不得不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
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她身边朋友的孩子不是报了培训班,就是出去游学。她是普通工薪阶层,只能给孩子挑一两个培训班上,游学也只是报了一个省内的夏令营。
“对孩子有好处的也不敢漏了,花销上确实有压力。”陈女士称在其朋友圈内,她们家的暑假开销算是中等水平,别人有花几万元的,她的家庭条件没那么好,跟别人无法攀比。
不少二孩家庭,暑假负担更重。魏女士的大女儿马上升五年级,小儿子准备幼升小。
“人家花1万,我就得花2万,支出总要翻倍,说起都是泪。”魏女士说,大女儿报班加上夏令营花了1万9,小儿子幼小衔接3300元,同时还花了3000元给孩子们充了一张游泳卡。因为假期长,家里老人带不了两个小孩,只能再上一段时间托管,托管费交了4000元。整体一算下来,她的支出确实已经接近3万元了。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游学已成为假期“标配”。周女士今年带女儿去了芝加哥艺术学院SAIC的艺术夏令营,为期两周的全天营一共900美元。“我是自己上官网给孩子报名,一大一小来回所有费用大概4万元,比通过机构报名划算得多。”
如此高投入的“学习账单”,有没有得到相应的高回报呢?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投资物有所值,孩子体验后有所收获。
小君每年暑期在辅导班的投入资金都是1万出头,但成绩却依然平平。小君透露,她最怕的就是暑假,看着小伙伴过得丰富多彩,自己却奔波于辅导班。
小君告诉记者,自己成绩上不来也很急,但家里给的压力也大,报的辅导班越贵,自己的心理负担就越大,成绩反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刘先生也坦言,他时常感到很焦虑:“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家长总怕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疏忽导致孩子成长不顺利,会反复去想孩子各个阶段的发育是否正常,是否接受到了足够的教育,又是否磨灭了她的天性……”
理性看待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教育界人士指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父母舍得为孩子花钱很正常,但动辄万元以上的游学、一个暑假报四五个培训班等情况,家长还是应该慎重考虑,到底是否适合孩子?孩子能否承受得了?
五山小学校长许凤英表示,暑假家长为孩子各种培训班、研学活动的支出,一部分是为满足孩子发展需求,一部分是盲目攀比,家长互相比,孩子互相比。
她建议,暑假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家庭情况量身定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为主。暑期较长,内容可以很丰富:
其一,有计划有质量的阅读一定不能少;
其二,适当做点学科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