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世界睡眠日:如何拥有健康的睡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3-21 13: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优先之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 到今年年底,每一个地市都能够设置一个心理门诊或是睡眠门诊,向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精神卫生服务。 可以看出,我国睡眠健康管理正逐渐从被动治疗走向主动预防。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 如今,睡眠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拥有健康的睡眠?




睡前应避免刷手机、喝咖啡、大量饮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龙小艳介绍, 良好睡眠质量通常表现为: 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在20分钟以内);夜间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近20年来,人们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夜间过多接触蓝光、远程跨时区办公、工作与生活边界模糊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导致褪黑素分泌抑制,以及存在将“熬夜后补觉”视为有效修复手段的认知误区, 致使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发病率激增。


如何实现从“被动熬夜”到“主动护眠”?


重要的是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龙小艳给出了治疗方案: 通过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重建睡眠驱动力。 采取光照疗法: 起床后立即接受30到60分钟的高强度光照,可使用专业光照箱或户外自然光,睡前2到3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减少蓝光接触,可使用防蓝光眼镜或调暗室内灯光。 也可以采取时间疗法,逐步提前睡眠时间: 每1至2天将入睡和起床时间提前15到30分钟,直至达到目标作息,一旦调整到理想时间,就需要每天严格保持。


此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卫平表示, 治疗方案还包括睡眠行为的调整。 应避免日间补觉,白天不睡或仅限短时间小睡(小于30分钟);注重睡前放松,睡前1小时减少剧烈运动、看视频等刺激性的活动,可尝试冥想、阅读;还要调整饮食,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或大量进食。


媒体、医务、酒店餐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 可能需要长期从事夜班工作,或者频繁调整作息时间,对睡眠节律有影响。 建议采取以下举措实现快速入眠,提高睡眠质量: 如果白天下班,途中可佩戴防蓝光眼镜(琥珀色镜片最佳),抑制日光对褪黑素分泌的干扰;卧室使用遮光率99%以上的窗帘,营造类夜间环境;使用降噪耳塞,确保安静入睡;保持卧室温度16至19摄氏度。


如果需要昼夜颠倒地工作, 可以每2天将睡眠时间推迟3小时直至目标时段;避免睡前3小时摄入蛋白质;严格限定卧床时间;建立“卧室等于睡眠”的条件反射,清醒超过20分钟立即离开床铺。 此外,白天需要确保足够时间补觉,如果一次难以获得足够睡眠时间,可以考虑分段休息, 例如在下夜班后和下午,各睡一段时间。


纠正“必须早睡”的强迫观念,减少入睡压力。


睡眠障碍与情绪的关联性较强。 要纠正“必须早睡”的强迫观念,减少入睡压力。治疗睡眠障碍是一个规范的过程,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睡眠心理评估,了解其习惯、情绪和心理状况。有时候还会做脑电波排查,排除一些脑部的问题。评估完后, 根据情况对睡眠障碍采取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 非药物干预主要包括睡眠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建立规律作息、疏解睡前压力、放松身心等,如果睡眠障碍比较严重,就要采用药物干预,比如使用抗失眠的药物、抗焦虑药物等。



打鼾不是睡得香,而是身体在报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傅一笑说, 打鼾这一现象在大多数人眼中看来稀松平常,却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主要患者是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本身就比普通人高,而OSAS患者则更要警惕。


当OSAS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就会形成呼吸暂停。 就像水管被压扁,气流受阻引发鼾声,更危险的是这直接影响血氧供应。


针对由肥胖引发OSAS的患者,傅一笑及其团队通常采用“监测—干预—管理”三级疗法。其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是最高效的设备。 佩戴智能呼吸面罩,可有效保证患者呼吸通畅,治疗有效率超过85%。


开展个性化减重计划同样必不可少。 OSAS患者还要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重管理门诊进行减重, 配合营养师设计的低热量饮食和运动康复师的低冲击训练, 患者代谢指标能得到显著改善。


警惕睡眠“三大红灯”: 打鼾伴憋醒、日间嗜睡、晨起口干头痛,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优质睡眠的关键是良好的生活作息, 睡眠问题一定要早筛查早干预。


来源 | 《人民日报 》(2025年3月21日 第11版),原标题为《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夜间过多接触蓝光、工作与生活压力较大等引发入睡困难 克服睡眠障碍 守护睡眠健康(民生一线)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政文时事,一屏纵览,报刊媒体,一屏掌握。这里有数智前沿的新鲜讯息,这里有全年不间断的温暖陪伴,这里是“阅报栏12304”,我们在这里等你~戳⬇下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