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伯凡时间
吴伯凡官方账号,分享吴伯凡老师的真知与洞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我想知道女生那边写的是什么 ·  2 天前  
青眼号外  ·  2025,美妆“首店潮”加速! ·  昨天  
大庆晚报  ·  不要捡!不要捡!已有悲剧发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伯凡时间

病毒的阴谋

伯凡时间  · 公众号  ·  · 2020-03-03 22:30

正文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时不时收到一些朋友的邮件和微信,问及《伯凡日知录》和《认知方法论》谈过的一些话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熟练的无能”与“习惯性防御”到底有什么危险?


“熟练的无能”与“习惯性防御”是管理学家德吉斯提出的概念,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多少提及并使用了这两个概念。在德吉斯看来,企业和人,尤其是成功的企业和人,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挑战常常有两种“应对之策”,一是把既有的成功和优势作为否定问题和挑战的论据,二是以类似“手里拿把钉锤看什么都是钉子”的姿态和方法来“解决”(其实是回避)问题。


在回复提问时,自然想到了正在肆虐的新冠病毒。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新冠病毒就表现出了“习惯性防御”和“熟练的无能”。当病毒入侵时,人的免疫系统如临大敌(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大敌),它不遗余力、反反复复与病毒交战,而人的肺及其他器官就成了反复发生毁灭性战争的战场,最终趋于毁灭和衰绝。


说到新冠病毒,很多专家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狡猾”一词,也都提到了一种治疗思路: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相对有效的方法是抑制人的耿直的、“有勇无谋”的免疫系统的杀敌冲动。也就是说,管住免疫系统的“习惯性防御”,避免杀人一百自损一千,最终导致根据地彻底破坏的那种“熟练的无能”。


下面这篇短文是我的同事袁堃写的一篇随感,或许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我们所说的“习惯性防御”和“熟练的无能”。







“病毒”这个词最早来自于罗马帝国,当时的意思是蛇的毒液或人的精液——它被赋予了“毁灭”和“创造”双重含义,是一个极具矛盾性的词语。直到19世纪晚期,荷兰科学家拜耶林克从被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的植株中提取到“有传染性的活液”,他将这些液体里的神奇物质称为“病毒”——这是病毒第一次以今天我们熟悉的意义所使用。





1




细胞因子激发的救援风暴


01

细胞因子的救援信号


耶鲁大学教授卡尔·齐默在其著作《病毒星球》中指出,人鼻病毒是人们患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研究发现,鼻病毒入侵人体以后,被感染的细胞数量并不是很多,人鼻病毒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伤害。但为什么每次感冒都那么难受:发烧、流涕、头痛、嗓子刺痛甚至浑身酸痛?原因在于,我们的身体在遭到感染的时候,细胞出于本能反应会释放一种名为“细胞因子”的信号,它会调集附近的免疫细胞前来支援。快速聚集的“援兵”让身体出现了炎性反应,病灶部位会分泌大量的黏液。只有等到免疫细胞在“自卫反击”过程中将病毒全部消灭,免疫系统才会逐渐恢复平静,我们的身体也会由内而外地回归到往日的安宁。


02

风暴来袭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近期发表的研究指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患者,其病情可能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细胞因子发出救援信号形成了风暴,免疫系统因为过度反应而变得“失控”——大量的“支援部队”被调集到病灶部位,却又无法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精准攻击,免疫细胞便会火力全开地进行“无差别攻击”,非特异性“常规武器”被本能地抛向火线,导致大量的正常细胞严重受损——杀敌一百,自损一千。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自身器官损伤,可能诱发多脏器衰竭或是其它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不知道这是上帝在制造人类的时候无意中留下的Bug,还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反应模式的缺失,总之一旦被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人体死亡的直接原因竟然是时刻保卫自己的免疫系统——这正是病毒的阴谋!面对无所不能的人类,卑微到无形的病毒没有选择直接攻击,而是完全掌握了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模式,将自己作为一个特殊的变量诱发防御系统的紊乱,让人体在熟练的过度防卫中自我毁灭。





2




病毒的阴谋远不止这些


01

掌握你的所有反应模式


引起人体的细胞因子风暴绝不是病毒的本意,因为宿主的死亡也意味着病毒自身的灭亡。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曾经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到,当我们因感冒而不断地咳嗽或打喷嚏时,通常认为这些症状是病毒的副作用。其实,这也许正是病毒精心设计的一个“完美的方案”。以空气作为传播途径的病毒正在以这样的形式控制人类,在人类打喷嚏或剧烈地咳嗽的同时,它们被“弹射”到空气中,在气溶胶中寻找到下一个宿主——显然,病毒依然在利用人类的反应模式!


而通过唾液传播的狂犬病病毒则完全控制了宿主的心智,使得原本忠诚友善的犬类变得焦躁不安、反复无常,口中始终充满唾液,具有强烈的攻击性,不断地咬人或是其他动物——只有这样才能使病毒得到传播。甚至有人认为,狂犬病的恐水症状是为了使唾液不断地从病犬口中喷出,增加病毒传播的机会。


病毒也许没有固定的反应模式,宿主是什么模式,它们便会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或者说它们唯一的策略就是掌握宿主的所有反应模式,然后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成“提线木偶”,让你身不由己,毫无意识地“被控制”——宿主不过是病毒手中的一枚棋子。


02

轻资产扩张


一个病毒有多重?


据说是以千万亿分之一克为单位——它们轻到几乎无从计量。可是,一旦入侵成功,它们就能依靠宿主的能量借尸还魂,借壳上市。病毒自身并没有组成生命体的编码能力,也不能独立存活,但是它们基因中的源代码却可以将宿主的一切资源和设备拿来为己所用,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内化成有效的驱动力,持续输出自己的硬核指令,实现迭代与增殖。


以至柔驰骋至坚,以无有入无间。病毒就这样如同幽灵一般以“轻资产”的方式在地球上快速地扩张。


03

包藏祸心的基因


病毒进入宿主体内,将基因释放到宿主细胞当中,复制形成一个完整的全新病毒再次释放出去,道金斯将这些基因称为“包藏祸心的基因”。


尽管病毒的遗传信息量非常少,但是只要有机会入侵了其他生物 ,它们都会劫持生命体来完成自我复制,把宿主细胞变成自己的“代工厂”。 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一天之内,就有可能产出上千个病毒,无数个自己就这样呈几何级增长。 虽然在基因复制的过程中,它们会偶尔出 错,但是道金斯认为,在累进演化的推动下,“增强版”的自己往往青出于蓝,“新版本”的自我常常后来居上。 就这样,不断地复制、传播、变异、升级,用包藏祸心的基因完成自己饱含阴谋的使命……




3




福音还是诅咒


01

消灭霍乱的竟然是病毒


齐默教授认为病毒对人类并非一无是处。当霍乱疫情爆发时,消灭霍乱弧菌的正是一种名为“噬菌体”的病毒,而真正让霍乱疫情得到平息的正是前面提到的病毒的“阴谋”——它们用自己无形的身躯潜入细菌体内部,随着霍乱弧菌的大肆增殖而同步扩张,并最终让细菌阵营全面溃败。

人类、细菌、病毒,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与另一方产生关系。三者当中,细菌与病毒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几亿年的时间,而人类是最晚的介入者,资质最浅,最缺乏经验。更何况,在病毒 “宿主名单”数不清的生命列表当中,人类不过是最近“更新”时才被列入其中的生物。


02

并行的悖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