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章采用多种遗传流行病学技术方法,研究2200个可药物基因、端粒长度与白血病风险之间的复杂联系。通过多中心GWAS数据、MR分析、SMR分析、HEIDI测试、共定位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白血病的因果关系及白细胞端粒长度对多种疾病的影响。
文章利用多种遗传分析方法,结合大型队列数据,识别了与白血病风险相关的潜在药物靶点基因,并评估了白细胞端粒长度对多种疾病的影响。使用来自不同中心的GWAS数据增加了研究的代表性和普适性,有助于提高发现的外部有效性。
研究首先整合多个队列的GWAS数据和eQTL数据构建分析基础,接着利用Mendelian randomization方法探索端粒长度与白血病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并评估端粒长度是否在药物靶点基因和白血病风险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通过严格的筛选和MR分析,文章确定了与白血病风险相关的潜在药物靶点基因,并发现白细胞端粒长度增加与白血病风险增加有正向因果关系。
大家好呀!很高兴又和大伙见面咯!2024年,你的MR文章难以发表,但是每天都看着有新的高分MR文章发表,心中难免不刺挠,从而陷入内耗,我和这些文章差在哪里?
那当然是在论证力度上!MR做完,你还可以做
共定位分析、LDSC、PheWAS
等等,今天馆长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高性价比文章,该团队运用MR、GWAS/TWAS数据等技术,深入研究了2200个可药物基因、端粒长度与白血病风险之间的复杂联系,欲知更多精彩请听馆长娓娓道来吧:
1、
采用了多中心的GWAS数据
,涵盖了2,200个可药物基因和七种血细胞的端粒长度,
利用多种遗传分析方法
(包括MR分析、SMR分析、Phe-MR分析等)来评估与白血病的因果关系。
这种全面的方法论设
计提供
了
大样
本
量、丰
富的基因组覆盖,减少了混杂偏倚的风险,并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
。
2、
通过
中介MR分析
探讨了白血病因果基因和端粒长度与白血病风险之间的潜在作用机制,
单细胞表达分析
则
提供了对候选基因在白血病中作用的深入见解。
此外,研究还诚实地讨论了其局限性,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验
证和
研究的领域
,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
(
PS:
研究仅包括欧洲人群,其结果
的普适性
可能受限,需要在其他种族或人群中进行验证。此外,研究可能未能充分考虑非遗传因素对基因和端粒长度的影响。是缺点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MR作为目前大火的工
具之一,馆长这里有超多高分思路与新颖的选题方向,赶快扫码联系馆长一起学习吧!迫不及待发高分啦!)
定制生信分析
云服务器租赁
加好友
备注“99”
领取试用
题目
:来自多个队列的遗传分析表明,2200 个可成药基因、端粒长度和白血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杂志
: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影响因子
:IF=7.0
发表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后台回复“
666
”获取原文献,编号20240923
研究背景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癌症,其特点是异常白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在骨髓和其他器官中积累。尽管存在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等治疗手段,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特别是老年患者。此外,尽管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提供治愈机会,但供体缺乏和相关风险限制了其应用。端粒长度与多种疾病相关,但其与白血病的关系尚不明确。
研究思路
首先,通过整合多个队列的GWAS数据和eQTL数据,构建了分析基础。接着,利用Mendelian randomization方法,以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探索端粒长度与白血病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此外还运用了中介分析来评估端粒长度是否在药物靶点基因和白血病风险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下为研究流程图:
数据来源
数据队列
|
数据类型
|
详细信息
|
e
QTLGe
n Consortium
|
cis eQTL
数据
|
提供了2,200个可成药基因的cis eQTL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对31,684个个体的外周血进行的eQTL元分析
|
UK Biobank
|
PCR
|
提供了七种血细胞的端粒长度的GWAS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PCR测量的,涉及472,174名参与者
|
Netherlands Cohort
|
Flow-FISH
|
提供了除白细胞外其他六种血细胞的端粒长度的GWAS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Flow-FISH方法测量的,涉及1,046名荷兰参与者
|
FinnGen
|
GWAS
|
提供了
淋巴性白血病(
LL)和髓性白血病(ML)的GWAS数据。这些数据包括1,617例LL病例和324,650名对照,以及734例ML病例和324,650名对照
|
Lee Lab
|
GWAS
|
作为重复队列,提供了LL和ML的GWAS数据,包括578例LL病例和404,466名对照,以及467例ML病例和404,466名对照
|
主要结果
1.
致病基因的鉴定
在FinnGen队列中,研究者对2,200个可成药基因进行MR分析,通过
IVW
方法初步鉴定了32个LL潜在因果基因(图2A),以及21个ML潜在因果基因(图2B)。经过
方向性测试、敏感性分析和LOO分析
,最终确定了29个LL候选药物靶点基因和20个ML候选药物靶点基因。为增强MR发现的可靠性,使用Lee Lab队列的GWAS数据进行了
重复分
析和荟萃分析,进一步确认了14个LL和11个ML的潜在治疗靶点基因(图3A–B)。
图2 2200个药物基因的MR结果与白血病风险
图3 FinnGen队列和Lee实验室队列MR估计的荟萃分析结果
2.
SMR分析和HEIDI试验
在对14个LL因果基因进行
SMR分析
和
HEIDI测试
中,13个基因与LL风险的关联得到加强(图4A–N)。
HEIDI测试
显示,除了MLKL表达与LL易感性的关联外,
其他关联均非由遗传连锁导致
。进一步分析发现,包括MLKL在内的四个基因表达与MLKL的eQTL SNP (rs34407409) 相关联,表明
MLKL表达与LL易感性的关联存在轻微的横向多效性
。对于ML的11个候选靶点,7个基因通过了SMR分析
(P<0.05
)和HEIDI测试(P>0.05),表明
这些基因表达与ML风险相关且不受遗传连锁影响
(图5A–N)。
图4 14个药物基因与淋巴性白血病的MR分析结果
图5 11个药物基因和髓系白血病的MR分析结果
3.
端粒长度与白血病的因果关系
研究者通过严格筛选IVs,利用187个SNPs作为七种血细胞端粒长度的工具变量。初步MR分析
支持遗传预测的白细胞端粒长度增加与LL和ML风险增加有关
(图6A)。
敏感性分析
显示潜在的异质性和横向多效性很小(P > 0.05)。
多变量MR分析
表明,白细胞端粒长度对LL有直接影响,独立于其他血细胞端粒长度(图6B)。这些结果表明,
白细胞端粒长度单独与LL之间的正向因果效应是稳健的
。
图6 端粒长度与白血病的MR分析结果
4.
LDSC和共定位分析
LDSC分析
显示白细胞端粒长度和LL具有显著的遗传性,表明遗传变异对白细胞端粒长度和LL有显著的遗传贡献。
双变量LD评分回归
进一步确认了白细胞端粒长度和LL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遗传相关性(rg = 0.309, P = 0.0001),增强了MR发现的可靠性。
共定位分析
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PPH4 = 0.997),表明
白
细胞端粒长度和LL在基因组位点上共享相同的因果变异
(图7)。
图7 端粒长度与白血病共定位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