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能够根据患者描述给出中西医治疗方案,引发公众热议,关于AI看病的可靠性、伦理及法律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医生认为AI看诊存在一定局限性,特别是在复杂病例上,AI仅可作为参考。医学人文教授提醒使用AI需谨慎,法律专家则强调了法律与伦理问题的存在。
涉AI医疗纠纷的权责问题尚存法律盲区。科技财经作家和律师均提醒关注隐私保护和免责提示等伦理及法律问题。
近期,
“DeepSeek化身中医开药方”
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发视频称DeepSeek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描述,给出中医或西医的治疗方案。随着DeepSeek火爆全网,“AI到底能不能看病”的话题引发了新一轮热议。AI看病到底靠不靠谱,是否存在伦理问题和法律风险,未来AI是否会替代医生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动动手指,与AI对话,就能得到一份处方?记者打开deepseek,在对话框中输入症状,不到一分钟,deepseek就给出了一份详细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其中包含一份中药方,也包含可替代的中成药品等。分析过程逻辑严谨,条理清楚,让人眼前一亮。也有不少网友用AI问诊后大呼“好用,神奇”。
网友刘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肠胃不适,上吐下泻,去医院验血后,她将检验报告上传deepseek,让deepseek帮忙看看化验单,经过一番分析,deepseek给出了诊断——急性细菌性肠胃炎,另外还给出了治疗方案。“处理意见跟医生给我的处理意见几乎一模一样,而且比医生给我的更加详细。”刘女士坦言。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对此持观望或怀疑的态度。“医院引入deepseek我还是很怀疑的。”网友小万说。也有网友表示,虽然相信人工智能,但还是会去医院让医生去诊断。
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医疗行业迎来变革。那么,DeepSeek看病开方是否靠谱呢?尤其是AI开具的中药方,能放心服用吗?对此,不少中医药从业者也进行过测评。某三甲中医院执业医师介绍,自己曾将一个病例输入deepseek,要求它写一份入院记录,deepseek经过深度思考后给出来了一份详细的入院记录。“它的诊断,包括中医的四诊,还包括了专科检查,中医的辨证分析、初步诊断、诊疗计划等,还给出了一个中药的方剂,方子开的也很不错。”这名执业医师给AI交出的这份“作业”打了90分。
然而,医学是一门不确定性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病人。有不少医生都认为,
AI看诊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中医,缺少了望、闻、问、切,开出的药房可能针对性不够强
。
“人工智能虽然智能,但我给他的这个病例的情况是最简单的,教科书模式,现实中还是有很多病人情况十分复杂,有各种合并症、慢性病,甚至有治疗起来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疾病。
所以临床情况复杂多变,AI仅仅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有中医坦言。
采访中不少医生都提到,医学是有人文的,科技的东西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工作。
对此,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分析,医学的试错成本极高,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使用AI看诊需要慎之又慎。“完全放任给AI是很可怕的,它有可能会产生批量的错误,机器出错,它是批量出错的,它可能会导致所有的诊断都是错的。”王岳认为,AI只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帮手,它增加了医护人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但是完全依赖AI,风险很高。
此外,AI看诊背后的法律风险和伦理问题不容忽视,科技财经作家醒客介绍,目前法律上在AI看病方面,还存在盲区。“如果用AI看病的时候,一旦人治坏了,是由谁来负责。”另外,他提到,AI看病也存在伦理和隐私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用大模型的时候,都要提高警惕性。”醒客提示。
对于涉AI医疗纠纷的权责问题,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占领分析,如果AI反馈的结果是不准确的,用户又完全相信它的结果去用药或者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遭受健康甚至生命方面的威胁的话,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AI软件是否明确告知用户输出的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的意见,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如果他有明确的提示和说明,那么AI软件的经营者对此是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反之,它如果没有尽到这样的提示义务,AI经营者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