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游戏研究社
每天发点儿有意思的内容,基本都和游戏有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叶子猪游戏网  ·  看见就绝望!LOL稻草人打大乱斗只剩数值,网 ... ·  2 天前  
王者荣耀  ·  大年初七!来赢春节最后一波好礼~ ·  2 天前  
炉石传说控  ·  炉石平衡补丁预告:拍照削弱,亲王解禁! ·  2 天前  
王者荣耀  ·  大年初五,点赞迎财! ·  4 天前  
游戏葡萄  ·  春节档,中国最畅销的游戏都在这儿开卷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游戏研究社

一款6年前就“死”了的卡牌游戏,玩家们把它重新带回中国

游戏研究社  · 公众号  · 游戏  · 2024-11-22 23:49

主要观点总结

《矩阵潜袭》是一款赛博朋克风格的卡牌游戏,经历了官方运营停止的困境,但在玩家们的自发组织下,游戏得以延续并焕发新生。本文介绍了《矩阵潜袭》的历史背景、运营历程以及玩家社区的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游戏概述

《矩阵潜袭》是一款以赛博朋克世界观为背景的可扩展卡牌游戏,实际已停止运营多年,但仍有数百名玩家不远万里参加赛事。这款游戏的特点是其非对称性的玩法,以及心理博弈的刺激性。

关键观点2: 历史与现状

《矩阵潜袭》自2012年上市以来,经历了官方运营的停止和玩家自发组织的延续。虽然面临卡牌游戏市场的竞争和上手门槛较高的问题,但玩家社区依然活跃,通过非盈利组织NSG的运营,游戏得以持续发展。

关键观点3: 玩家社区的力量

玩家社区NSG通过自主设计卡牌、组织比赛等方式,让这款停滞6年的游戏焕然一新。他们绕开知识产权纠纷,找到盈利途径,并鼓励玩家享受游戏的独特乐趣。NSG的努力让《矩阵潜袭》成为欧美桌游圈子里的传奇。

关键观点4: 中国的《矩阵潜袭》玩家

在中国,《矩阵潜袭》也曾有过一段成长期,但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尽管如此,仍有忠实玩家通过爱发电的方式维持社区,并有无偿翻译人员负责NSG的简体中文翻译工作。最近几个月,《矩阵潜袭》的完全重印项目完成,语言不再是入坑的门槛,玩家社区也在积极回复玩家疑问,营造积极的游戏环境。

关键观点5: 游戏的社区运营与玩家体验

NSG的运营让《矩阵潜袭》焕发新生,他们重视与玩家的沟通,及时解决潜在问题,让玩家享受到纯粹的游戏乐趣。相比之下,某些卡牌游戏的运营方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卡牌强度膨胀、竞技环境失衡等,但NSG的运营能力显著超出了大部分玩家的预期。


正文


一群不肯服输的理想主义者,用自己的执着陪着自己最爱的游戏继续前行。


10月20日,《矩阵潜袭》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2024年世界赛圆满落幕。25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玩家齐聚一堂,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拼尽全力,共同角逐宝贵的世界冠军头衔。


与其他热门游戏的世界级赛事不同,《矩阵潜袭》并没有对参赛名额以及参赛条件做出限制。不管你的水平是高是低,只要支付75美元的报名费,任何人都能在旧金山参加这场一年一度的世界锦标赛——因为这款游戏实际已停止运营多年,现在还愿意不远万里赶赴赛场的玩家,放眼全球大概也就剩这几百人了。



今年是《矩阵潜袭》宣布停产的第6年。从2012年《矩阵潜袭》正式上市开始算起,这款以赛博朋克世界观为背景的可扩展卡牌游戏,在发行商幻想飞行游戏(Fantasy Flight Games)的代理下,满打满算不过6年的寿命。


2018年,受限于授权许可期限以及产品利润等问题,幻想飞行游戏放弃了《矩阵潜袭》的发行。在游戏代理权交还给威世智后,营收能力明显不如《万智牌》的《矩阵潜袭》,终究还是没能等来重新上市的机会。


但玩家们的热情,偶尔也会成为创造奇迹的原动力。失去了官方运营支持的《矩阵潜袭》,等来了一批不离不弃的玩家自发组建的非官方、非盈利组织,用于维护游戏的卡牌池,定期举办比赛,甚至是设计全新卡牌,让这款“已死”的游戏和玩家社区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


运营6年便寿终正寝的《矩阵潜袭》,在玩家们的自发运营下活过了第二个6年,开始朝着下一个6年迈进。


1



对《矩阵潜袭》来说,2018年的停产应该算是这款卡牌游戏28年生命周期里的第二次“死亡”。


上世纪90年代,属于科幻创作的黄金时代尚未宣告终结,个人电脑也开始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96年,《万智牌》的生父理查德·加菲尔德(Richard Garfield),在闲暇之余捣鼓出了《矩阵潜袭》,一款充斥着彼时流行的“赛博朋克”风格,且游戏体验与《万智牌》截然不同的卡牌游戏。


《矩阵潜袭》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非对称性”的玩法。对局双方使用的卡组和机制都有所不同,扮演公司的玩家需要利用ICE和陷阱保护自己的数据资产,并尽量完成机密计划;而扮演潜袭者的玩家则要精心策划攻击,突破公司的防线,窃取关键数据……



根据手中的时点和信用点合理分配自己的行动是《矩阵潜袭》取胜的核心。公司必须平衡好升级防御系统和推进项目的时间点;潜袭者也得考虑窃取数据时可能设下的陷阱或伏击。游戏过程中双方的心理博弈贯穿全局,玩家能强烈感受到属于近未来世界观的信息战所带来的刺激与压迫感。


《矩阵潜袭》问世之初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遗憾的是,每年走向消亡的卡牌游戏,可能比大部分玩家这辈子玩过的卡牌游戏总和还要多。《矩阵潜袭》因其较高的上手门槛,以及略显阴沉的画风与设定,未能在竞争激烈的卡牌游戏市场中脱颖而出。1999年,负责发行《矩阵潜袭》的威世智被孩之宝收购,运营重心发生转移,这也成了《矩阵潜袭》的第一次“死亡”。


直到2012年,深耕桌游领域的游戏公司“幻想飞行游戏”,看中了《矩阵潜袭》尚存的潜力。他们将自己原创的世界观“安卓纪元”与《矩阵潜袭》绑定在一起,以更加前卫、更加精美的包装将尘封于上个世纪的卡牌游戏带回到现代玩家的面前。


威廉·吉布森在上世纪80年代写下那本《神经漫游者》时,他大概也没有想到“赛博朋克”这个概念会跨越时间的隔阂,成为2020年的象征与标签。而《矩阵潜袭》同样在数十年后的2012年重获新生,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成功:


那一年的美国最大的桌游展会GenCon上,首次亮相的《矩阵潜袭》创下了7分钟光速售罄的记录;在全球最大桌游网站BoardGameGeek里,《矩阵潜袭》荣获 2012 年最佳卡牌游戏和 2012 年最佳双人游戏奖,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在幻想飞行游戏的代理之下,《矩阵潜袭》没有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开包抽卡盈利模式。官方将其称之为Living Card Game,所有扩展包和新卡牌都会以买断制的形式供玩家订阅和购买,《炉石传说》每个版本的迷你包也是这套付费逻辑。



尽管许多同类游戏都采取了类似的发行模式,但幻想飞行游戏抢先注册了Living Card Game的商标,不允许其他同行使用。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类付费模式大大降低了新玩家的入坑门槛,很有可能成为卡牌游戏的全新未来。


只可惜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矩阵潜袭》这款Living Card Game,终究还是没能避开沦为Dead Card Game的命运。


2



2018年,在官方举办的最后一届《矩阵潜袭》世界赛上,来场的多位资深牌手在接受外媒Vice的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虽然很遗憾,但结果毫不意外。这款游戏的逐步衰亡,是所有玩家都能预见的事实。


很难说《矩阵潜袭》到底做错了什么,它只是犯了几乎所有卡牌游戏都会犯的毛病:卡牌强度膨胀、竞技环境失衡、旧卡难以复刻……再加上,《矩阵潜袭》同时兼容禁卡表和退环境两大机制,玩家流失在所难免,营收下滑成为必然。


2018年,幻想飞行游戏与威世智签订的协议到期,盈利能力未达预期的《矩阵潜袭》没有为自己争取来续约的机会,这是《矩阵潜袭》的第二次“死亡”。



而这一次,《矩阵潜袭》不再是几十年前那款曲高和寡的小众冷门游戏,它有幸收获了一批忠实的拥趸,以及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援助与支持。


《矩阵潜袭》宣布停止运营的一周之后,名为“NISEI”(后来更名为Null Signal Games,简称NSG)的玩家组织高调成立。大家普遍认为,游戏原有的发行商在社区管理、卡牌设计、比赛安排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严重浪费了《矩阵潜袭》的潜力。


既然官方做不好游戏,那就由玩家们自己来运营。在NSG宣布成立的那篇宣传文章中,NSG的创立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如果你认为《矩阵潜袭》是一款Dead Game,那么你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很多人都想坚持下去。今天,我们要开始复兴!”


文章引用了《环太平洋》的经典场景“今天,我们将阻止末日的到来!”


《矩阵潜袭》当然不是第一款在死后被玩家们拉起来打复活赛的游戏,不过《矩阵潜袭》确实是这条赛道上难得一见的成功案例,尤其是NSG的运营能力,显著地超出了大部分玩家的预期:


2019年,NSG针对现有卡牌吃进行优化整合,推出全新的基础牌表,并开始尝试性地设计原创卡牌;


2021年,NSG原创的全新扩展包《核心网关》正式上线,售价与往期产品齐平,每张卡牌的插画也都尽可能地对标官方出品的质量;


2022年,NSG放弃原有的按需印刷分销模式,选择在美国设立实体门店,面向所有《矩阵潜袭》玩家销售产品,目的是“直接与玩家沟通,及时解决潜在问题”;


到了2023年,NSG运营的《矩阵潜袭》已经成为了欧美桌游圈子里的一段传奇。这个由来自世界各地130 多名志愿者组成的非盈利组织,时不时还会收到其他游戏的玩家社区发来的求助信息,询问管理运营、组建线下活动的宝贵建议。



相较于幻想飞行游戏时期的官方代理,NSG已经做到了让这款停滞6年的游戏焕然一新。NSG巧妙地绕开了容易引发法律纠纷的牌面设计,只是全盘照搬了《矩阵潜袭》的基础规则。玩法是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桌游玩法同样如此。


万幸的是,幻想飞行游戏与威世智都没有来故意找茬。NSG找到了很多与卡牌游戏相关的盈利途径:卡盒、卡垫、卡册,再包括帖子、帽子等实体周边……赚钱总归不是坏事,花钱雇佣专业画师,让《矩阵潜袭》的卡图精美程度更进一步,是大家都想看到的结果。


当然了,如果你手头拮据买不起NSG发行的卡牌,你完全可以去附近的打印店把想要的卡打印在纸上,然后再随便找张底牌一起放进卡套——玩过集换式卡牌的玩家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NSG并不在意你有没有购买他们发行的“官方”卡牌,就算拿着打印的《矩阵潜袭》卡牌去参加比赛他们也不会介意。他们只会关心,你有没有享受到这款卡牌游戏带给你的独特乐趣。


2022年的《矩阵潜袭》世界赛上免费发放了大量异画卡牌


6年时间,三个完整的扩展循环,数百张原创卡牌,甚至在疫情期间,《矩阵潜袭》的线上世界赛也从来没有缺席。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玩家们共同的努力。


3



十几年前在中国,《矩阵潜袭》也曾有过一段青涩稚嫩的成长期。


2013年,专注于代理美式桌游的游人码头为国内玩家带来了《矩阵潜袭》的简体中文版,首发售价198元一套,买2套还送2张教学牌垫,算是比较平易近人的定价策略。



然而在那个买断制游戏市场都没有做起来的年代,像《矩阵潜袭》这样的“买断制卡牌游戏”,市场前景显然也不容乐观。2014年10月,游人码头举办了第一届《矩阵潜袭》中国国冠赛,参赛人数共计38人。这个数字可能还比不上某些热门卡牌游戏一场普通店赛的人数。



2015年,担心无法收回成本的游人码头开启了“《矩阵潜袭》中文版后续扩展项目筹款”,需要达到一定的预定数游人码头才愿意继续代理。结果不出意料,项目筹款不尽如人意,《矩阵潜袭》的简体中文版就像此前无数款无人问津的卡牌游戏一样,消失在滚滚向前的中国卡牌游戏市场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