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2P观察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互金咖
“不要把精力花在想方设法逃避规则上,而不要只顾自己利益漠视规则。”
4月26日,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在《报告》点评环节发言,
对当前支付清算市场的一些乱象做出批评。
先选取发言中的部分内容感受一下:
“有个别支付机构在这方面还是明显执行不到位,在故意逃避。基本上还是玩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套。”
“现在有一些专家没有认真的研究,没有充分的了解,没有全面的了解这个制度本身的一些内容,只是断章取义。”
“不要把精力花在想方设法逃避规则上,而不要只顾自己利益漠视规则。”
“不能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倒的机构,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管的机构,置这些规则于不顾。对自己有利的就遵守,对自己不利的或者说执行起来需要有一定投入,需要做出一定调整的这些规定就不去执行。”
2017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同时配套印发安全技术和受理终端技术两个规范,上述规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人民银行当时发布了新闻稿件和答记者问,并组织了一些必要的宣传。
“4月1号也过去了,现在差不多一个月,从执行效果来看,实际上并不是很到位。”樊爽文称。
樊爽文以条码支付新规为例,点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新规的目的是要通过明确业务规则和技术规范,趋利避害,既有效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又能够推动条码支付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但从执行效果来看,不是很到位。
樊爽文认为,商业银行和大部分支付机构执行较为到位,部分支付机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要么是故意逃避回避干脆什么东西也不做,要么是做了一些变通的处理来应对这件事。”
针对这种现象,樊爽文表示,在接到投诉后,也对相关机构进行了约谈,并要求其限期改正,“下一步也会视情况做出进一步的监管措施”。
◆◆◆
当天,另据财新报道称,“上述被约谈的相关机构就是
主导二维码支付市场的两家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
被约谈的原因就是,未执行前述条码支付规则中对于静态码的限额规则。一来这需要增加自身技术安全层面的投入;二来在小商户端,也需要支付机构对其进行规则的宣传和培训。”
根据《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在看到这一规定后,许多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额度过低,认为每天只能通过扫码支付的方式支付不超过500元,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政策发布后,个别知名专家对部分政策措施提出了质疑,
特别是认为对静态扫码支付的500元标准限额规定不恰当发表评论。
樊爽文表示,一项政策的出台有不同的声音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不正常的是,
我们现在有一些专家没有认真的研究,没有充分的了解,没有全面了解这个制度本身的一些内容,只是断章取义。”
樊爽文称,这专家发言机会太多也顾不上认真学习,但是又着急说,这种评论或者说这种评价就不正常。
“每一项政策制定我们都是通过听取各个方面专家、读者等意见上整体做出的,不可避免最终所有政策都是利益调和或者说平衡的结果,取得的都是最大的公约数。因为市场主体本身就有大、中、小各个方面,大家理解不一样。出台以后,不同声音不同理解也很正常。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制度解决相关的所有问题,也不能指望我们今天的一个制度解决未来相关领域所有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有业内专家表示,实际上,
该限额规定只针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通常通过扫描街边摊位或者小卖部张贴的、打印出来的二维码进行的支付。
静态条码支付风险控制措施较少,安全性较低,发生恶意欺诈、资金诈骗、盗取身份信息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大。
目前,采用静态条码支付的多为街边摊位和零售商店,如购买水果蔬菜、小吃点心、油盐酱醋等消费为主,单人单日很少超过500元。根据现有的零售支付数据估计,95%以上的消费者采用静态条码支付的额度小于500元。
樊爽文亦称,作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他认为对于一项政策的出台有不同声音是正常现象。
他解释称,央行根据支付技术特征分了四个安全级别,
500元限额只是针对安全级别最低的D类做出的规定。
静态码虽然便利、成本低、使用方便,但安全性差,容易被替换、植入木马病毒等,这几年已经出现不少这方面的案例。
樊爽文强调:
但是既然规则已经制定了,我们觉得认真执行规则就是必须的。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完善规则,而不是说就赤裸裸地不去执行这个规则。
不要把精力花在想方设法逃避规则上,也不要只顾自己利益漠视规则,特别是市场中有影响力的大机构,要带头依法守规。不能以为自己大而不能倒的机构,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管的机构,置这些规则于不顾。对自己有利的就遵守,对自己不利的或者说执行起来需要有一定投入,需要做出一定调整的这些规定就不去执行。
在一个没有规则的市场中,我想所有的参与者最终都将是受害人。市场需要我们大家呵护,不光是商业银行,包括我们所有的支付机构,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整个市场好了,大家才会好,我们支付产业才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此外,尽管现在有限额规定以后,包括之前有一些支付机构强调欺诈率、损失率不是太高,但是由于支付机构客户基数比较大,所以说再低的比例绝对数量也是很大的群体,特别是在某一个局部突发性风险爆发以后,影响的人群是相当大的。
影响面会很大,从而导致公众支付信息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
另据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2018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62亿人,较2016年增长21.6%。报告预计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增长有所减缓,累计用户规模有望达6.50亿人。
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宝与财付通两大巨头占据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的90.6%,市场集中度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进入成熟期,支付宝、财付通“双寡头”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从市场调研结果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当所有支付方式都可以选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