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创新使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且做到了0失误率,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已有播音专业学生认为感到压力而选择考研换方向,但也有传媒领域专家指出,认为人工智能会替代真人主播或记者是杞人忧天。(2月10日 红星新闻)
AI主持人播报零失误率,播音专业是否真的岌岌可危?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在这个算法的时代,AI的出现是必然。AI是一种手段,是一台机器,其操控者仍然是人类。在AI未被广泛普及时,我们就被其影响,这是否是一个笑话呢?
从ChatGPT到DeepSeek,无论是哪一个都影响着时代发展,但始终无法超越人类。究其原因,还在于“情感”这一关键因素。一篇报道,并非单纯的读稿,而是信息的传播与情感的表达。要让更多的群众看到、了解到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正经历着怎样的事件。人是有情感的,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报道并产生了情感共鸣,才会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再者来说,AI主持人零失误播报,是否太过于完美?倘若各大平台媒体都采用AI主持人进行播报,那不就千篇一律了吗?这样的新闻报道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碰撞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播音专业是一门技术活,旨在培养在不同领域展现独特风采的新闻主持人,他们用差异化的播音方式赢得观众的肯定。每一个新闻主持人的播音方式都是其不断努力探索的成果,具有个性化特征,是新闻文化的“建筑材料”,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
一味的技巧,走向机械化模式,势必会磨灭人性。如果AI主持人的应用无法避免,那么播音专业的学生就应该更加地在专业领域不断突破,努力成为那个被AI所模仿的主持人。
我们要用有温度的声音,传播理性与人性的意义,这才是AI所取代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