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商业储能为例,生态链中的业主、资金方、居间人、系统集成商不断博弈。
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集成商被动承压,渐渐成为利益链中被“薅羊毛”的一环。
谁薅了系统集成商的羊毛?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工商业储能项目备案总数约为4200个。然而,涉及工商业储能的系统集成商、居间人、资金方等参与者却多达7万家,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市场初期阶段,居间人凭借对业主资源和投资流程的精准把控,为项目落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部分系统集成商则需向居间人和资金方让利,有时还要被“薅羊毛”。
不过,随着商业模式日渐成熟,系统集成商也逐步减少对居间人和投资商的依赖,开始直接与业主对接。理论上,这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应为集成商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但实际结果却并非如此。当前,储能
市场玩家的激增导致竞争加剧,
系统集成商
陷入了“羊卷羊”的价格战怪圈。
2024年9月,科陆电子和沃橙新能源将工商储产品的最低报价分别刷新至0.598元/Wh和0.58元/Wh。近期,
博时新能源又以0.499元/Wh的“自杀式”报价再次刷新了底线。
工商储价格战的终局底线
在碳索储能网看来,博时新能源0.499元/Wh的报价,有望成为价格终局之战的底线。
首先,
已经显著低于当前储能系统的成本区间(0.56-0.71元/Wh),堪称“自杀式”报价。
其次,从材料端分析,2024年,储能电芯价格在经历了长期下跌后,第四季度进入调整阶段。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调查,尽管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预计逐步回升,但供应商出于减亏诉求,可能推动价格回调。
换言之,磷酸铁锂、锂电铜箔、电解液等关键电池原材料的价格有望在2025年企稳甚至上涨。基于此,电芯均价趋于稳定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对于电芯成本占据大头的储能系统而言,该趋势无疑是其价格企稳筑底的积极信号。
再次,从质量端来看,
若项目方一味追求降低初始投资成本,选择价格极低但稳定性较差的设备,将导致核定实际放电量降低,造成放电补贴收益减少,甚至可能因达不到利用小时数要求而失去本应到手的现金补贴。
综上所述,碳索储能网认为,0.499元/Wh价格将是工商业储能价格战的筑底价。
当然,也不排除更多突破底线的玩家。
碳索储能网了解到,博时新能源推出的0.499元/Wh产品50台才起订。更有博主称,这些产品的目标客户是那些想寻求白牌的系统集成商。由此可见
,0.499元/Wh的背后有着企业的
深思熟虑。
但无论是怎样的考量,以牺牲利润的打法达成目标,都是饮鸩止渴,“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不具有可持续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