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是一次交流,互动是培训课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但互动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前面我们分析了在培训课堂中要设计“可观察的表现性目标”,包括“陈述……,演练……,计算……”等描述。在这样的描述中,其实就包含了互动活动的设计方法。
设计教学活动很重要,培训师的现场引导也很重要。这个过程中要吸引学员参与并带领大家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看,有六个步骤。
一、讲目的
成人学习的一大特点是“目标导向”,所以在引导学员开展一项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告诉学员为什么要做这个教学活动。比如,在开展一项游戏之前,告知学员“为了让大家领会聆听的意义,我们给大家看一段视频”。如果上来就给学员看视频,很可能学员会感到迷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不能进入状态。
由于本身教学活动在设计时都会有其设计的目的,所以说明目的对培训师的要求并不难,只是很可能被忽视。
二、给背景
给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背景,尤其是对于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这类教学活动,前者要说明案例产生的背景,后者要给予学员模拟的情境。如果是一大段视频,我们只截取其中一小段,那也需要把背景给学员解释清楚。
三、讲规则
在学员正式进入到教学活动之前,还需要将接下来他们参与这个活动的相关要求清晰告知他们。这包括参与要求,流程,时间,展示规则等,如果是情境模拟,由于上台模拟的只有部分学员,还要说明对观察学员的要求。
比如,一个让学员体验聆听重要性的游戏。其要求和流程可能是:
1
、请每位伙伴找一个搭档,形成两人小组;
2
、两位伙伴……;
3
、游戏结束后,每位伙伴在便利贴上撰写自己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关键点;
4
、由组长带领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汇总观点,我们会邀请观点最多的小组先展示;
6
、整个时间10分钟。
如果是视频展示,那培训师可能要说明,在学员看视频的过程中要留意哪些信息,并记录什么信息。视频展示结束后学员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如果是情境模拟,培训师除了选出上台模拟的学员外,还
需要对其他学员提要求,如请大家观察上台模拟的学员,在空白纸的左边记录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右边记录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这是很多培训师容易忽视的地方,造成下面很多学员在看手机走神。
四、做活动
这一步是培训师按照提前设计的流程进入到教学活动,有很多教学活动是需要讲师走动,引导,控制流程并回答问题的。比如学员在进行小组讨论,讲师就需要关注各个小组讨论的流程,及时回答问题;如果是学员两两模拟练习,讲师在走动时可以观察大家的表现,并随时记录一些要点,必要时打断,或回答问题。记录的要点可以用于活动结束时点评。
五、找人讲(要记录、给反馈)
活动结束后,是需要找学员分享的,要么是分享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得到的观点和结论;要么是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者是提出活动过程中的疑问。
比如,有学员上台情境模拟后,我们要找其他学员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要点和建议。如果是小组讨论,那他们需要分享各小组讨论后得到的观点。
培训师要及时给他们的观点以反馈,一般以鼓励为主。如“总结的很全面”“这些建议很有创新性”。同时一个重要的动作是记录下他们发言的关键词,一是体现对他们的尊重,二是用于后期总结。
反馈和记录是很多培训师容易忽视的两个动作,尤其是对于新培训师。但切记培训是一次互动的过程,需要不断激发学员思考和分享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