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海洋旅游成为国家海洋战略的需要。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高起点发展海洋经济,支持三亚等邮轮港口开展公害游航线试点,放宽游艇旅游管制等措施(
服务贸易新高地:解读海南旅游业的六个发力点
)。这无疑是在释放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政策信号。从现实角度看,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以海洋旅游作为产业依托,带动文化、贸易、金融、交通、基建等多个领域发展。
海洋是地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也是世界各国市场和资源流动的重要枢纽。据统计,
2017年我国海洋及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占到GDP的9.4%,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从世界范围看,海洋及相关产业则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撑,全球有大约65%的人口集中在海岸带地区,而且人口趋海性还在不断增强。
海洋旅游首先从滨海旅游起步,涉及海滨、海上、海下、近海、远洋等发展空间。在我国,
2017年海滨旅游业占到整个海洋产业增加值的46.1%。海洋旅游是当前全球旅游增长当之无愧的重要引擎。
(
林峰:滨水休闲规划设计创新模式与实践
)
海洋旅游可作为我国吸引入境游客新热点。从历年统计数据看,天津、秦皇岛、上海、福州、厦门、泉州、青岛等滨海及海洋旅游业较为发达城市,接待入境旅游占比较高。25个主要沿海城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入境接待比重超过30%。此外,建设好高水平的滨海旅游产品,还将更好地满足国民日益休闲化旅游消费需求,解决当前旅游活动空间过度集中、休闲类产品不足等问题。
图片来自摄图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国海岸线总长14000多公里,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7300多个,有年规模超过50亿的国内旅游人次,具备发展海洋旅游的市场和资源基础。目前,尽管我国滨海旅游具备了一定规模,但相对于国民日益增长且休闲化的海洋度假需求,在驰帆、赛艇、海底休闲、低空飞行、邮轮游艇等滨海、海面、空中、海底立体式的海洋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仍需升级。
(
亲水核心区创意设计,打造多样化滨海空间
)
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电信联合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滨海旅游客流大数据报告》。报告指出,滨海旅游检验休闲度假的成色,是全域旅游的指标性业态。 本地人滨海休闲是基础市场,北方滨海旅游季节性更加明显,南方滨海旅游多元性强。
以下是报告原文:
本文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总统计师唐晓云《大力发展海洋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演讲内容、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与经济分析中心副主任马
仪亮博士代表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电信联合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滨海计旅游客流大数据报告》编辑整理,图片来源于报告。
封图来自摄图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链接:
"3S"到"3N":我国滨海及海岛旅游项目开发设计思路初探
如何破解滨海旅游地产“鬼楼群”现象
滨海旅游地产“滨海+X”开发模式解读
【绿维案例】山东仙境海岸:打造世界级的滨海养生度假胜地
更多详情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