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本财经
金融科技(FinTech)第一深度新媒体。专注金融科技领域调查、深度、原创、独家报道,以及商业案例解析。我们不生产碎片化新闻,只出品深度而专业的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门紧闭!确认要撤场!曾一天排队近3000桌 ·  19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幻方量化被曝规模急剧下降!跌至200多亿元 ·  昨天  
华尔街见闻  ·  梁文锋亲自参与,DeepSeek发重磅论文 ·  3 天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商业就是这样》200期,我们想让你的声音出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本财经

红岭创投清盘,陆金所危机,网贷时代仓皇谢幕?

一本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27 19:47

正文


文丨墨菲 晨曦


最近的网贷行业,实在是不太平。


网贷一哥陆金所,刚历经了一场“信任危机”——一张模糊的微信对话截图,引发了破万条债权转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上午,行业排名前十的红岭创投,其董事长周世平在论坛上宣布清盘。


行业信心跌至冰点,不止投资人信心不足,就连行业领头者,都心灰意冷。


看来,所谓的网贷洗牌期,并非末尾淘汰制,在监管最后的铡刀落下之时,无一有特赦,无一能幸免。



01 巨头们的尴尬


“网贷一哥”陆金所,这几日遭遇信任危机。


7月20日上午,一张陆金所“被点名,马上开整”的图片在互金圈流传。

流传的截图


不过是一张来历不明的截图,几句语焉不详的对话,恐慌情绪却如散开的马蜂群,嗡的一声叮住了脆弱的投资人。


随着消息的扩散,不少投资人开始陆续转让手中金融资产,陆金所平台上的债权转让标急速上升。最高峰时,陆金所债权转让项目一度破万,项目页数达到1400页。


陆金所在傍晚公开回应“目前一切经营管理正常,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据监管层对一本财经透露,这次“点名”确实是因为与金交所合作的问题,“监管叫停金交所通道模式之后,其他平台的清理工作比较快,而陆金所一直迟迟没有下架,导致被监管点名”。


一张来路不明的截图,就将网贷一哥拉下了神坛,可见行业之脆弱。


而此次风波波及的平台,远远不止陆金所一家,不少网贷平台的债权转让,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


“陆金所都被监管点名,其他平台危机恐怕更大”,在投资人群里,行业末日来临的负面情绪,极为明显。


监管到来了一年多,网贷行业还是贴着“高风险”的标签,深陷“污名化”的泥潭。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今日上午,一向喜欢“自爆家丑”的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在官方论坛上放出了一个爆炸消息:


“网贷不是我们擅长的,也不是我们看好的,这块业务最终会被老周清理出去,只是时间而已。网贷有规模,有不良资产,没有利润,一堆人操心老周什么时间跑路,不想他们太累!”


周世平要将网贷业务清盘,过渡期大概三年,2020年12月31日到期,将现有产品全部清理完成。


短短几个小时,这篇帖子的留言就冲到了60多页:震惊、不舍,还有“这天终于到来”的哀叹妥协。


“行业是否会大地震?大平台是不是都不保险了?”投资人群里,大家刚刚有所放松的情绪,再度紧绷。


两大巨头的窘迫,让投资人捕捉到不安的信号。


网贷行业排名第一的,遭遇危机,排名前十的,退出清盘,一时间让人感觉行业岌岌可危,如履薄冰。


“大家高估了投资者对行业的认可和信任度,也表明现阶段的投资者教育和沟通仍远远不够”,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称。


而实际上,大家也远远高估了行业从业者的信心。


行业的落魄与捉襟见肘,已然从底层的洗牌,开始往上层穿透——一个曾经炽热如火的时代,开始释放落幕信号。


这场网贷行业迟暮黄昏的悲曲,真正的主角才刚刚登场。



02 时代结束


有人说,红岭创投开创了一个时代,而老周,亲自给这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9年3月,红岭创投正式上线运营。


网上传言,老周曾经是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贷的投资人,但他却并不看好P2P“风险自担”的做法,于是创办了“刚性兑付”的红岭创投。


在初期,“刚性兑付”确实给了投资人一颗定心丸,也使得整个网贷行业纷纷效仿。


在早期,这建立了投资人和平台的信任,而后期,刚性兑付却将行业拉入深渊。


刚性兑付从金融层面来看,违背金融规律,没有任何金融产品可以保本保息,毫无风险。


“在圈内,老周是一个双面性人物,有人认为他憨厚、实诚,敢言敢行,投资人对他极为信赖;而另一边,业内人士对其开创了刚性兑付非常不满,认为是误导了投资人,导致了后面的恶性竞争”,某资深从业者称。


周世平也因此,背负太多骂名和压力。


周世平曾经自掏腰包数百万,给投资人垫付,却被指责“不守规则”。


《操心的人这么多,真够闲的》,7月26日,周世平发了这个帖子,“别跟我扯规则,某一天损伤到你本人,会来跟老周讲规则吗?”


除了刚性兑付,红岭创投的另一个标签是“大单模式”。


2014年,认为小微信贷无法盈利的红岭创投,引入银行专业团队,开始走大单模式,筹款额度上亿的借款项目,开始频繁出现在网站上。


当时,就有观点认为,大单模式对风控要求甚高,红岭的做法过于激进。


怀疑很快应验,5个月后,红岭创投出现了第一笔大单坏账,上亿的规模,刷新了当时P2P的坏账历史,也将大单模式推向风口浪尖。


不过,承诺刚性兑付的红岭创投,“完美”解决了问题。周世平甚至因为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投资人的信任。


此后,红岭创投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自爆巨额逾期坏账,承诺刚性兑付——越说自己的问题,越有人喝彩。


2015年底,周世平再次自爆,红岭有5亿坏账,投资人再次被老周的直言不讳而感动。


凭借着大单模式和刚性兑付,红岭创投稳居网贷排名前列,周世平 “老实憨厚”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但进入2016年后,巨变猝不及防。


监管定下了,两道红线: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100万元。


监管的信号很明确,支持小额分散,支持普惠金融。而动辄标的上亿的红岭创投,就如撞在枪眼上一样尴尬无比。



03 真正的洗牌


红岭创投一度成了观察行业的锁眼,大家都紧盯老周,看他如何突围。


据周世平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监管对网贷提出“小额分散”之后,很多平台都在转型,只是没有对外公开,“现在监管办法收得很紧,要想业务上取得突破,真的很难。”


去年11月17日,周世平声称自己被“4家监管机构谈话”,所谓的大单模式,要全部整改。


随后,原来公司操刀大单模式的总裁张宇辞职,新的改革者上任。

看起来,红岭创投要大动干戈地改革了。


此后,红岭创投在消费金融、车贷、房抵贷等领域都做过尝试,但效果平平。


周世平近期在论坛上透露,正在跟多个地方政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服务于多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投融资服务。


私募,成了红岭创投可能的转型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