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的慈悲是彻骨彻髓的,人间的慈悲无法相比,我们只有拿“犹如独子”的比喻来说明,其实不足以形容其万分之一。
文丨净宗法师
自卑的人,往往是自暴自弃,自己把自己放弃了,“我这么差,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没有分了,算了!”自己放弃了。阿弥陀佛不放弃我们,“摄取不舍”。阿弥陀佛对我们不弃不舍,而我们自暴自弃。
昙鸾大师说:
勿自局分也。
自己画了一个杠杠,画了一个圈圈,“往生极乐世界是那个出家人,那个修行精进的,那个功夫好的,那个会读大乘经典的,那个能修戒定慧的,我做不到,算了!我就不往生了。”这叫自暴自弃,自己放弃了。
任何人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有这份权利,你自己放弃了,佛就没有办法了。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极乐世界是你的家乡,只是你不愿意回去。你想回去,就可以回去,没有谁跟你争。
像小学生放学了,蹦蹦跳跳就回到家里,他不会想“我有资格回去吗?”
如果我们念佛的人,真的了解阿弥陀佛是大慈父,心里真的知道极乐世界就是自己的家乡,回家乡去,回到阿弥陀佛慈父家里,怎么会说“我够不够资格?”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的心跟阿弥陀佛是分开的,说明你嘴上讲“极乐是我的家乡”,是讲漂亮话给阿弥陀佛听,心里并没有认为极乐世界是你的家乡。
莲友们,这里不好玩!善导大师讲: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这里是魔乡,要归去极乐世界,要归来极乐家乡。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希望诸位莲友真正了解极乐世界是我们本乡,阿弥陀佛是我们慈父,我们念佛回到极乐世界,就像小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一样,很自然,很轻松,没有谁会障碍,没有谁会阻拦。
《观经》举五逆十恶之人,十声、数声念佛庄严往生净土,可谓振聋发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给我们极大的安慰。
有人说:“这真是想不通啊!这么重罪的人,怎么能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就是凡夫的情见,这是凡夫的想法,觉得造罪的人应该让他堕落,不应该救他到极乐世界。
抱有这种想法,是出于两种心态:一是骄慢心,以为“我比他强,我不至于如此,他才这样”。如果自己也可能这样堕落,就会说“救救我吧!最好我不要堕落,也要往生西方”,所以这是骄慢心。
二是瞋恨心,是非观念太强,没有智慧,愚痴,以为“这样的人这么恶,应该让他下地狱,不要救度他”,这是凡夫的愚痴心和瞋恨心。
佛不是这样,佛是慈悲心,视任何众生犹如一子。
比如判决犯人的时候,就有一张布告:“某某人,犯某某罪,判处死刑。”边上就围了很多人在那里看,指指点点地评论,说:“这个人真是罪大恶极,千死万死!”大家自己想一想,如果那是你的儿子,因为环境的缘故,交了恶友的缘故,造下罪业,判刑多少年,甚至是无期徒刑、死刑。
人家都在那里说:“这个人该坐牢,该杀头!”你是妈妈,听到心里作何想法?眼泪都只有往心里淌,如果有办法救儿子,是决不会让他去死的。“我的儿子本来是很善良的,如果能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会变好”。所以,这都是事不关己的一种没有慈悲心的表现。
阿弥陀佛的慈悲是彻骨彻髓的,人间的慈悲无法相比,我们只有拿“犹如独子”的比喻来说明,其实不足以形容其万分之一。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有错误的想法,“释迦牟尼佛讲《观经》,下下品造作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我还没造五逆十恶,造造也无所谓”。
释迦牟尼佛会鼓励我们造恶吗?释迦牟尼佛是用这个下下品的人往生,来说明一切人都能往生;不是鼓励我们说“没关系,你可以造五逆十恶,造了也可以得救”。
这个五逆十恶的人,一生没有遇到佛法,直到临终才遇到净土教法,一念回心求救,蒙受救度。我们现在就遇到佛法了,如果认为“哎呀,这都无所谓了”,这就是没有惭愧,没有忏悔,没有回心转意,是自己在懈怠、放逸、纵恶,住于邪见当中,没有真正发起念佛的心。
所以,如果抱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就漏于阿弥陀佛的救度。
摘自:《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妙法佛音
微信号:miaofafoyin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