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链急救
生命链,为您提供专业的公共急救解决方案。我们的愿景是“让生命永不掉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DeepSeek刷屏之后:人机共创年代,还有 ... ·  3 天前  
上海书评  ·  何贝莉 ... ·  2 天前  
疯子与书  ·  //@栝-cheetahs-每天吃一个西红柿 ... ·  昨天  
悦读文摘  ·  7A抗菌+椰香味保暖背心你见过吗?自带bra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链急救

疫情下对公共急救的思考

生命链急救  · 公众号  ·  · 2020-03-11 12:21

正文

2月28日,一名广西援武汉的护士突发心脏骤停晕倒在武汉协和医院,大约5分钟后被发现。广西医疗队一名队员称,晕倒的护士经过心肺复苏恢复了心跳,但是还是非常危险,现还处于昏迷状态。
在临床上,心脏骤停是很严重的一种病症,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没有及时救治会有严重的后果。心肺复苏术就是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及时采取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使用AED除颤等手段帮助其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所以心肺复苏和使用AED对于救助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关键是时间。
心搏、呼吸突然停止后,意识丧失,体内循环也跟着停止,4分钟之后脑细胞就会开始不可逆转的死亡。如果在发生1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率可达80%至90%,4分钟内的成功率下降至50%左右,6分钟后的成功率下降至4%,10分钟后成功率几乎为零,成功的可能变得很小。
所以,时间就是生命,现场目击者或者施救者能立即作出判断,并尽快以正确方法实施抢救十分重要。越早实施心肺复苏,病人抢救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据大量数据表明,导致心搏骤停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有90%死于猝死发生在家中、工作单位或公共场所。发生冠心病猝死在15分钟内死亡的有40%,15分到2小时的有30%。

(图: 2016年日本警察厅交通局的统计数据)

据统计,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率低于1%,这是因为心肺复苏术在普通群众中的普及率偏低,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大多能做到的就是打电话求助120急救中心,而并不知道如何科学有效地施救。而打急救电话后,急救车通常最快也要2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这期间若不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往往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造成本来可以抢救回来的患者死亡。



如果周围的人懂急救知识,参加过急救培训,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就会有50%人能够被抢救过来。



现在疫情发生已将近2个多月了, 很多企业因为疫情的原因变得非常的困难,但是互联网5G.自媒体行业.网上直播 互联网分级诊疗等却得到了空前发展,疫情下所衍生出来的模式层出不穷,线上培训,线上学习,线上医生等等,

为了让更多人学会正确的心肺复苏,公共急救网络课应运而生。随心所学,举手之间也许你就挽救了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乃至马路上的陌生人的生命。在家学习,方便快捷,学习的时间上可以随性调整,最重要的是,生命是无价的,通过学习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使宝贵的生命得以延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急剧上升。心血管疾病多以危重急症形式出现,其中由于心脏骤停导致猝死成为最危重的病症之一。近年来,常有猝死病例见诸报端,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指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但是却面临两个“小于1%”的现状,即心脏猝死院外抢救成功率小于1%、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率小于1%。

全球急救领域发展很快,我国在公共急救领域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步,但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等教育普及工作尚未全面开展,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心脏猝死救治现状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心肺复苏等救援知识在民众中的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心脏猝死患者进行正确施救还有待提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