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2019年的关键词,猪肉和水果涨价应该必不可少。农业部数据显示,5月中旬富士苹果同比涨幅超过60%,其他多种水果价格同比涨幅也一度超过30%。猪肉更加夸张,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8月19日至23日瘦肉型白条猪价格同比上涨74.4%,甚至引发国务院副总理出面喊话。
图片来源:互联网。
水果和猪肉都是生活必需品,两者的涨价造成生活成本大幅攀升,钱更不值钱了,深层次的原因除了个性化的供应量减少,还有共性的货币发行量大增。那么有没有基金可以分享其中的机会呢?
美林证券曾经统计了历史上各产品的投资规律,发现在货币发行将大增、通货膨胀攀升时期,商品类资产往往有不错的表现。
因为商品的供应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需求却相对刚性,当货币发行量大增时,价格必然上涨。这也是近期黄金、白银等金属大幅上涨的一个驱动因素。在投资组合中,适当配置商品类基金,可以对冲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压力。
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已经发行的商品类基金共有14只,其中跟踪商品的主要是原油、黄金和白银,跟踪国内商品市场的ETF基金仅有黄金,可供选择的品种非常少。近期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发行,该基金直接投资商品期货,跟踪的指数为“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简称IMCI)。IMCI指数包括铜、铝、铅、锌、镍和锡等六种有色金属,可以看成是跟踪上述商品的一揽子组合,可以分享商品行情的投资机遇,其配置价值主要有:
一是与股票类资产负相关,适当配置可以在不降低组合收益的前提下,减少组合波动。从下表各指数的相关性看,IMCI与沪深300指数、创业板和中小板负相关,即在上述股票指数下跌时,IMCI整体是上涨的。
按照资产配置理论,在组合中适当配置该类资产,可以在保证收益不下降的情况下,降低组合波动,提高持有信心。一般这类资产在组合中的占比在5%-15%之间比较合适。
从2016年至2019年6月底的数据看,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指数等均出现了不小的下跌,同期伦敦黄金价格上涨了32.8%,IMCI上涨了36.03%,铁矿石更是上涨了160.4%,确实能起到对冲股市下跌,平抑组合波动的特征。
二是配置的有色金属是不可再生资源,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对冲货币贬值压力。有色金属在地球中的含量相对固定,消耗的越多,未来可开采的储量会下降,从长期看具有比较好的抗通胀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形容一类富豪时会说他“家里有矿”。如果还感觉不好理解的可以想想过去若干年的中国地价和房价。
当然,IMCI过去10多年的涨幅比房价还是逊色一些,但是指数每次的底部均比上一次显著提升。例如2008年的底部比2002年高42.26%,2015年的底部比2008年抬高了38.5%,目前指数仍处于相对偏低位置。如果担心未来全球放水、货币贬值,可以买点有色金属指数成为“有矿一族”。
三是在经济复苏、货币发行量较大的时期表现较好,近3年半表现优异。回顾历史,有色金属的周期较长,普遍在10年左右。其上涨一方面与供需相关,在供应减少,经济复苏时,需求旺盛阶段表现更好,另一方面则是在货币发行量较大阶段容易取得超额收益。例如2003年美国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加快增长,铜的价格在2002年-2007年期间上涨约250%;2008年经济危机后,全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2月至2009年底,铜的价格上涨了103%。
目前我国成为有色金属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飞机、高铁、军工、芯片、家电和5G基站等领域。我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有见底趋势,芯片和5G基站等加速扩张,对有色金属走强具备一定的支撑。
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IMCI指数累计上涨36.03%,显著跑赢了沪深300指数(2.54%)和中证国债指数(12.14%),也跑赢了同期的黄金(32.8%)和白银(10.71%)涨幅。
基少查了一下,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2016年1月份生猪价格为17.62元/千克,2019年8月14日为21.11元/千克,同期涨幅为19.81%。也就是说,同期IMCI的价格涨幅超过了生猪。不禁感慨:“家里有矿”确实不怕猪肉涨价!
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159980)采取购买期货合约的方式投资有色金属,完全复制IMCI的指数走势,因期货都有到期日,基金会不断卖出到期合约,购买新的合约,整体持仓比例在90%-110%之间。由于期货是杠杆交易,基金平时会用5-8%的资金缴纳保证金,而将另外90%以上的资金进行现金类理财。
相对于个人直接投资期货,适用ETF大幅降低了投资门槛。因为有色金属期货如沪铜一手需要近25万元,而ETF的投资门槛仅为1000元,让屌丝也能当“矿主”。
那么怎样才能当“矿主”呢?
可以通过代销的券商认购,1000元或其整数倍,上不封顶。认购代码为:159980,1000元便可以当“矿主”,还能实现多元资产配置。
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请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产品,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