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万物都充满了智能的声音。
人工智能从无尽的遐想里破壳而出,成为兵家必争的价值洼地,好像就是在一夜间完成的事情。(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阻挡智能化的超速到来。而大家期盼的事情也从人工智能是否能到来,转变成了以何种方式,何种形态来到我们身边。
而在这场新的期盼与赛跑中,巨头的动作显然是最关键的。因为几大巨头不仅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的“国家品牌”,更代表着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经济体的技术与互联力量。
刚刚在深圳举行的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阿里云发布了最新的技术解决方案:ET医疗大脑和ET工业大脑。同期还发布了用可视化的拖拽方式让开发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学习平台PAI2.0。
这几项技术与产品背后,可以非常完整的反射出阿里云和整个阿里系在智能化、未来科技到来上的战略与战术。今天咱们就从这次关键会议上释放的信息出发,看看阿里云在这场智能决赛中准备以何种甲胄出战。
在我的耳中,这次峰会中传递的声音,或许可以被称为:万物生长的开场音。
【通往智能之路:阿里云给岁月的答案】
ET这个名字想来大家都挺熟悉的,也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外星人。这个充满了科幻元素的名字这次的作用稍微有些不一样。因为它也是阿里云发布的最新人工智能系统ET大脑的名字。
根据会上所提供的资料,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训练,这次主要发布ET大脑已具备多项医疗能力,可在患者虚拟助理、医学影像、精准医疗、药效挖掘、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承担医生助手的角色。
ET医疗大脑采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海量的数据作为示例来训练机器完成特定任务,即由计算机通过学习病例数据来提升医术。由于可以24小时不睡觉,同时处理成千上万项任务,ET的学习进步速度大大超过人类。
比如说,ET的实习结果中显示,根据当下算法其在多个医疗诊断领域的准确率已经达到85%。而相同领域中人类医生的平均准确率是60%左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ET医疗大脑还可以高速向人类医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准确率。两方面相加,带来的结果想来是令人震惊的。
此前阿里云人工智能ET已应用于交通、司法、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医疗这个人类生活中极其关键的领域完成入住,对ET大脑和阿里云的战略价值都是显而易见的。
而ET大脑这个AI项目本身,对于以云计算和云计算服务起家的阿里云来说更是价值非常。因为着非常明显的标准着,阿里云已经开启了一条“智能之路”。
在人工智能这个无比宽阔的赛道上,一两新的顶配赛车入场了。
【武器库和导弹军:NASA的战略价值开始浮现】
说到此处,我们不得不提到阿里刚刚重磅推出的NASA计划。
这个被马云称为“造导弹”的计划,是在上个月阿里巴巴首届技术大会上,启动的代号叫“NASA”的 “新技术战略计划”。在那次会上,马云表示要抛弃兵工厂的逻辑,开始“造导弹”的逻辑,开始全面投入未来型科技的进程,面向未来20年组建科技研发部门。
而NASA面向的攻坚战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AI。尤其马云在会上明确提出了,阿里要大力发展智能化,要做不与人类形成竞争的“机器智能”。这个战略落实到具体的战术层面,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阿里云推出的ET大脑计划。
我们看到,ET大脑在医疗、制造业、交通方面的进驻,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成为人类的助手而非敌人。ET医疗大脑的“实习”是去帮助医生提高准确率,并且完成24小时的执勤,而ET工业大脑也针对于提高产能,而非取代人类工作。
由此不难联想到,NASA计划的公关和战略储备,很可能就是以阿里云目前打造的AI计划作为第一个输出口和势能释放点。
我们知道,阿里是一个望着云端的公司,但同时又始终是一个务实的公司。即使要面向未来,要“造导弹”,也必然要让导弹技术在一场又一场的实战中自行成长。阿里云踏上的AI智能之路,很可能就将联动NASA计划的宏伟战略。
这后面的好戏,自然值得期待。
【多米诺效应的起点:一个小信息背后的产业地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不与人类争夺的阿里牌AI,在工业领域上的出手瞄准了另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良品率。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会上提出了“中国智造1%”的概念。表示希望让工业生产线上的机器拥有智能大脑,来促使“中国制造业如果提升1%的良品率,意味着一年可以增加上万亿的利润。”
我们知道,工业生产其实远非简单的投入人工产出产品逻辑。在整个流程中,要有大量的效率与消耗率问题,来保证整个产业两端的收支平衡。而其实无论人工再怎样努力,都无法保证极高效率的精准,这也就让良品率问题成为了工业生产领域的“泛问题”。
这个问题,不涉及与人类工作者的竞争,却从根本上制约着产业利润和市场的成长。根据相关消息,阿里云的ET工业大脑已经在实验中让我们看到了通过智能提升良品率的解决方案:此前,阿里云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为位于江苏的光伏生产商协鑫在一年内节省了上亿成本,这一数字来自1%的良品率提升。
ET工业大脑在协鑫的工厂里,通过分析上千个参数,来优化光伏切片的精密工艺。让机器能够感知、传递和自我诊断问题,ET工业大脑通过分析工业生产中收集的数据,优化机器的产出和减少废品成本。通过并不昂贵的传感器、智能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ET工业大脑却解决了传统工业领域难以攻克的问题。
这仅仅是一个工厂的个案,如果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1%”释放到整个工业制造产业当中。那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想,那必然是一场多米诺骨牌的地震效应释放。要知道,这并不是对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的调整,而是在技术端解决了无法改变的问题,以此带来的价值释放可说是无法替代的。
马云“五新”当中的“新制造”,或许就蕴藏其间。
【结束语】
后门站着NASA撑腰,前面是近乎无限大的产业应用市场,而头顶是人类通往技术未来的“智能之路”。阿里云的下一步,必然是一首宏伟的史诗。
万物都在春天复苏,人类的技术梦也不外如是。或许2017的春天,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关于万物生长的启示音。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长按下图关注。预告:再谈共享单车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