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动派DreamList
青年学习型社群,致力于帮助青年人用行动实现梦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ADYMAX  ·  ​CK 和 Tommy Hilfiger ... ·  昨天  
一条  ·  用它,素颜出门,光彩照人! ·  昨天  
氧叔本叔  ·  大S,一个勇字贯穿一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行动派DreamList

迷茫期自救指南

行动派DreamList  · 公众号  ·  · 2018-10-08 07:29

正文

- 距离2019年还有 85 天 -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来源:陆JJ,ID:tiyan818


刚后台看到一个读者发来的问题,问我平时是如何与迷茫相处的?会不会有困惑,会不会有自我怀疑的时候。


以前也有朋友问过我类似问题,说感觉我目标感很强,每天动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么的人。


当时虽然脸上笑得像超市里搞酸奶促销的一样,但打心底是不赞同这样的评价的。


这说法在潜意识里对立了迷茫与不迷茫这两个概念。


好像在说,你看,有的人的确就是在某一瞬间获得天命般的召唤,从此以后始终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没有迷茫和困惑的时候。


好像从此以后一往无前虎山行了。


这套说辞中,迷茫成为了定点,成为了山丘。



你以为越过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


没有哇,后面还有呢。


本文作者陆JJ,一位十八线编剧,一个做影视的小朋友,专注于自律与个人成长,情绪与情感经验的分享,欢迎有趣的人类去他家做客。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陆JJ”(id:tiyan818)。




1.

生活像是一场迷失到另一场迷失

只不过清醒的成分会越来越多


那些你越是确信的东西,坚固的东西,有时候越是崩塌得随时随地。


或者说人生的谜题,是由迷茫和困惑组成的。


所以迷茫和困惑本身不是什么问题。


与其说要解决它,不如说,遗忘它。


那些即使真的找到自己想干什么的人,依旧是迷茫的,依旧有困惑。


但这问题不大,做事要紧。


不是说活到老了,大彻大悟,看透一切问题的答案了。


而是有些问题不需要再问了。



那个阶段,消耗人们注意力的疑问已经不再重要。


在史蒂芬柯维的个人管理理论里,有个“影响圈”的概念在,就说每个人张开双臂干实事,都会对周遭世界造成一定的波澜和影响,那可能是你的作品、工作、表现、任何行为构成的。


人们所需要做的,便是不断放大自己的影响圈,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发生。



2.

放手去做吧

Just Make Something Happen


“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


曾经的中二青年们大多以为自己是天选的哲学家,心智不成熟问这种问题容易让人陷入到“世事无所谓”的虚无主义里头。


现在想来,问这个问题本身有意义吗?


问这些问题的人本身是没把人生过好的,前面隐藏着一个自卑的主语:我的(人生)。


过得好的人每天开心都来不及,太有意思了,有意思死了,不会问出这种无聊的问题。


另外人生的意义是站在原地可以被问出来的么?如果能被问出来?人生这玩意儿得多苍白多单调多无力啊。


意义不就是干出来,做出来的么。意义藏在“发生”里面。


意义不是打嘴炮打出来的,意义在行动中产生。


这是我想表述的第一个观点:


迷茫感本身不需要被解决,它只是一个自然的状态,它不是你的错。


把注意力转移到做实事上,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今天你老老实实看书看个5页,背10个单词,无力感都能消失很多。


迷茫的时候,自我沉溺很危险。



想着想着就想歪了,被自己的各种想法绕进去了,这事儿经常发生。


脑海里波澜万丈,现实中空空如也。


现在人们常说做事三思而后行,形容做事小心谨慎思考周全,其实和古义差别很大。


最早出自《论语》,形容政治家季文子的,说他做事儿为人,向来是祸福利害,计较过细。


孔子是持批判态度的,说“再,斯可矣。”


您别凡事想三次了,两次,就够了。


大约是此理。


打破迷茫的要诀就是行动。


有一个哥们儿是农村出身,好不容易高考考了个985,父母让他回乡做老师开养猪场,他自己想做导演。但又扭捏半天,用上海话怎么讲,特别作。


导演这个事儿他思考了N年,脑内小剧场上演了好几轮,估计都拿到奥斯卡了。


但现实中仍旧迟迟没动静。


我说,想做那就去写本子拍片子啊,短片搞起来啊,一台手机就能拍了你还等个球。


当时没被我骂醒,后来他去北电蹭课,被一老师骂醒了,要么回家种地,要么就赶紧拍片,1000块钱小成本的先拍起来,磨蹭个屁你磨蹭。


后来他被点醒了,拖泥带水,拍了一部小烂片,也没拿奖,但收获很大。


生活的总体方向就是不停向前走,原地呆着总不行是吧。



看姜文和许知远对谈的时候,姜文说到他那个年岁依旧有困惑,他搞不懂很多事情。


我就特受安慰,在艺术上这么炉火纯青通透明达的人,也有困惑。哎,老天太公平了。


看上去笃定的,没那么笃定。


大家都第一次做人,凭什么他确定的东西,你不能确定呢。


不会的,你要相信,你不能确定的东西,别人也没那么确定。关键在于做事与否,能否把一件事儿一直做下去。


最终做成了,回过头去看,才有点说话的资本,或者说证明。


你看,我做成了,做得还不错。


在“他把事情做成”之后,我们自带滤镜看他,说他是一个坚毅的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一个自我管理能力极强的人。


或许到人家这边儿,压根没这说辞,不就特别简单嘛,就是做事呀。


多做一点,焦虑就少一点,迷茫就少一点。


迷茫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始终把迷茫看作一种信息输入量不够,导致视野被遮蔽的结果。



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越深,越能找得准自己在世上所处的位置。


明白了自身的位置,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责任、价值感的来源,明白自己到底要干啥。


这就像字母列表里,如果你只见过ABCD,你会认为世界只是由ABCD组成的,你会在这片被局限的世界里固步自封,甚至找不到自己愿意追求的东西。


但当你见到了后面的字母,你才逐渐宽阔起来。直到你见识了所有的字母,你才能真正确信喜欢的东西。


比如你生来是应该追求Y的,可你连见识它的机会都没有,又谈什么追求呢?


见世界是为了见自己。


迷茫所产生的犹豫、焦虑,根本原因是信息摄入不足与视野局限,最终导致的选择困难,不知何以自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