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留学时最纠结的事情是什么?
答:
选专业啊!
选自己喜欢的还是求职热门的?
选到天坑冷门要转专业吗?再辅修一门修什么呢?
留子们表示,
真的比选对象还要难……
相信留学生们选专业的时候一定会考虑一个问题:
“这个专业难吗?”
太有难度的专业,生怕学起来太辛苦,还没有走到求职那一步就“死”在各种学不明白的专业课和难如登天的test上;比较“简单”的专业,又担心会不会学不到东西,对未来求职起不到帮助……
虽然我们很难直接用“简单”和“困难”这样主观的词语来为一个专业定性,不过
College Transitions
网站还是找到了几个切入点,将专业的难易程度进行了量化,最终通过三个判断标准:
平均GPA、人员流失率
(转专业or未能完成学业)、
投资回报率
(毕业后的薪资水平和发展状况),总结出了
【2024年10大最简单&最困难专业】
。
先来看看最终上榜的10大“最简单”专业:
可以看出来,
文科专业几乎是“屠榜”的程度
,但往后看到职业收入,就能明白很多同学对于选择文科专业的担忧:榜单中10个专业的
早期职业收入中位数平均为$41,870
;
中期平均收入则为$74,700
,对于很多想要留美的同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数字。
但如果你是已经选择了文科专业,或是真的对其中部分专业很感兴趣,也别急着一票否决自己的专业。
实际上,榜单中许多专业都能
提供传统理工科或商科学生难以具备的职场必杀技
——比如批判性的思维、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写作能力。而如果能够运用好自己的专业优势,
小众文科专业也可以收获高薪offer!
一般来说,人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会比较倾向例如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实验室等,且大多需要继续深造到硕士甚至是博士学位。但这些方向对于留学生显然并不友好,大多都不会招聘国际学生或薪资水平一般。
但如果早早开始求职规划,进行职业探索和知识补充,想要上岸名企大厂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即使本硕任性选择了自己心仪却小众的专业,即使今年春招市场行情恶劣,但在努力之下,我还是顺利上岸了。
“
人类学,小众但很有魅力。
他是一门比较学术的学科,是非常critical的专业,听起来很高深,但其实他才是最接地气的。
因为人类学的特殊,我也偶尔获得了面试官的特别关注
,他们会好奇人类学是学什么的?你是怎么想到选这个专业的?这可是展示我自己的宝贵机会。
我会先解释一下这个专业让大家有个初步了解,再分享在学习人类学过程中的收获,关于我哲学思辨能力的提升等等。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会把话题引到我所面试的岗位上,这个专业和这个岗位在某种方面存在某种联系,谈谈它们之间的契合点,我想这才是面试官最关注的。”
我从大一就开始有意识地找实习和职业探索
,尝试了不同方向的实习,为后续的求职奠定了基础。这也
给了我更多机会去不断学习,加强商业和理工科方向的知识,很好地补充了文科背景。
这个专业显然就更加小众了,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天坑”之一,因为大多数毕业后能进入的岗位都要从基层做起,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例如在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做酒店管理、或是在一些咨询公司做酒店类咨询;再或者就是选择深造,积累一定行业经验后往奢侈品、咨询、房地产、酒店、航空等行业发展。
但这个专业有一个优势,就是
会涉及一些商科类的基础课程
,例如基本的会计,金融,经济知识。因此如果早早规划,你甚至可以稳稳上岸八大投行👇
WST给我搭建了完整的金融行业概念。
不仅是投行在职导师会快速提升你的行业知识,还有规划导师会告诉金融岗位的求职元素,比如我要申请的职位,相对应需要申请的时间线,都是通过WST了解到的。
另一个方面是求职的每一个细节,WST都有帮我提前把关和指导。
准备networking的时候,WST的规划导师会提前给我很多详细的资料,告诉我networking的步骤、要问哪些问题等。
我在Linkedln留言回复率低,WST就会帮我找到很多在高盛、摩根大通工作的人的邮箱,通过email的话回复率会高一点。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
WST在金融行业的资源比较丰富,带出的金融offers很多。
WST的导师还会不断打磨我的求职故事和technical skills。
转专业申研的话,我觉得除了要自己主动修一些额外的课程,还要做一些相应的实习,我就有做过华泰证券的金融实习,才能增加申请的成功概率。还有很多学长学姐都老生常谈的2点:
早点准备求职,一定要做networking。
Networking绝对是小众专业翻身上岸的必备秘籍,如果你还是大一新生,不知道如何入手做networking?不要紧,WST大礼包来啦!涵盖LinkedIn撰写教程、Follow-up模板、Cold email模板等,
大家可以戳下图小助手领取~
再来盘盘10大最难专业,还是先看图:
相比起最简单的Top 10,这里的理工科含量明显就高了起来,不过难有难的回报——榜单中10个专业的
平均早期职业收入中位数达到了$52,330
,
中期平均收入则达到了$81,000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赫赫有名的“天坑”专业,例如艺术史、美术这两位,平均就业不足率都超过了50%。
那这些专业在求职方面有优势吗?
如何利用好专业所学的知识和专业丝滑拿下高薪offer呢?
这一点WST的优秀学员们就有话说了。
数学专业虽然硬核,但其实在求职中还是比较万金油的,如果搭配辅修一些计算机类的专业,可申请的范围会大大增加。但如果你只是纯数学专业,或是被分配到了一些更加小众的诸如数学物理之类的专业,
其实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上岸心仪企业。
英国技术岗不多,于是在WST导师建议下,我把重心放到投递金融公司的科技岗位上。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准备Technical部分。虽然数学物理这个专业听起来好像挺唬人的,但和计算机专业学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也相当于是跨专业求职吧。
WST导师在technical方面帮了我很多,
从计算机技术概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前端和后端语言都有涉及,帮助我从计算机小白一步步成长。
早期WST导师就建议我多多参加Spring Week和低年级项目,并且一有岗位开放就及时给我推送,还会督促我投递,省去了很多自己瞎找信息的时间,极大提高了求职效率。
也是通过Spring Week,我拿到了J.P. Morgan和NatWest两家投行fast track到暑期实习的机会。
我还参加过对冲基金大佬Citadel的低年级events,一大感受就是
原来学数学物理也是有前途的啊
。Citadel event我大概聊了10个人,其中有8个都是学数学、物理,或者数学物理的,数学物理至少有5个,这就给了我超级多信心。
像各个公司开放的低年级项目也跟英国Spring Week一样,都是低年级同学可以利用的求职资源,这些项目不会限制专业,你也可以在项目中探索各个行业、公司,进行networking,也可丰富简历内容,为日后的求职打下基础。
关于投行Diversity Program申请攻略,
WST八大行IBD的明星导师也给出了有效的建议。
WST在之前一期盘点“最天坑”的十大专业时,就已经cue到稳居榜首、
拥有62.3%失业率的艺术史专业
(戳蓝字查看:
美本专业鄙视链(失业率排名版))
。
虽说这是一个人人劝退的专业,但格局打开,如果不把眼光局限在艺术类岗位,
其实艺术史专业还可以有更多选择
:比如结合金融,你就可以是艺术投资领域需要的精准人才;或是跟下面这位WST学员一样,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Marketing赛道👇
K学员,乔治城大学学员本科,艺术史专业
拿到全美著名百货公司Bloomingdale's
2024年Planner Trainee全职Offer
刚开始学生自己觉得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窄,但WST打消了学生的顾虑。
综合考虑学生兴趣,学校背景和就业前景,最终锁定为美国地区的Marketing及相关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赶上进度以及为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学生也积极努力地提升自己专业硬技能和软性背景,平时课下除了会固定和行业导师进行行业知识辅导之外,也会配合WST团队布置的任务积极做networking,并且就专业方面问题也会及时寻求找到团队的帮助和答疑解惑。
从艺术史专业到全职上岸美国著名百货公司,
专业从来不会限制一个人的发挥,你有没有为求职做过细致规划和准备更为关键。
与艺术类专业“同病相怜”的,还有
传媒专业
,但只要敢想敢做,
从传媒跨步到摩根大通,也不是没有可能👇
M学员,康奈尔大学本科,传媒相关专业
拿下J.P. Morgan纽约办公室2024年
Marketing & Communications全职Offer
学生对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比较明确,所以对于行业的选择一开始没有过多犹豫。以Marketing行业领域的相关岗位做主申请方向,但是该行业普遍薪资不算很高,WST团队规划老师觉得以学生的潜质可以冲刺更好更高薪的行业领域。
为了更好地冲刺全职机会,WST团队早早就授予学生一套较为完善的人脉拓展方法论去执行。在这个极小众的赛道中,即便当时没有岗位开放,WST规划导师也建议学生开始大量疯狂地做Networking,同时多次进行Mock 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