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我是张扬,微博@涨汤,越狱指南主要成员、视频作者,目前担任短视频应用「猫饼ö」的产品经理。业余会在个人博客更新一些心得,还活跃于产品交流社区「黄埔犬校」。曾供职于小米 MIUI 团队及魅族 Flyme 团队。独立负责过 「Flyme社区」,从零搭建到应用框架完备。作为视频作者,有「张扬说」、「MIUI每周更新解析」、「iOS 越狱教程」、「优秀越狱插件介绍」等多个系列视频,累积播放超过 500 万次。
你的职业生涯转折点是什么?
说「转折点」的话,我记忆里其实有挺多个,谈谈最近的这个好了:
去年十一月,我从魅族辞职加入现在的团队。当时我已经参加工作三年半,转职为产品经理一年半;加入新的项目团队才刚满三个月;处于刚刚和团队磨合完毕,正准备大展身手的阶段(脸红)。有天下班,在微博看到纯银老师的新项目正在组建团队,其中有一个「产品助理」的岗位。
我其实是第二时间才开始思考,是否要谋求这个职位的。经过和阿麦(我爱人)的讨论,以及自己的再三思量,才开始准备求职信。最终通过了笔试获得面试机会,半个月后通过了面试。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前途未卜的冒险。能确定的部分几乎全是麻烦,比如降薪降职、放弃在魅族的期权、得搬家到上海…重要而又不确定的是,我能否从这次冒险里获得成长?
过去的八个月给了我肯定的答案,这波不亏。在这次创业的历练中,我对自己的各方面都比以往更有把握了。受益于队友们的强悍,用更快的速度验证了自己的诸多想法,经验值也是蹭蹭疯涨。因为前两份工作而趋于停滞的「业余创作」,也因为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梅开二度。
工作中的一天你是怎样度过的?周末呢?
从实习算起,参加工作已经 4 年有余了。包括目前的公司,供职过的团队都实行弹性工作制。不过前两年的作息习惯很糟糕,直接导致了前年爆发的一场大病。所以只说说目前的作息:
早晨买了早餐在通勤路上吃,半小时左右到公司。清空邮箱及任务管理软件的收件箱,确认当天的日程安排。依照以下优先级开始处理工作任务: 1. 等待我推进的事情 2. 紧急的事情(很少) 3. 重要或消耗较多精力的事情 4. 剩下的事情
我的职位是产品经理,和研发团队的所有职能都有交集。我的职能就是推进事情的顺利开展,所以同事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要经过我的确认才能继续。所以会在开始的部分,先把沟通工作做好,这样团队成员在上午就可以进入状态。再把一些费时较少的琐碎事项处理掉,例如答复用户反馈。对我来说,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到心无旁骛了。
如果当天没有十分紧急的事项,我会在午饭前花费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从自己的待写作命题清单里挑出一个来写。这些文章在我的任务系统里有个专门的标签,名为 SILY,全称是 Stuff I Learned Yesterday,来自同名的音频播客节目。
午饭后我会花半小时在扇贝网做英语的阅读、听力与短语学习。精神状态不大好的时候,中午就小憩半个小时。
下午的时间完整且宝贵,一般会优先解决重要的事情,然后就集中精力做那些需要持续投入的工作。比如产品文档、测试用例的编写,产品需求的讨论、可用性测试等等。我把所有的事项都分割的足够细,也就是 GTD 说的「下一步行动」,这样总是明确自己接着做什么。并且会注意在两个任务之间起身活动,避免久坐带来的不适。
不可避免的开小差总是存在的,但是目前的习惯可以确保我不会耽误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下班前我会清空电脑的「桌面」及「下载文件夹」;该删除的删除、该归档的归档,涉及尚未完成的工作的文件,会酌情保留在桌面便于读取。在我养成随手删除和归档的习惯以后,下班前两三分钟就可以整理完。
下班后我就基本不动脑子了,可以说怎么放松怎么来。和阿麦一起出外吃饭、散步。回家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打扫房间、铲猫砂、给猫咪开个罐头什么的。最近一段时间还养成了手磨咖啡的习惯,放在冰箱里冷萃,第二天上班带着喝。如果上午没有去健身房,晚上在家尽量做些锻炼,假如时间和精神都充裕,还会花点时间背单词。睡前习惯和阿麦一起刷刷油管,或是追一集美剧,结束愉快的一天。
你都有使用哪些硬件?
我个人的输入输出在多年前就实现了 99% 的无纸化,对我来说,电脑还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硬件。在办公室我用的设备如下:
iMac:用的是 21.5 吋 4K 屏版本,16GB的内存,下方我垫了一个支架,以便坐着的时候可以平视屏幕。对于我的日常使用来说,iMac 完全可以胜任(甚至是过剩的),即便偶尔剪辑一些高清的视频,也是游刃有余。
Magic Trackpad 2:这块触控板无论是触感、面积,还是压力反馈,都是无敌的舒服。因为我不玩电脑游戏,这就是最佳选择了。
HHKB Pro 2:目前用的是一把黑色无刻的版本,习惯以后打字是百分百的享受。阿麦作为一个视觉设计师,用过以后也觉得很好,抢走了我原来用的白色有刻。
一堆手机,因为团队没有专职的测试,所以我也兼任部分测试工作。销量比较高的 Android 手机我都准备了一台,用于兼容性测试。
工作以后,主力设备一直是最新一代的 iPhone,所以目前用的是 iPhone 7 Plus;去年圣诞节还买了 Apple Watch 2 代,每天佩戴。我在家除了写写自己的文章,基本就是娱乐需求,所以家里设备也不多:
小米路由器 2 代:除了提供无线网络以外,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视频文件存放和读取的问题。在外网环境下,也可以很方便的添加需要下载的文件到队列中,看到想下载的影视剧,随时都可以添加。
米家扫地机器人:不大的出租屋里养了 3 只猫,没有它的时候,我们每天下班都得面对满世界飘散的猫毛。现在则是在外出的时候,由它维持家里的地面。真希望它的尘盒也能自动倾倒,不用我每周都取出清理一次。
iPad Pro 12.9":发布的时候买给阿麦作为礼物的,配备了官方的 Smart Keyboard 和 Apple Pencil。阿麦用它创作了大量的画作,常常看的我目瞪口呆。当我拿起它的时候,不是看剧就是刷油管:)
MacBook Pro 2012:这是阿麦上学时用的设备,我加装了 SSD 以后,觉得速度不错,就留在家里用了。偶尔需要在家长时间作业,会蹭阿麦的 2016 年新款来用。
软件呢?
选对应用确实能极高的提高效率,我的工作主要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所以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字的收集、整理和写作上。图形、视频创作在我的工作中占比很小,所以剩余时间都偏向于个人与工作的项目管理以及进度把控:
任务管理
Tower.im:这是我们「猫饼ö」团队目前在用的协同工具,从研发组的需求文档、问题反馈到运营组的内容策划,都在其上分门别类。唯一的遗憾是他们对移动端的支持太弱。
Todoist:对我来说是 OmniFocus 的继任者。用了 3 年多的 OmniFocus 不太能胜任日渐频繁的云端任务,所以我在年初切换到了 Todoist。JailbreakHum 称之为「更现代的任务管理工具」,十分赞同。
文字处理
Ulysses:macOS 与 iOS 通用,解决了我八成的文字输入需求。文库主要通过 iCloud 同步,部分会通过 Dropbox。在电脑上还可以额外挂载文件夹,配合 Git 工具用于和同事共享文档。得益于它对 WordPress 和 Medium 的支持,我平时的博客文章从写作到发布也都用它完成。
nvALT:又名 Notational Velocity,一款 macOS 上的速记应用,支持 markdown。通过快捷键呼出,所有的操作都用键盘完成。平时有同事来工位讨论问题,我用它速记;复制了一些文本需要临时存放,用它;写作的时候需要开个窗口写零碎的思路,我也用它。
Drafts:iOS 上的速记应用,支持 markdown。比起原生的备忘录,它支持大量的关联操作,例如我想把想法扩展成一篇文章,可以直接分享到 Ulysses 里。
效率工具
Slack:一款团队协同工具,是我和纯银老师业余经营产品社区「黄埔犬校」的载体。Slack 灵活的成员、频道和发言机制构成了它的基础,年初新增的 Thread 特性,更是让讨论可以顺利发生,每一个话题都可以像一条微博一样展示,十分有序。
Workflow:iOS 上的脚本工具,对我来说,它不止是实用,更是受教。借助大量的脚本实例,我成功练就了程序思维。领悟了一切事情都应该抽象成「输入」与「输出」,这点让我受益匪浅。在经营犬校的过程中,编写的两个脚本帮我搞定了给用户发送邮件,以及邀请其加入 Slack 两个繁琐的流程。
Numbers:因为经营「黄埔犬校」才开始深度挖掘电子表格的功能,Numbers 在 macOS 上用起来就是比 Excel 舒服。配合大量实用的函数,表格也可以被打造成一个 Workflow。在最近的版本更新以后,其在用户运营的时候,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时间。
Newton:原名 CloudMagic,是我近两年一直在用的邮件客户端。免梯子支持 Gmail 算是个很大的卖点,不过我当初选它是因为其对 Exchange 服务支持良好。目前还在用它,因为其本身的账户体系,让我在多个设备同步邮箱的时候十分舒坦。
对久坐的朋友,能否分享你作为过来人的「颈腰保健」心得?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避免久坐才是根本。但我们处在一个「坐着才有生产力的时代」,就有些无奈。既然久坐不能避免,就应该使用合理、正确的姿势来坐。我在生病以后,认真研究了各种不同情况的坐姿。
简单来说,当你坐着的时候,耳朵应该和肩膀维持在一条直线上,背部也是尽量挺拔,上身类似量身高时的姿态(但是略微放松)。大臂与小臂、大腿与小腿都保持在 90° 左右的夹角,小臂与双脚自然的放在桌面与地面上。避免弯腰驼背、半躺半坐、跷二郎腿等体态。
能不坐着的时候尽量起身活动,业余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注意作息和饮食。这些看似老生常谈,但其中的细节还挺多。大部分人觉得「道理我都懂,但还是做不到」,其实还是道理没搞懂,所以我写了一套《「过来人」的颈腰保健指南》,也推荐大家看看。
你怎么看待短视频这个信息媒介?
我从 2011 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发布视频,主题都围绕着手机、应用的使用技巧。从时长标准来看,我剪辑过的都是所谓的短视频(十五分钟以下)。其实一般人也很难弄出个长片巨制,因为视频制作从拍摄到后期都颇有难度。
但是随着手机硬件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一般人来说,「摄像机」也是唾手可得了,配套的短视频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至少从拍摄到分享,视频已经是人人可用的媒介了。类比文字的话,就像是人人都可以发微博了。
但是能玩转信息媒介的人,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能力,基本的文字功底、基本的绘画技能等等。推特通过限制 140 字的方式,让所有人都能表达;短视频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样,包含了信息量的内容最容易获得喜欢、被传播;但是不妨碍你随手拍些生活和亲朋好友分享。
你的理想工作环境是怎么样的?
从需求满足的角度来说,我目前的工作环境已经很不错了。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张空间足够的桌子,电脑配置够用,输入设备高效且省力。但问的是「理想」嘛,那我就不客气了。
我希望桌面是可以升降的,这样可以随时在站姿和坐姿之间切换;座椅可以调成牙科手术那种姿势,身子可以躺下,这样在阅读文档的时候可以让身体放松一会儿。颈部和腰部都有舒适的支撑,避免它们过分用力。
环境来说,通风良好、温湿度适中会让我感动到流泪。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在中途休息的时候走动,甚至做一些简单的身体锻炼。没了!诶,好像要求也不高。
你都有哪些工作/生活习惯?
已经养成了最重要习惯:工作生活的大小事均记录在任务管理系统中,永远都是找出要做的事来做,而不是想出来。所以我到公司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先自顾自的整理要一天要做的事情。如果觉得焦头烂额,那一定是给自己分配的工作超量了。
去年开始扇贝打卡,至今持续了 400 多天,一天没断。能显著感觉到自己的听读能力提升,日常看看新闻、翻翻资料压力不是很大。总觉哪天会肉翻,有备无患嘛。
健身是我最想保持的习惯,我已经持续了半年多的按计划锻炼。不过两个月前因为项目进入冲刺阶段,调整了作息,只做到了每周末锻炼,最近正在恢复一周 4 天的锻炼计划。
你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人的大脑一直吭哧吭哧运转个不停,只要给它材料,就能给你加工出一大堆的「成果」,只说来源的话,其实就是多看多想。然而,很多人不是没有灵感,而是随手把它们给放跑了。所以我说最重要的习惯是事无巨细的记录,用什么工具都好,记下来。珍视那些想法,它们会回报你。
我的工作井井有条,工作时间却缺少停顿。所以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大脑自作主张的搞出了不少想法。比如洗澡、健身的时候,就不时有灵感会出现。同样的,业余的写作灵感,很多时候却是工作中产生的,及时记录就不会把他们放跑。
推荐一件生活的利器给大家。
护颈是个好东西,在电脑前坐着的时候可以戴着。它本身起到了矫正、固定及支撑的作用,可以避免你在电脑前时总是前引你的头部。借助它的支撑,可以缓解你颈部受到的压力。我是在颈部椎间盘两处椎间盘突出以后,才在阿麦的建议下开始佩戴的。至今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只要我觉得坐下可能要好一会儿才会起身,我就戴着它。目前我的颈部疼痛已经在可承受范围内,多亏了颈托我才能度过那段头疼欲裂的日子。
P.S. 颈托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但不宜佩戴过长时间,也不能代替治疗。如果你已经有肩颈部的病痛,优先就医,根据医嘱采取治疗措施。
◇
点击加入利器社群,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
我们也开了微信群,填写利器调查之后即可加入。
◆
利器,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网站:http://liqi.io;微博:@利器 IO
联系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