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紫砂艺术史上,西泠篆刻家陈曼生开书法与砂壶结合的先河,制作了不朽名作 “曼生壶”十八式。而瞿应绍则被誉为“曼生之后第一人”,他一生酷爱紫砂壶,自号壶公。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创制的紫砂名品“子冶石瓢”,其三角形结构削直硬朗、挺拔俊逸,线面转折简洁明快,整器透出一种“骨力”,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强,激荡人心。
瞿应绍(1780-1849),字子冶,号月壶,晚号瞿甫,又署老冶、壶公冶父,室名“毓秀堂”,官至浙江玉环同知,清中期书画家。是继曼生之后,又一位与紫砂壶艺术密切结合的文人,他将书法绘画与紫砂壶结合起来,创制了紫砂史上的名品“子冶壶”。
子冶多与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高手合作,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其所创子冶石瓢壶,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而上文所说的子冶石瓢则是其最有名的代表之作。
其文人风骨气韵卓然,经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不断惊艳紫砂拍场。
然而别说寻常百姓能够拥有一把如此珍品,现实是拍卖场上的
子冶石瓢都是重金难求,为此
一条生活馆特地联合陶都宜兴的紫砂匠人们,带来了几款可传世得子冶珍品复刻款
,只为能让壶友们都感受一番
子冶石瓢之美,现在一条生活馆开启众筹。
本次共有6种规格
子冶石瓢(洒脱版)
子冶石瓢(梅花复刻版)
子冶石瓢(竹叶复刻版)
子冶石瓢(朱泥版)
子冶石瓢(山居秋暝版)
子冶石瓢珍品复刻6款▼
限时特惠活动截止至:2024年1月12日23:59
▲
成型方式:手工成型有辅助 刻绘:小石 作者:听砂工作室
此款
子冶石瓢(洒脱版),整体呈
三角黄金比例,清瘦而傲挺,线条虽简却能带出整体的精炼气质。
壶身做工干净,细节到位。
刻绘由小石老师完成,独创刻绘风格,纵横别致,恣意洒脱,富有生机。
壶身铭刻《滁州西涧》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子冶石瓢(梅花复刻版)
泥料:底槽清 容量:180CC
此款子冶复刻清代吉安制,子冶刻绘的梅花石瓢。
一面刻绘文字,内容为“几度花时醉花下,三年江北梦江南。并记惜抱轩咏梅花句,盖先生不独以文传也。”
惜抱轩,即乾嘉时期文学泰斗、桐城派大家姚鼐室号,有藏书楼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
另一面刻绘梅花。
▲
成型方式:手工成型有辅助 作者:听砂工作室
▲
道光 瞿子冶刻竹纹紫砂壶 彭年款
此款复刻清代瞿子冶刻绘石瓢。
两侧为摹瞿子冶刻画金农、郑板桥画竹,竹叶画意延伸于壶盖,逸趣横生,刻工犀利,疏密交错掩映、枝叶生动自然,相应成趣。
正面为画金农之竹,铭刻:“冬心先生余藏其画竹研,研背有竹一枝,即取其意。”
反面为画板桥之竹,铭刻:“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仿梅花盦者。”
底槽清是属于紫泥中的一种,紫泥氛围头槽、二槽、还有底槽,底槽清则是处于紫泥中的最下层位置,因此才有了这一说法。
底槽清为最底层,陈腐期极长,也导致了底槽清的产量十分稀少,所制造出来的底槽清紫砂壶就更为珍贵,而且更加独特了。
底槽清料是属于低调的好料,好的底槽清壶新壶时是不会发油发亮的。因为底槽清颜色暗,泥料油脂度也不如降坡泥、朱泥高,新壶时都不会特别起眼。
但是泡养过一段时间后会如脱胎换骨一般让人着迷,散发出隐隐的自然光泽,让人爱不释手。
而且底槽清堪称透气性之最,其透气性一骑绝尘,为业内公认。
▲
子冶石瓢珍品复刻6款▼
限时特惠活动截止至:2024年1月12日23:59
小煤窑是一处地名,在黄龙山麓红庙。因其地过去有几间烧砖瓦陶罐的小煤窑,久而久之大家便以小煤窑代称此地。
小煤窑朱泥因收缩比高和含浆量高的原因,高目数的矿土烧结之后会呈现皱纹,粗看壶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细看侧面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自然收缩的流淌纹理。
朱泥壶因其泥料质地细腻,结晶度高,聚香好,是高香型茶叶的之首选。
▲
成型方式:全手工 刻绘:小石 作者:查建芬
三角黄金比例,清瘦而傲挺。简单的线条带出整体的精炼气质。
做工干净,细节到位。
刻绘由小石老师完成。独创刻绘风格,纵横别致,恣意洒脱,富有生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全诗描绘的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与茶甚是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