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公园规划 定制化企业总部
——郑州中原银行创新研发中心
项目坐落于郑州北门户平原示范区,黄河以北、凤湖东侧,紧邻郑新大道,仅3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郑州CBD和会展中心。
作为中原银行在平原示范区的创新研发中心,本项目整合行史馆、金融总部办公、企业大学、学员酒店、金融孵化中心、基金中心、精品酒店等多功能复合业态于一体。基地周边空间开阔,生态资源丰富,如何整合周边优势资源,在最优化安排各功能主体的同时定制化打造企业特色是设计之初考虑的重点。
方案设计通过呼应城市轴线,引入周边凤湖之水,在基地内模拟自然水域肌理,创意性地构建了全景公园式的规划格局。
整合城市轴线
:紧抓郑新融合机遇,打破地块限制,在城市脉络中寻找控制轴线,成为促成城市资源整合的催化剂。
整合生态资源
:引入凤湖水资源,形成自然水域肌理“曲水湾”,依托百米规划绿带,共同塑造活力宜人的生态岛屿。
整合形象资源
:结合地块西南侧城市主要展示面植入城市展示广场、总部办公、企业大学、学员酒店等,打造区域形象标杆,树立城市窗口。
东北侧呼应周边低密度住区规划,营造花园式办公组团。
形成“
一水,一心,三轴,六岛
”的全景公园式规划结构。
企业理念践行
:通过调研,我们得知中原银行不止是一家传统意义的银行,更是一家蓬勃发展的金融互联网公司。秉承中原银行“开放、兼容”的发展理念,设计采用环形交互的形态和灵活串联的动线,打造出生生不息、各职能部门串联的线性交流场所,形成协助互联的办公模式。
定制形象生成
:在环形交互的形态基础上,营造了独特的形象展示空间及中心水院,契合中原银行logo,创作了极具有现代特色的专属办公大楼方案。将企业“开放、兼容”的理念注入,以独一无二的建筑形态,为中原银行打造一个互联共享的企业名片。
共享空间植入
:为增强企业园区专属形象,在总部办公区中央植入一个通高的超尺度共享大堂,形成极具特色的“共享功能核”, 打破隔阂,串联起两侧的办公空间,创造“开放、兼容”的工作环境。
生态退台错落
:企业大学结合功能分布,形成生态退台,逐级退让的室外空间为企业人员提供更多互动共享空间的同时,也增强了园区内的视线通透度;同时,层层向上的建筑形体更蕴含昂扬向上之势。
以中原银行行史馆为公共客厅,其他各功能串联闭合,形成环抱式交互空间,便于各部门间的协作交流。企业大学与办公园区紧密联系,强化园区产学研一体化属性。
品质卓然的总部办公
:主要包括高区无敌视野C位办公、两翼总部办公以及特色中庭。二层大平台可直接车行落客,中庭南北两侧亦设置人行出入口。
开放叠合的企业动力核
:四大功能板块为低区的会议、培训、康体和高区的学员酒店,各板块独立成区又紧密互联。培训、会议等靠近主入口布置,且与行史馆毗邻;学员酒店则置于高区,尽享高空景观。人流组织方面,培训、酒店、学员餐厅均从二层平台落客;会议于一层有独立入口,方便集散,通长风雨连廊为行人提供无阻的步行体验。多层级立体观景平台串联起一、二、三层,外可观湖,内看中心庭院水景。
游园入境的中原银行行史馆
:先期呈现的行史馆,主要用于中原银行的企业历史展示、品牌文化宣传、金融研发交流以及商务接待等功能。设计以“游园入境”+“立体互通”为概念构想,通过将矩形单元模数进行有韵律感的空间组合,在周边水域衬托融合之下,形成多层次立体开放的城市会客厅。通过多层次的立体亲水平台与水景形成极致化的互动体验,引潺潺之水入院,成国韵之静谧空间。
△立体亲水平台
点击查看:
《水石设计丨郑州平原新区中原银行行史馆》
创新研发中心以环形交互之姿,联系对望之势,形成有机的建筑形体。曲线流畅的建筑与宏大水景交融渗透,形成了超尺度的景观大堂、集中式的环廊水院、开敞式的观景平台等特色鲜明的场所,创造出层次丰富的空间体验。
主体水系
:水系与建筑的融合无疑是整个项目的灵魂。引自凤湖之水,蜿蜒汇聚,不仅完全环绕在形态旖旎的建筑周围,更延伸到建筑内院;水系和建筑相互渗透,交相辉映,形成极致酣畅地紧密交融。
水院空间
:被建筑包围的中央水院空间,是整组建筑的精神核心。
立体平台
:围绕中央庭院的二层环形连廊,由大坡道引入,动线高效顺畅,串联各个功能大区的车行上下客主入口,在立体组织人车分流的同时,步移景异,给人以独特的空间体验。
总部办公与企业大学连接处设置有立体观景平台,既可观内外水景,也是交通核心,是内外和上下层空间的联系纽带。
立面设计语言现代简洁,在结合企业定制化的弧形形体基础上,通过体块穿插等手法加强层次感及入口标志性,通过引入竖向与横向金属线条细节,使大气时尚的立面效果又不乏细腻的节点。
幕墙选用高反射玻璃,外部与水景交相辉映的同时,室内视野通透明亮,兼顾建筑形象及办公私密性。
外立面竖向幕墙设计,通过在室内一侧设置可开启构件,室外一侧设置通风百叶来实现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启扇,保证立面幕墙干净统一。与此同时,外露的竖向金属构件对开启扇起到很好的遮蔽作用,使得立面更为简洁有序。
通长风雨连廊结合形体内退形成凹槽,变截面工字钢结构构件隐于其中,保证了立面漂浮的轻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