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1日,印度东南部安得拉邦一家制药厂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
已造成17人死亡,另有41人受伤
。
爆炸的冲击力非常强烈,现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此次事故并非由化学装置爆炸引起,”当地官员维贾亚·克里希南称。
克里希南表示,制药厂分两班运营,共有381名员工。大火发生在午餐期间,因此,员工在场较少,避免了重大灾难。
近日,我国也发生了一起药厂火灾事故。
附近居民称被巨响震醒,河南沈丘县
8月19日一药厂突发大火,火势凶猛浓烟数公里外可见。当地应急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称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2.江西吉安淦辉医药化工有限公司“5·8”较大爆炸事故
2007年5月8日,江西吉安淦辉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缩合车间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2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由于作业人员操作不当(关闭冷却闸阀,反应釜温度升高)致使反应激烈,导致釜内物料(邻硝基甲苯和甲酸乙酯混合液)温度骤然升高,反应失控产生冲料,加之工艺装置未设置超温联锁装置和处理反应釜冲料的安全设施,导致大量易燃易爆物质在喷出后发生燃烧爆炸。
反应釜指带有搅拌装置的间歇式反应器,根据工艺要求的压力不同,可以在敞口、密闭常压、加压或负压等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
在化工产品的生产和合成过程中,反应釜的安全性和生产现场环境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疏忽引起的反应釜爆炸事故给了化工界一个警醒。看似安全的物料,若是归置不当质量不好,也会引起安全事故。
进料速度过快、进料配比失控或进料顺序错误,均有可能产生快速放热反应,如果冷却不能同步,形成热量积聚,造成物料局部受热分解,形成物料快速反应并产生大量危害气体发生爆炸事故。
进料时,对于常压反应,如果放空管未打开,此时用泵向釜内输送液体物料时,釜内易形成正压,易引起物料管连接处崩裂,物料外泄造成人身伤害的灼伤事故。卸料时,如果釜内物料在没有冷却到规定温度时(一般要求是50℃以下)卸料,较高温度的物料容易变质且易引起物料溅落而烫伤操作人员。
釜内物料由于加热速度过快,冷却速率低,冷凝效果差,均有可能引起物料沸腾,形成汽液相混合体,产生压力,从放空管、汽相管等薄弱环节和安全阀、爆破片等卸压系统实施卸压冲料。如果冲料不能达到快速卸压的效果,则可能引起釜体爆炸事故的发生。
在釜内物料反应过程中如果在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实施电焊、气割维修作业,或紧固螺栓、铁器撞击敲打产生火花,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的泄漏物料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反应釜设计不合理、设备结构形状不连续、焊缝布置不当等,可能引起应力集中;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容器时焊接质量达不到要求,以及热处理不当等,可能使材料韧性降低;容器壳体受到腐蚀性介质的侵蚀,强度降低或安全附件缺失等,均有可能使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
许多化学反应,如氧化、氯化、硝化、聚合等均为强放热反应,若反应失控或突遇停电、停水,造成反应热蓄积,反应釜内温度急剧升高、压力增大,超过其耐压能力,会导致容器破裂。物料从破裂处喷出,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反应釜爆裂导致物料蒸气压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不稳定的过热液体会引起2次爆炸(蒸汽爆炸);喷出的物料再迅速扩散,反应釜周围空间被可燃液体的雾滴或蒸汽笼罩,遇点火源还会发生3次爆炸(混合气体爆炸)。
导致反应失控的主要原因有:反应热未能及时移出,反应物料没有均匀分散和操作失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