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0年广西圆满完成了第二轮修志“两全目标”攻坚任务,能否就“两全目标”的攻坚情况及完成这一目标的意义展开说说?
答: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即“两全目标”。
广西第二轮修志始于2000年,规划编修216部自治区、市、县三级志书。此后,几经调整,最后列入规划的有186部。2015年《规划纲要》印发后,我区进入“两全目标”攻坚阶段。我区克服人手不够、经费不足、工作量大等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位谋划推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主要领导采取亲自“挂帅”、听取汇报、召开专题会、作出指示批示、靠前指挥等方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科学制定规划,稳步有序推进。根据《规划纲要》出台我区实施方案,制定印发了三步实施的工作计划和任务时间表、路线图等。
三是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狠抓责任落实。采取给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逐一发提醒函、清单化台账式管理、分片包干、“点对点”服务指导、制订编纂工作进度表等方式,层层压实责任。
四是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整合多方资源,南宁、钦州、桂林、北海等工作先进地市与百色、贵港、河池、防城港等后进地区结成对口帮扶关系,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五是强化督查通报,层层传导压力。自治区政府多次将地方志工作列入政府督查事项,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区通报。
六是加强质量把关,打造精品佳志。制定出台自治区地方志书评稿办法、审查验收办法、地方志书出版规定、综合年鉴编纂规定等,确保志书质量。
2020年11月底,全区志鉴编修“两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列入第二轮编修规划的186部自治区、市、县三级志书全部出版,全区三级综合年鉴2018年卷、2019年卷全部出版, 2020年卷全部进入出版程序。完成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两全目标”的圆满完成,不仅为特定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记忆,为认识广西、了解广西,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广西声音”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历史素材,也为当下乃至未来壮美广西建设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堪称广西历史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问:
据了解,自治区地方志办将实施《广西历代方志集成》项目,能否介绍一下该项目的情况?
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地方志纵贯古今、横陈百科,被誉为“一方之全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根”与“魂”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广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在晋代,就有《始安记》等方志问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民国时期,广西共编修志书约600部,留存下来的方志文献280种,包括历代方志约250种,是广西历史文化的瑰宝。将这批久经岁月侵蚀,长期流散四方的珍稀典籍收集整理影印并集成出版,对于传承广西历史血脉,厚植广西文化根基,助推八桂文化强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以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力量开展《广西历代方志集成》可行性论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推进取得积极进展,9月8日顺利完成招投标,即将签约启动实施。《广西历代方志集成》项目将对广西现存约280种历代方志文献进行集约式的整理影印。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分批影印、集成出版,努力打造成为广西历史文化建设的标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