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医药
新浪医药新闻为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新鲜全面的医药资讯、权威的医药政策专家解读、药企药店医院新药新闻资讯动态,以及畅所欲言的专栏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Grok3仅8分钟破解美本科生最难数赛题 ... ·  16 小时前  
IT之家  ·  你家里敢装摄像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医药

和黄医药苏慰国:立足中国,同步全球,高质量药物创新行稳致远

新浪医药  · 公众号  ·  · 2021-01-26 17:30

正文

和黄医药首席科学官苏慰国


2021年1月23日,和黄医药自主研发的创新肿瘤药苏泰达 ® (索凡替尼胶囊)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以“线下+线上”联动的方式举行了上市会,与此同时,围绕索凡替尼的“ 苏达新生患者援助项目 ”正式启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对索凡替尼的上市给予了肯定,“索凡替尼的到来
填补了我国非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临床空白 。而且向全球医学界证明了中国创新药的实力。”


索凡替尼是继呋喹替尼获批上市后,和黄医药 第二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创新肿瘤药 ,为和黄医药带来了更多商业化的可能。


在取得如此重大里程碑进展之际,索凡替尼的前进脚步仍然毫不停歇。据悉,和黄医药已经开始向美国FDA滚动提交索凡替尼的首个海外新药上市申请,并计划于欧洲提交索凡替尼的上市许可申请,同时启动了索凡替尼在中国、美国及全球的开发及商业化计划。


从2006年立项,到2020年底正式获批,索凡替尼的研发走过了14年光阴,14年不忘初心,14年苦心耕耘,14年全球迈步,如今再起新程,究竟——


索凡替尼的研发背后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患者将如何更好地享受到这一创新成果?


和黄医药多年来的坚守创新之路有哪些困难和挑战?


和黄医药的全球化、资本化战略未来将会如何走?


……


为进一步探究以上问题的答案,新浪医药特别采访了 和黄医药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先生


开疆破土   筚路蓝缕


“索凡替尼的上市之路,可以说是一条我们完全靠自己走出来的路,是一条开疆破土、筚路蓝缕之路。”——苏慰国


如果说如今的中国创新药事业在政策红利、资本加持下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光景,那么在2006年,索凡替尼的立项之初则是一片荒芜的场景。那时,和黄医药需要面对的全是未知的考验,只能不断地摸着石头过河。


据苏慰国回忆,2008年,索凡替尼刚立项不久,就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彼时,和黄医药像所有的初创企业一样,面临着极其困难的融资问题。然而,资金的困难绝对不是新药研发要面对的唯一的困难,技术的难关更是关乎整个项目的生死。 最让苏慰国难忘的就是,索凡替尼曾因技术问题项目暂停了一年。


问题发生在索凡替尼进入I期临床研究中,出现了患者因药物溶解度引起的口服吸收不均匀的情况。


苏慰国解释道, 在临床上,药物暴露量太低,疗效得不到保证,而暴露量太高会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口服同一个剂量必须有一个比较均一的吸收,使得体内药物暴露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能够有效保证疗效,同时不至于导致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问题出现后,和黄医药立即叫停了索凡替尼的临床试验。而后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重新研究和优化索凡替尼的制剂工艺,之后重启临床研究。


在改良制剂工艺这一年多里,为了坚持自主原创,苏慰国和研究团队就像站在悬崖边上抢救这个项目一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当时没有放弃,完全靠自己撑了过来,坚持了通过制剂优化来克服药物溶解度,最终证明是对的” ,苏慰国欣慰地感慨。


除此之外,由于非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来说是比较“罕见”的肿瘤,患者数量比较少,因此索凡替尼还面临着临床研究过程非常漫长的考验。


好在这一项浸透了奋斗的汗水的研究,终于开花结果。


初心不忘  惠及患者


“作为国产创新药,我们不希望看到患者因为经济原因用不上我们的创新成果。”——苏慰国


2020年12月30日,索凡替尼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索凡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双重抗肿瘤机制,包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同时也可调控肿瘤微环境免疫应答,激活机体免疫功能。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大约有67,600例神经内分泌瘤新诊断病例,按照我国的发病率与流行率比例估算,我国总共或有高达300,000名神经内分泌瘤患者,其中约九成是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在庞大的患者需求下,国内神经内分泌瘤的靶向药物一直选择有限,且疗效和耐受性都有待提高,索凡替尼的问世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要做到真正地造福患者,患者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必需考虑的问题。


对此,苏慰国表示:“任何一家商业化的公司,需要有一定的盈利来支撑后续的研究投入,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和黄医药而言,不管是呋喹替尼还是索凡替尼, 这些扎根中国的原创新药,将始终坚持以患者最大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为商业化的理念。


“我们不希望看到患者因为因经济的原因用不上我们的药,我希望我们的创新成果能尽可能多地造福患者”, 苏慰国反复强调。


据悉,为了提高药物可及性,和黄医药目前已经建了400人的专业化的肿瘤学术推广团队。此外,还跟国药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覆盖了30个省、直辖市,2000多家医院。


而为了让更多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能够“用得上”、“用得起”国产创新药,和黄医药还携手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启动了“ 苏达新生患者援助项目 ”, 和黄医药将为项目无偿提供索凡替尼 ,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负责项目管理、监督、审核和实施。


同时,苏慰国表示,索凡替尼 将会参加今年开展的2021年医保谈判工作 ,届时更多患者有望以更经济的手段获得索凡替尼。


此外,和黄医药已经开始研发索凡替尼更多的适应症,探寻索凡替尼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外其它领域的治疗疗效,造福更多的患者。


苏慰国表示:“自主创新是一条艰难的风险之路,和黄医药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在于初心,我们希望通过自主创新给患者带来希望、给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更希望他们能负担得起这款药。”


攻克顽疾  舍我其谁


“和黄医药的创新之路和中国创新药事业发展轨迹一样,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一到多的过程。”——苏慰国


和黄医药于2002年在上海张江成立,成立之初就坚定了走自主研发之路。这在当时中国的创新和研发环境中,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同时也是风险非常高、投入高的一件事情。


毫无疑问,和黄医药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有一种“ 舍我其谁,攻克顽疾 ”的精神。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的坚持,和黄医药目前已经前瞻性地布局了多条研究管线,并且开始进入收获期。


目前,和黄医药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已经形成双星布局,而另外一款新药赛沃替尼也蓄势待发,赛沃替尼有望成为首个代表中国走向全球的肺癌靶向创新药物,为和黄医药开启“三剑客”征战全球肿瘤市场的局面。


此外,据苏慰国介绍到:”目前和黄医药有9个临床阶段的产品,到2022年应该有13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同时,不仅是产品个数,每个产品的临床研究也将会呈现几何增长的趋势,以索凡替尼为例,我们今年可能会启动12-15个不同的临床研究。”


和黄医药药物管线,2020年10月1日更新(官网资料)


拓土全球 同舟而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