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管之家
经管之家官微,每个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的学习和从业者,都应该有的帐号。经管之家(论坛),是国内成立十年的大型经济、金融、管理、计量统计社区,十年磨一剑,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提供“经管爱问”答疑微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日报  ·  21.27万亿元!创新高! ·  20 小时前  
国资报告  ·  两类公司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路径思考 ·  3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突发奇想做了一个表格 ... ·  5 天前  
凤凰网财经  ·  忍不了了!低价竞争、推广费、仅退款.....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管之家

十年量化老兵谈量化:玩转量化投资你需要这些技能

经管之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2-07 09:42

正文


来源:雪球


【投资起源】“与第一张股票认购证擦肩而过,再次入市从基金做起”

问:您哪一年入市的有多久了?为何会入市呢?第一次买卖赚了还是亏了?


持有封基:1992年是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年初推出了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但那天我去银行买的时候,柜台营业员让我等一会,我正好还有其他事,加上当年100元工资来说,(认购费)是相当大的一笔钱,而且当时聪明人都在说是买了一张废纸,第一次我就这样和财富失之交臂了。


第二次买认购证时,我竟然中了上海石化,5元的认购证成本加上3元的股价,很多年都没翻身(当时大部分中签的都是赚的,唯独上海石化是亏的)。再加上1992年受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我下海去做电脑生意了,便多年没碰股票。


到了2005年,股市连续跌了好几年,都说股市快要见底了。有天我路过徐家汇的招商银行在做开户的广告,我便稀里糊涂的开了户,对方问我是否要开深圳的,我想我在上海,开什么深圳的?


当时什么都不懂,开户了一直没做过交易。直到2006年,轰轰烈烈的大牛市来了,我也随着投资大军一起投资了基金,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与其到证券公司、银行去买基金公司的基金,还不如直接去基金公司买基金。


2006年9月份开始我陆续买了招商成长、摩根中国优势等当时的牛基。2006年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媒体上介绍封基的情况,当时我记得很多封基都是打了对折在买。年底好不容买了100股基金景阳,不放心不知道是否能卖出?卖出后钱是否会到账?所以过了没多久就卖出了。


当时我还对封基是一无所知,甚至对媒体上公布的净值和市价的差异都弄不懂,为什么封基不像开基只有一个价格,弄出了净值和市价两个价格?当时的水平可想而知。当然这第一次在股市里做的买卖是赚了不少钱,后来07年就是靠了打折的封基,赚了整整180%,也因此起了这个网名。


问:这些年下来,整体收益如何?如何做到的?


持有封基:不到10年大概翻了不到11倍,年化在27%多点。


问:这个是如何做到的?


持有封基:主要是用量化克服了人性的弱点。我是一个标准的理科男,思维都是数字式的。量化能看到更多的机会,比如说现在A股有将近3000只股票,如果不用量化,靠一个人的力量最多管理到300只已经很难了,但量化,30000只的管理和3000只几乎没什么差异。


问:您现在管理几位数的金融资产?预期年化收益率是?


持有封基:不算多也不算少,由于我个人的原因不方便透露,预期年化收益率争取在30%。


问:年化30%,在不少投资者眼中应该是挺高的啊。


持有封基:不算高啊。过去十年我工作还是很忙的,只能用业余时间研究,很多也只是了解个皮毛,不像现在退休了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量化研究中去。


问:您的工作对您的投资有什么帮助吗?


持有封基:因为我在一家大型IT公司担任全国服务渠道总监多年,深受工作的影响,当年我要面对的是遍布全国各地的1000多家服务站,10000多名工程师。靠传统的管理是根本不行了。后来我们请了麦当劳的高级经理来给我们讲麦当劳的规范管理,对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把管理全部规范化、数量化,后来我们在工作中也建立起一整套规范量化的管理体系,06年年底开始入市后,一方面受工作习惯的影响,一方面是没时间看盘,所以就用了建立模型这样的方法。


当年的封基一周公布一次净值,我做了个预测实时净值的模型,一般在周五中午利用吃饭的时候换一次就可以了,周一早上肯定是一个大丰收的日子,因为当年很多交易者还是看了上周五公布的净值在做,直到后来有人在网上公布了净值而且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效果就差了些了。


【投资历程】“工作上数量习惯带到股市,入市就玩量化”

问:您的投资之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投资理念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持有封基:很幸运,我2006年投入股市开始就用了量化投资的方法,主要有这几个原因,一是受工作的影响,再就是我的盘感是极差极差的,看盘面做,十次里至少有七次是做错的,但数学是我的强项,我在学校里的《高等数学》是免修的。


其实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叫量化投资,只是不自觉的采用了这种方法,后来看了网上的介绍和书后才知道是“量化投资”的方法。一直到今天我的投资理念和风格都没发生过大的变化。


我不是科班出生,用量化投资完全是靠自己,后来我在量化投资的培训教材中提及的错误,其实我基本都犯过,比如说用了未来函数,过度优化导致实盘离开回测相差非常大,迷信量化结果导致遇到黑天鹅等等,当年也不懂,只知道实盘就是比模拟盘差。


可以说我现在的量化知识,基本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有句话说的好,你没有真正了解市场的时候是用金线换经验,到了你了解了市场,就可以用经验去换金钱了。


问:您在投资中最大比例的一次亏损是多少?您在这次中学到了哪些?


持有封基:最大的一次亏损发生在14年。14年年末,我突发奇想,统计了所有打新资金释放的情况,发现了一个规律:历史上的数据表明:凡是打新资金释放超过3000亿的,当天必定大涨,而且无一例外。我当时异常兴奋,一直在数日子,终于到了释放前一天,我清仓了所有的品种,为了防止风险,我分散买了不少分级基金B,到了第二天一早,一开盘果然大涨,账面上财富增加的不管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是历史上第一次,当天晚上是幸福的睡不着觉。


老子说的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第二次同样打新资金出来超过3000亿,同样清仓 后满仓分级基金B,甚至同样睡不着觉,可惜猜对了开头,没猜对结尾。终于黑天鹅来了,当天不仅没有大涨,还下跌了,同样一个晚上没睡着觉,那不是因为兴奋而是担忧的睡不着觉,第二天醒来做出了一个决定,全部割肉!割肉没多久,我记得大概最多一个小时了,大盘神奇的开始慢慢上涨了,到了收盘,局面使得我痛苦万分,居然大涨收红了!但我已经全部割肉了,无法挽回了。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笔巨额财产,得而复失。


这是我量化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打击:明明历史的数据那么多,没有一次不涨的,为什么轮到我了就开始跌了呢?我反复反思这个问题。后来很久后才彻底想明白,这就是黑天鹅,小概率事件是永远会发生的,我们永远要做好两手准备。即使回测历史上100%成功的事情,都不能保证一定不遇到黑天鹅。这是我用了一笔最多的钱换来的教训。事后想想也值了,因为我前面赚的,本来就是来自市场。


问:最近一轮牛熊市是如何操作的?2015年6~9月大股灾,净值回撤大吗?


持有封基:2015年上半年因为我自己甲状腺癌开刀休息了一段时间,下半年进去的时候就是股灾了,因为有08年大熊市的经验,我就满仓分级A轮动,而且在分级A跌停的那天我还逆势加仓了,所以当时净值不仅没回撤,还利用股灾在分级基金下折上赚了不少,创了新高。我从来没担心过会拒绝赎回,退一万步说,即使拒绝,过一段时间也会开放赎回的。再加上我大病初愈,经历了生死,对这些事情看的很淡了。


【投研体系】“量化老兵投资体系三大支柱”

问:您这些年一直是做量化投资的,能否讲讲您的量化投资体系?


持有封基:我入市整整十年,一直是量化投资。基本面、技术面,只要能吃饱的都是一碗好面。所以我不排斥任何方法,但必须和数学嫁接。我始终认为一门学科没有和数学嫁接始终不是科学。我的整个投资体现是建立在几个方面:


满仓轮动,从来没有空仓和止盈止损,我的轮动基础理论是基于美林时钟,股票、债券、商品、现金,总有一款品种在当时是最佳品种的,比如说2008年、11年这两年很多高手都是亏的,但我用美林时钟的思想来指导我的轮动,在2008、11这两年都轮动到债券里去了。


多策略量化模型,股票、基金、债券,凡是A股里的品种我基本都涉足了。价值投资、趋势投资,这些传统的手段被我和量化这样的思想嫁接后产生了巨大的威力。比如说分级A轮动,传统的是分成+3、+3.5、+4分开来轮动,其基本思想完全是价值投资思想,但我用了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


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建立了统一的轮动模型,不仅在回测上而且在实盘上也超越了传统的分级A轮动。我从来不排斥任何投资模式,而是从各种模式中吸取营养,利用量化这个先进的手段丰富原理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量化模型前面,应该还有一整套对应股市的正确的认知以及怎么从外行变成内行。


比如我写过的《弄斧去班门》,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是说集中精力做好能做好的事情,比如我选择了A股这个市场,从来不去港股、美股、期货、商品等。因为我有一个田忌赛马理论:我自己是一匹中马,是选择上马遍地的港股、美股、期货、商品?还是选择下面遍地的A股去PK?


此外,包括要学会绝情绝义做投资,杜绝四大效应:沉没成本效应、锚定效应、处置效应、近因效应。这些看似和量化投资关系不大的思想理念,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绝大部分投资者缺的不是量化投资,也不是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而是这些更高层面的东西,有了这些指导思想才能在中国A股中拿了一把量化小手枪,在充斥着大刀长矛的江湖上浪迹天涯。


“构建量化模型的四个步骤:猜想、建模、回测、实战”

问:具体而言,您是如何构建量化模型的吗?如何确定量化因子的?


持有封基:量化四步骤——猜想、建模、回测、实战。我不断的奇思妙想任何量化模型,然后不断的回测。任何有逻辑或者看起来没有逻辑的关系都可以成为量化模型,但到最后能真正进入大规模实战的比例非常低,大概100个方案中通过回测和小资金实盘会被我否认掉97个,即使留下来的3个策略,还必须不断的根据外界的变化而修正。量化因子我们一般用多维一次线性公式,量化因子初步是根据过去的经验确定上下限和步长,然后迭代求最佳值。


“做好量化投资:有数学天赋很重要”

问:你做量化差不多十年了,在您看来要做好量化投资,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持有封基:除了热爱投资,还需要热爱数学,热爱量化,这是最根本的。因为量化投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只有真正热爱才会浸润在量化中以此为乐。当然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数学方面的天赋,不一定要具备非常高深的数学知识,知识可以学,但没数学天赋去做量化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问:您强调没天赋做量化投资会很痛苦,这主要是啥原因?


持有封基:一堆数字,对数字敏感的人一眼就能猜到其中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猜测很重要,而对两者关系的猜测是需要有一定的天赋的。举个例子,比如说轮动需要负相关的品种、定投需要暴涨暴跌的品种,这些都是我先猜想然后建立模型去验证猜想的。具备了从猜想到找公式找方法的能力,这个在量化投资中很重要。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即使学过最小二乘法、相关度,知道correl这些公式和函数也都没用。“避免模型过度优化的方法”


问:模型回测如何避免过度拟合(过度优化)这一误区?


持有封基:过度拟合其实就是过度优化。因为拟合历史收益率的目的就是要优化再优化。为了避免过度拟合,一个是能用简单的不要用复杂的,比如说同样达到目的,2个参数比4个参数要好,一般超过10个参数了就非常可能过度拟合了。另外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防止过度拟合,就是把历史的数据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优化用的,比如说我用09年到15年的数据构建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再来验证16年的数据。如果16年还是能和前面几年差不多的效果,那就证明了模型策略不是过度拟合。


问:看到一些券商机构的研究,貌似基本面的多因子策略很容易就超过10个参数。是否基本面策略不太适合做全盘的量化?


持有封基:基本面当然可以做量化,但说实在中国A股市场靠基本面的多因子策略的效果不是那么理性,我曾经做过很多单因子的回测,最有效的基本面因子PE,对应的回测收益率都没超过上市天数、总市值、收盘价这些非基本面因子,这是由于我们A股还不是一个理性的股市,炒新、炒小、抄低价这些非基本面的因子还是充斥这我们的A股,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会改变的。以我的经验,超过10个因子的模型很容易成为过度拟合,因为没看到这些券商的研究结果,不好评论。


“实盘能做到回测收益率的一半,都是非常好的了”

问:多数时候,回溯测试可以证明交易策略在过去的表现,实盘如何并未可知。这方面的您是如何处理的,如何将模型和实盘买卖结合起来呢?


持有封基:按照丁鹏博士的说法,实盘能做到回测收益率的一半,都是非常好的了,因为实盘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说冲击成本,你做历史回测是静态的,真正实战如果你要买进,在这个价位上的数量必须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不能,势必要高一档或者几挡才能成交,从而导致变形。


问:貌似您用的还是Excel表格?如何让数据实时更新呢?


持有封基:可以用宏来实现。


“量化重点:模型效果及修正”

问:对于众多的投资数据,您的分析的重心在哪儿?


持有封基:我需要的数据都是自动获得的,所以平时的压力就没那么大,分析的重点还是看效果,一般正常情况下三个月到半年肯定要修正一次,因为外界情况发生了变化,你如果不变,那效果就会下降,直到你的收益惨不忍睹。


举个例子,大家知道,MACD和KDJ是专家们用的最多的两个参数,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会发现使用效果在最近几年并不好。我做过回测,最近几年标准的MACD和KDJ的回测结果不是不好而是非常不好。


这主要原因不是这些指标不好,而是这些指标在过去太好了,而且专家们老是说,导致相信的人太多了,你想如果市场里100个人字啊博弈,97个人都相信MACD和KDJ了,最后效果会怎么样呢?没对手盘了,一个没对手盘的策略效果会好吗?所以不是这些指标不好,而是在过去效果太好了,相信的人太多了,所以最后效果不好了,这就是股市的悖论,传统的趋势投资的最大问题是把对手当作静止的,而实际上他们也受你的操作的影响,用索罗斯的话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叫反身性? 


问:您持仓周期一般多久?投资标的买入后,跟踪是如何进行,主要看啥?


持有封基:持仓周期不一定的,主要还是取决于我的策略模型,最长的如我优化的海龟模型,从去年6月股灾开始一直看空,我就一直持有了债券和分级A一年多了。最近定增基金波动比较厉害,我的短线模型天天发出信号,我就天天操作。如果我要去旅游或者有什么事情,我会停止短线策略的,毕竟投资的最大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我宁可放弃前者。


我当年因为工作忙,买入标的后什么都不管了,就看我的策略模型,模型提示卖出就卖出,买入就买入。match如果实盘确实有很大问题,我也不会修改操作,而是修改策略模型。


【风控体系】“回测通不过的策略,肯定不是好的策略”

问:对于投资风险您是如何理解的?风险控制方面怎么做的?


持有封基:风险是永远存在的,不投资看着存银行的钱天天贬值是最大的风险。为了防止投资的风险,我所有的投资都是用了量化模型的,但量化中有句话:如果回测通不过的策略,肯定不是好的策略,但即使回测通过的策略,也不一定是好的策略,回测通过只是实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为了防止黑天鹅,我们需要分散投资。我目前就是有6-7个策略,好几十个品种一起在投资,目的还是防止风险。有句话叫做输赢同源,有人为了减少回撤始终半仓。但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比较欣赏@阿土哥a 的话:“只有狠狠的赚,才能亏得起”。


问:能否谈下您如何控制仓位和杠杆比例,哪些条件下会止盈或者止损?


持有封基:仓位主要靠每个人对风险和收益的期望,比如说有人是季度厌恶风险的,那么就债券的比例配置的很高,权益类的配置的很少。


我的交易体系里没有止盈止损的,我专门写过一篇帖子《杜绝止盈止损》,我是用大资产轮动来代替止盈止损的。按照美林时钟的思想,不管经济在什么周期,总有一款合适的资产可以持有。


很多人,包括雪球上的很多大V只知道在股市里做股票,不知道我们这个账户除了买股票还可以买性价比远远超过P2P、银行理财的债券、买佣金只有万1没有印花税的场内基金、买T+0的权益类产品可转债等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拓宽视野。 


问:对于使用投资杠杆,您是如何看待的?


持有封基:为了防范风险,我除了在债券中用了正回购杠杆,其他的都没用过。我宁可少赚点。match


【投资修养】“生病后,看待投资很淡然”

问:您是如何锻炼自己的投资心态的?


持有封基:我过去也有心态不好的时候,15年年初生了一场病,甲状腺癌开刀全切了。有段时间我也很郁闷,但最后还是想通了,人来到世界上本来就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为什么几亿精子就偏偏我们成功了呢?所以我们必须感恩上苍给我们的这个机会,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亿里挑一的成功者,面对生死都是这样,钱这种东西受点损失更是不在话下了,况且说实在我现在在股市里的所有的资金都是来自股市了,已经没有本金了。最多就是全部还给市场了。


问:能否推荐三本您觉得有价值的书,并说明您的理由。


持有封基:作为一个量化投资者,第一本书当然是丁鹏博士的《量化投资》,这本书我反复看了至少三遍都不止,说实在我到今天也没有全部看懂,有人对丁鹏的《量化投资》评价不高,可能是原创的比较少,但对我一个非专业的门外汉,我就是通过这本书了解了量化投资全貌的。


第二本是《主动投资组合管理》,这是一本量化投资的经典书籍,我也是刚刚在看,确实如果没有好的数学功底很难去啃这本书。但如果你要真正进入量化投资的殿堂,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其实做好投资,功夫可能不在投资本身。就像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推荐一本非投资的书《第五项修炼》,这是一本我在公司的时候公司推荐干部看的书,记得还专门做过研讨学习。其实里面讲的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改善人的心智的内容,其中的情人啤酒的案例、帝国大厦除污垢的案例,都是后来我给人做培训的时候经常提及的案例。书中的很多观点虽然无法照搬,但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自己就是通过反复学习这本书,感觉对自己的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