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季刊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信  ·  国产AI生态新突破!“息壤”+DeepSee ... ·  18 小时前  
有方空间  ·  新作︱藏在美术馆中的精酿空间:寻饮 / ...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比利时Herto ... ·  3 天前  
中国电信  ·  紧急提醒!春节,这些内容千万别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季刊

​父母当如何教育子女

生命季刊  · 公众号  ·  · 2018-03-01 14:16

正文

(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 生命季刊 ,选择 关注 ,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基督徒父母当如何教育子女

文/雅妮

《生命季刊》第84期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诗 127:3

很多基督徒父母在面对教育问题的时候,所参考的依然是世俗育儿读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基督徒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与不信的人对孩子的期待,其实是一样的。

可是这样的期待中,有些符合《圣经》立场,有些却是与《圣经》相违背的。而最根本的,是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靠着什么样的力量,按什么标准,去做到一个 的样子。

以下内容,将从一些公认的好习惯,来看什么是合乎《圣经》的育儿方式。

一、鼓励式教育

你有没有见过一些小孩,明明都已经上小学了,但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不吭声。但还有一些小孩,还没上幼儿园,却很会跟人说话。

亲戚中,有个小孩儿特别招人喜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很会聊天儿。在她才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大大方方的,将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了。为此我问她妈妈是怎么教她的,她妈妈想了想说,我平常就是多肯定她,给她充足的爱,也没做什么特别的。

其实这就是在年轻父母中非常流行的 鼓励式教育

作为 80 后的父母,基本上没人愿意继续以自己父辈的教育方式,用激将打击逼上进 ……

那么,基督徒的 鼓励式教育 有什么不同吗?

二、肯定

首先是,肯定。

肯定不是护短的意思。肯定,是带着鼓励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对,而不是带着挑剔的 态度,告诉孩子哪里做得错。我们要看见孩子做得对、做得好的地方,然后肯定他,好使这些 优点 ,在被不断肯定的过程中稳固 下来,使得那些非原则性的错误不再占主导地位,乃至自然消退。

三、充足的爱

那么接下来,是充足的爱。

—— 什么是充足的爱?这个做起来,可并不像字面那么简单。很多人对自己童年的评价,要么是缺爱,要么是被溺爱。因此,这个社会也呈现出 爱无能 的群体特征。那么如何给孩子健康的,恰到好处的爱?恐怕是我们无法用理论说的清楚的。但即使如此,《圣经》依然给了我们一个清楚的标准 —— 那就是十字架。

我们一直把 十字架 等同于 来说,却常常在落实的时候感觉到抽象。甚至当我们现在说 充足的爱 时,也往往会把焦点放在 充足 上。

可是,爱的对,才敢给的多啊!那么 是什么呢?

仔细看《圣经》我们会发现,整本《圣经》都是为了铺垫和回应那个神爱人的高潮部分,也就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事件。因此,十字架,是对爱最完美的定义。十字架的爱,关键在于 ——“ 公义 舍己

四、公义

先说公义。上帝爱我们,并不是直接吹口气就把罪赦免了,更不是对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样的话,上帝就不是公义的了!因此上帝对我们的爱,是建立在公义基础上的舍己。

这爱,区别于 溺爱 。溺爱的最大特征就是缺乏原则。而上帝的爱,有绝对的原则。当我们说要给孩子充足的爱,首先不是量的问题,而是对不对的问题。公义意味着原则。原则,意味着在被违背的时候,需要有相应的管教。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箴 22:15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 12:11

上帝要求我们管教自己的孩子,这样管教应当有清晰的标准。让孩子知道,他若做了什么不合理的事,会有相应的管教。管教的标准是《圣经》,管教的量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并承受能力来制定。

在这里推荐几种除了 以外的管教方式,比如禁止孩子玩某一种他很喜欢的玩具,比如呆在自己房间一定时间,好好反思。目的不是伤害他,乃是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但每一次执行完管教,都要跟孩子仪式性的和好。可以抱着他一起祷告,从他的口中确认自己知道哪里错了,以后是否还会如此。让他知道自己依然是被爱的,是被接纳的。甚至可以分享自己是如何胜过罪,如何挣扎,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与父母彼此代祷,一同伏在上帝的命令之下。

而当有管教的时候,舍己才显得可贵。

五、舍己

当我们说舍己,不就是付代价吗?我们不是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为这个小家伙付代价了吗?舍己,还要怎么舍 ……

简单说就是,被动的舍己是义务,主动的舍己才是教育。

举一个例子:假如我们已经给孩子制定了一个符合圣经原则的行为规范。当他开始有意识的反抗,我们就需要设计一套 管教方案 了。比如,打屁股。不同程度的错误,打相应的次数。而我们可以在这项管教形成惯例以后,让孩子感受什么是 替代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某次他犯错该挨 10 下打的时候,替他挨。

这么做,很像一次行为艺术。是为了帮助他理解耶稣为他 做了什么。而要想达到效果,一定要在这件事发生前,认真的执行每一次 公义 。换句话说,公义,是为了给爱的表达做铺垫。好让他理解福音

—— 耶稣,没有做错任何事,不该祂受惩罚,但祂不希望你受,所以祂替你受了,因为祂爱你!就像现在,你犯了错误,应该挨打,但爸爸爱你,所以爸爸替你疼。进而,为他解释上帝是那位律法的颁布者,也是那位担当者。

这么说,不是要家长每一次都替孩子挨打。而是为了有一天他不再需要挨打!就像我们,很容易把神的恩当成放纵情欲的机会,但神以恩典待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不犯罪!

在这样一个对公义与爱的理解框架里,再带出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其实,如果我们留意,会发现,很多和孩子的相处都牵扯到 原则 付代价 的问题。当我们从公义和舍己的角度去看待原则和付代价,会帮助那个本性里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罪人,来正确理解自己跟父母的关系。从而,正确理解自己和上帝的关系。

因此,我们也需要被上帝公义的原则规范 —— 为着孩子成长的益处,舍掉自己的一些嗜好。对于今天的基督徒父母,可能网瘾,追剧,手游还会是隐患。或者,一个不爱运动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而陪他户外活动,一个不爱看书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陪他去图书馆 …… 让他知道,你愿意为了他好,而放弃自己的享乐。而当孩子有不合神心意的表现时,绝不纵容他!比如,礼拜天他想睡懒觉,我们不要陪他犯懒,而是让他面对这种不舒服 —— 我们在犹豫着要不要遵守神话语时,也会感受的那种不舒服!这都是公义、舍己之爱的表现。

那么,当我们做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呢?

六、家长的力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