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对吃种子油怎么看?
答:种子油虽然看着干净透明,但其实挺伤身的。你想啊,把植物的种子榨成油,这过程得经过高温压榨、脱臭、漂白,营养早就所剩无几了。而且榨油的时候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特别不利。
最关键的是,种子油里的Omega-6脂肪酸含量太高。咱们现代人摄入的Omega-6和Omega-3比例严重失衡,都快到15:1了,这就容易引起慢性炎症。
不过橄榄油、茶油这些冷榨油就好多了,它们保留了天然的维生素E、多酚之类的营养物质,而且Omega-3和Omega-6的比例也更合理。要是实在买不起好油,我倒觉得用猪油都比种子油强。
问:亚麻籽油和种子油有什么区别?
答:哎,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因为亚麻籽油虽然也是种子榨的油,但它跟我们平常说的种子油完全是两码事。亚麻籽油是冷榨的,而且富含Omega-3脂肪酸,可以说是所有植物油里Omega-3含量最高的。但它也有个麻烦,就是特别容易氧化,开封后放冰箱也就能保存一个月左右。
我之前说种子油不好,主要是在说那些大豆油、葵花籽油这些工业化生产的油。这些油不但营养成分所剩无几,还容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亚麻籽油不一样,它的生产过程相对温和,能保留住营养,而且它的脂肪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
问:亚麻籽油中有Omega-6吗?Omega-3和Omega-6到底意味着什么?
答:亚麻籽油里其实也有Omega-6,但相比其他植物油,它的Omega-3比例特别高,大概是Omega-6的四倍。说到这儿,咱们得先理解这俩脂肪酸是啥 - 它们就像身体里的两支军队,Omega-3主要负责消炎,Omega-6则容易引起炎症。听起来Omega-6好像是"坏人",其实不是,它也是必需脂肪酸,关键在于这两者要平衡。
就拿人体的细胞膜来说,它需要这两种脂肪酸来保持柔韧性。但现代人饮食里Omega-6太多了,比如炸鸡、薯片这些,都是用富含Omega-6的油炸的。这就像军队里冲突部队太多,消防部队太少,城市就容易起火。所以亚麻籽油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帮着平衡一下这个比例。
问:榨油有几种榨法?什么叫冷榨?什么叫初榨?
答:咱先说说冷榨。冷榨就是用机器把油料压榨出油,温度得控制在60度以下。这么做虽然出油率低,但能保住油里的营养,比如维生素E啊,多酚这些。像橄榄油、亚麻籽油这种,就得靠冷榨,要不营养就没了。
初榨跟冷榨不一样,它允许温度高一点,一般在120度以下。这种榨法出油率比冷榨高,但营养就损失一些。只要不超温,初榨的油品质也还可以。
还有一种是高温压榨,就是我们平常买的大豆油、花生油用的榨法。这种方法温度能到200多度,还要用化学溶剂来增加出油率。效率是高了,但油里面的好东西基本都被整没了,而且还容易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说到底啊,榨油就是个收益跟风险的权衡。温度越低,营养越好,但产量就低,成本自然就高。
问:我怎么知道我买的亚麻籽油是不是冷榨的呢?
答:光看包装上的"冷榨"标识还真不够靠谱。最直观的方法是闻一闻、看看颜色。真正的冷榨亚麻籽油有点浑浊,而且会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草木香,有的人说像煮熟的青豆的味道。如果味道很淡,或者发黄发棕,那八成不是纯冷榨的。
不过这得分清两码事儿 - 我说的浑浊不是说油不干净。反而那些特别清澈的油,往往是经过精制的。你想啊,天然的种子里头除了油,还有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单纯压榨出来的油怎么可能像水一样透明呢?
当然最稳妥的办法是买那些有机认证的牌子。这种认证对生产工艺要求特别严格,基本能保证是真冷榨。虽然贵是贵了点,但为了健康,这钱花得值。
问:什么叫饱和脂肪?什么叫不饱和脂肪?各有什么作用?
答:你听过"单身"和"脱单"吧?饱和脂肪就像个"脱单"的人,它的碳原子链上已经和氢原子都配对了,很稳定,不容易"变心",也就是不容易氧化。这种脂肪在室温下一般是固体,比如猪油、椰子油。
不饱和脂肪就像还在"单身"的人,碳原子链上有些位置没跟氢原子配对,留着"空位"。它们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也就是容易"变质"。但正因为这种"单身"状态,它们在人体里反而更容易被利用,更有利于降低胆固醇。橄榄油、亚麻籽油都属于这类。
有意思的是,不饱和脂肪还分"单身"和"多单"。像橄榄油主要是"单身"的(单不饱和),相对稳定;鱼油和亚麻籽油则是"多单"的(多不饱和),特别容易"变心",所以开封后要赶紧用完。
问:一般开封后多久吃完为好?直接口服还是怎样?
答:亚麻籽油最好在一个月内吃完,因为它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容易氧化。买大瓶的就别贪便宜了,容易放坏。开封后一定要放冰箱,最好是冷藏室,不要放冷冻室,冻住了反而容易破坏营养。
说到食用方式,千万别加热。可以拌凉菜、沙拉,或者直接喝。不过直接喝的话建议一次别超过一汤匙,毕竟它还是油。最好饭后喝,空腹容易有点反胃。有些人觉得味道太重,可以加点蜂蜜调和一下。
其实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看瓶子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些商家为了让油看起来保质期更长,会加入抗氧化剂。这样一来,虽然不容易变质,但也就不是纯天然的了。所以我建议买小瓶的新鲜货,虽然单价贵点,但至少能确保在最佳状态下食用。
问: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对身体各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反式脂肪是怎么回事?还有什么脂肪?
答: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各有所长,就像阴阳两面都不能缺。饱和脂肪稳定性强,能保护细胞膜,还是某些激素的原料。但摄入太多容易让血管变"僵硬",容易堵。不饱和脂肪则让细胞膜保持柔软,帮助降低胆固醇,但它太"活跃",容易氧化产生自由基。
反式脂肪真是个"怪物"。它本来是不饱和脂肪,但在工业加工过程中,氢原子的位置被人为改变了。这种"变异"的脂肪特别容易引起炎症,提高坏胆固醇。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在限制反式脂肪的使用。
其实还有一种叫"支链脂肪酸",它在人体里的表现很特别。它不像一般脂肪那样存起来,而是更容易被直接用来产生能量。这种脂肪在牛奶和羊奶里就有,可能是婴儿特别需要奶制品的一个原因。
问:牛奶是脱脂的好还是不脱脂的好?
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好一概而论。完全脱脂奶虽然热量低,但把脂溶性维生素A、D、E、K都给脱没了。而且奶里的支链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也都跟着没了,这些可都是好东西。
不过全脂奶也不是人人都合适。比如血脂高的人,可能确实需要控制脂肪摄入。但我觉得关键不在于脱不脱脂,而是喝多少、怎么搭配。就算是全脂奶,一天喝个一两杯,配着运动,问题也不大。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现在欧美那边反而在推崇全脂奶了。他们发现喝全脂奶的人,反而不容易发胖。可能是因为脂肪能让人更有饱腹感,不容易过量进食。而脱脂奶喝完容易饿,反而会吃更多其他食物。
问:你刚才说【不饱和脂肪还分"单身"和"多单"】,展开说说。
答:单不饱和脂肪酸就像一根链子上只缺一个氢原子,就好比一个人只有一个"单身"位置。它相对比较稳定,最典型的就是橄榄油里的油酸。这种脂肪酸特别适合做烹饪油,因为它不容易被氧化,而且对心血管健康特别有好处。
多不饱和脂肪酸就像链子上缺了好几个氢原子,也就是有好几个"单身"位置。比如我们说的Omega-3和Omega-6就属于这类。它们特别容易和氧气"看对眼",所以很不稳定。这就是为什么鱼油和亚麻籽油开封后得赶紧吃,放久了就容易"变质"。
但有意思的是,这种不稳定的特性在人体里反而成了优势。因为它们容易变化,所以特别容易参与到各种生理活动中,比如调节炎症反应、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就像性格活泼的人,虽然不太安分,但往往能给团队带来活力。
问:炎症是怎么产生的?
答:想象一下你不小心撞了一下胳膊。你的免疫细胞立刻就像消防队一样冲到现场,释放一些化学信号物质。这些信号让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和免疫细胞涌向受伤部位,这就是为什么伤处会发红发热。同时,一些特殊的蛋白质会让血管变得更容易漏水,让更多的免疫细胞能通过血管壁。
但现代人面临的更多是慢性炎症。就像一场永远扑不完的小火,持续不断地烧着。这往往是因为我们的饮食结构失衡 - Omega-6太多,像个不断在煽风点火的家伙;而能灭火的Omega-3又太少。这种持续的炎症状态会让血管内壁受损,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而且,脂肪组织不仅仅是储存能量的地方,它也会分泌炎症因子。所以肥胖的人更容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炎症让人更容易胖,而胖又会加重炎症。
问:高血压和吃油的关系更大还是和吃盐的关系更大?
答:你这么问我得反过来问问你 - 为什么要把油和盐对立起来呢?高血压就像是个复杂的方程式,油和盐都是重要的变量。过量的盐分会直接影响水钠平衡,让血容量增加;而不合适的油脂摄入会引起血管慢性炎症,让血管变得僵硬不够有弹性。
其实更关键的是油和盐的组合。想想街边的炸鸡,不仅用了大量的劣质油反复加热,还撒了厚厚的调味盐。这种组合简直就是血压的催化剂 - 氧化的油脂损伤血管内皮,过量的盐分又让血管收缩能力变差。
有意思的是,像橄榄油这样的优质油脂里含有多酚类物质,反而对血压有调节作用。所以与其纠结油和盐哪个影响更大,不如把注意力放在选择什么样的油、什么样的盐上面。
问:你说的我都不敢吃麦当劳必胜客了。
答:麦当劳必胜客也没那么可怕。关键是频率。偶尔吃一顿垃圾食品对身体的打击,其实没有长期吃高温反复使用的地沟油来得严重。而且现在这些大品牌的连锁店反而比路边小摊安全,它们对油的使用有规范,定期更换,也会控制油温。
把垃圾食品妖魔化其实挺好笑的。重要的是吃出个平衡来。比如今天中午实在想吃炸鸡,那晚上就吃点清淡的;这周末聚餐吃得油腻,下周就多吃点蔬菜水果。人家法国人不也天天吃奶酪、鹅肝酱吗?人家不照样活得好好的。
说到底,真正伤身的不是偶尔的放纵,而是对身体发出的信号视而不见。如果经常觉得胃不舒服,或者血压升高,那就得想想是不是该调整一下饮食结构了。
问:麦当劳肯德基炸鸡翅鸡腿用的是什么油?
答:麦当劳和肯德基现在主要用植物油混合油,比如大豆油和棕榈油的混合。这种组合一方面是为了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油的稳定性。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耐高温,不容易氧化;大豆油便宜,而且烟点也挺高。
不过关键是他们会定期换油,而且有严格的油温控制系统。这一点比路边小摊强多了。小摊为了省钱,可能会反复用同一锅油,高温下产生的有害物质就会越来越多。但连锁店最怕的就是食品安全事故,所以在这方面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
当然,这种油从营养角度来说也不算优质油。高温反复加热后,油里的营养成分基本没了,反而容易产生一些对健康不利的物质。所以即使是连锁店的炸鸡,也不建议经常吃。
问:常见的各种油分别是什么颜色?
答:让我们来说说常见食用油的颜色 - 这个特征对辨识真假油很有用。
橄榄油是金黄到绿色,越是初榨特级的颜色越偏绿,因为叶绿素含量高。如果特别清澈透明,那八成是精制橄榄油。
茶油应该是浅黄色,带点青绿色的底色。如果是深褐色的,可能是品质不好或者储存不当。
大豆油、葵花籽油这些工业化生产的油经过脱色处理,所以特别透明,几乎没什么颜色。
芝麻油比较特别,生榨的是浅黄色,香油(烤制后榨的)则是深褐色,甚至接近黑色,因为芝麻烤制过程中产生了美拉德反应。
说到亚麻籽油,刚才咱们提到过,应该是金黄偏琥珀色,还带点浑浊。如果特别深或者特别清亮,那就值得怀疑了。
最有意思的是花生油,真正物理压榨的花生油应该是浅黄色的,而且有点浑浊。但现在市面上的花生油都特别透明,就是因为经过了精制。
问:为什么我家的葵花籽油是很明显的黄色呢?
答:这可不太对劲。葵花籽油经过精炼脱色后应该是几乎无色的,如果呈现明显的黄色,要警惕可能是假冒的或者变质了。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会在便宜的精制油里加入色素,让它看起来像优质油。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 - 你说的是不是那种号称"物理冷榨"的葵花籽油?这种油确实会保留一些天然色素。但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葵花籽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用物理冷榨的话特别容易氧化。所以真要买冷榨油的话,橄榄油、茶油会是更好的选择。
建议你闻一下这个油有没有特别的怪味,比如哈喇味或者酸臭味。如果有异味的话就不要再用了。下次买油的时候,能看到油的颜色最好买个小瓶试试,确认没问题再买大桶的。
问:瓶上写的是“物理压榨工艺”,工艺只写了“压榨”。
答:这个说法就有点意思了。"物理压榨"跟"冷榨"是两回事。他这么写,就是在暗示不用化学溶剂,但没说控制温度。实际上啊,物理压榨的温度可能照样很高,该氧化的一样会氧化,该产生的有害物质一样会产生。
这就像卖房子的广告说"南向",但没说"朝阳"一样,是在玩文字游戏。真正的冷榨油价格不可能太低,因为出油率实在太小。现在市面上很多油都打着"物理压榨"的旗号,其实温度照样可能到200度以上。
我建议你看看瓶子上有没有写压榨温度。要是连温度都不写,那这个"物理压榨"的说法就更站不住脚了。而且葵花籽本身就不适合低温压榨,不然出不了多少油。所以与其买这种似是而非的油,不如买大品牌的精制油,起码品控更有保障。
问:没写压榨温度,但写了“适合全家人食用”……
答:哈哈,这标签写的可真是滑头。"适合全家人食用"这种话跟"物理压榨"一样,都是在打马虎眼。这不就跟说"这个沙发适合所有人坐"一个道理嘛,谁家的油还专门写"不适合全家人食用"啊?
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特别值得警惕。正经的油都会标注具体的工艺参数,比如压榨温度、酸价之类的指标。就像你去餐厅,菜单上只写"好吃的面"而不写具体什么面,你会点吗?
咱们普通消费者其实挺难的。一方面担心劣质油对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市面上的标签又是各种文字游戏。与其买这种标识不明不白的油,还不如买大品牌的精制油。虽然营养价值可能差一点,但起码食品安全有保障。
想买真正的好油,要看清楚三点:压榨工艺要详细,生产日期要新鲜,价格要合理 - 太便宜的"高档油"肯定有猫腻。
问:核桃油怎么样?
答:核桃油其实挺有意思,营养价值特别高,富含维生素E、亚油酸、亚麻酸。关键是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而且Omega-3和Omega-6的比例也相当理想,大概是1:4左右。这个比例比亚麻籽油差一点,但比一般的种子油好多了。
不过核桃油也有个麻烦 - 价格太贵了。一方面是因为核桃本身就不便宜,另一方面是因为出油率特别低。而且它跟亚麻籽油一样,特别容易氧化,保质期也短。所以买回来基本就得拿来拌凉菜或者直接吃,炒菜是万万不行的。
说到这儿,倒是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地方。很多人以为核桃补脑,所以核桃油也能补脑。其实没那么神奇,主要是核桃油的Omega-3确实对大脑发育有好处,但效果跟直接吃核桃比起来反而差一些。
问:平常炒菜用什么油比较好?
答:我觉得要区分炒青菜和大火翻炒这两种情况。炒青菜温度不用太高,茶油或者橄榄油都挺合适,不但抗氧化性好,而且能给菜增添一些独特的香气。这两种油的烟点在190度左右,一般炒青菜够用了。
但要是大火快炒,比如炒肉之类的,花生油可能是最实惠的选择。它的烟点能到200多度,价格也不贵。很多人推荐玉米油,说它烟点高,其实玉米油的Omega-6含量特别高,而且提炼过程挺复杂的。
我家其实常备三种油:茶油炒素菜,花生油炒荤菜,然后再准备点亚麻籽油拌凉菜。感觉这样就能兼顾营养和实用了。有时候我也会用点猪油,特别是炒土豆丝,那个香味真是绝了。
问:葵花籽油炒菜怎么样?
答:葵花籽油就是典型的我刚才说的高温榨取的种子油。虽然它的烟点挺高,能到230度左右,但问题是它的Omega-6含量太高了,差不多占到70%。这么高的Omega-6对身体的炎症反应很不利。
而且工业化生产的葵花籽油往往要用己烷这种化学溶剂来提高出油率,虽然厂家说这些溶剂后期都会挥发掉,但总归让人不太放心。高温加工过程中还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当然你要说家里已经买了一桶,也不用太焦虑。关键是要控制油温,别让它冒烟,最好也别反复使用同一锅油。不过下次买油的时候,建议还是换成花生油或者茶油。虽然贵一点,但对健康更有利。
问:茶油、花生油算不算种子油?植物油和种子油有什么区别?
答:这是个特别容易混淆的问题。严格说"种子油"指的是从植物种子里榨出来的油,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茶油是从茶籽果肉榨出来的,花生油是从花生果实榨出来的,它们不是种子油,但都属于植物油。
植物油是更大的范畴,包括从植物的任何部位榨取的油。比如橄榄油是从橄榄果肉榨的,椰子油是从椰子肉榨的,棕榈油是从棕榈果肉榨的。所以可以说所有的种子油都是植物油,但不是所有植物油都是种子油。
不过现在我们说"种子油不好",主要是在批评那些工业化生产的植物油,它们大多需要高温压榨和化学溶剂提取。像茶油、山茶籽油这些,虽然也是从种子榨的,但如果是物理冷榨的,营养价值反而很高。所以关键不在于油是从植物哪个部位榨出来的,而在于榨油工艺。
问:那刚才问你炒菜用什么油好,你怎么不说动物油呢?除了动物油、植物油,还有什么油?
答:动物油确实挺好,猪油、鸭油这些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稳定性强,高温下不容易产生有害物质。而且动物油的香气特别,比如用鸭油煎土豆,那个香味真是绝了。不过现代人担心胆固醇,所以动物油用得少了。
其实还有矿物油和合成油,不过这些是工业用的,不能吃。倒是有些"新型食用油",比如藻类油,它富含DHA,对大脑发育特别好。还有一种叫MCT油(中链甘油三酯),是从椰子油里提取的,现在挺流行的,说是容易转化成能量,不容易囤积成脂肪。
说来挺逗的,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推崇椰子油,觉得是"神油"。其实椰子油的主要成分就是饱和脂肪酸,跟猪油差不多。咱们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猪油,现在反而觉得不健康,非要买贵的椰子油,这不是舍近求远嘛。
问:动物油和胆固醇有什么关系?
答:动物油里确实含有胆固醇,但现在的研究发现,吃进去的胆固醇对血液里的胆固醇水平影响没那么大。人体里的胆固醇80%都是肝脏自己合成的,只有20%来自食物。反而是反式脂肪酸更容易让肝脏疯狂制造胆固醇。
有意思的是,动物油里的饱和脂肪虽然会升高总胆固醇,但它同时会提高好胆固醇(HDL)的水平。而且动物油的稳定性强,不容易氧化,反而不会像植物油那样在高温下产生对血管有害的氧化产物。
说到底,现代人血管出问题,主要不是因为吃了动物油,而是因为吃太多精制碳水和工业加工食品。这些食品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反而让肝脏合成更多胆固醇。所以与其纠结动物油,不如多注意控制糖分摄入。
问:鱼油算是什么油?
答:鱼油是从鱼体里提取出来的油脂,主要富含DHA和EPA,它们都属于Omega-3脂肪酸。有意思的是,鱼其实也不是Omega-3的原始生产者,是从它们吃的藻类那里获得的。所以现在有些人直接吃藻油来补充DHA。
说到鱼油的提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鱼肉直接压榨,另一种是从鱼肝里提取。比如我们熟悉的鱼肝油,就是从鳕鱼肝脏里提取的,除了Omega-3,还特别富含维生素A和D。
不过鱼油有个让人纠结的地方 - 它特别容易氧化。虽然厂家会加入维生素E之类的抗氧化剂,但开封后还是得放冰箱。而且市面上的鱼油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提纯度不够,会有一股鱼腥味。真要补充Omega-3的话,建议买点贵的,而且要认准EPA和DHA的含量,别光看"鱼油含量"。
问:亚麻籽油会富含DHA和EPA吗?吃它可以代替吃鱼油吗?
答:亚麻籽油其实不含DHA和EPA,它含的是ALA(α-亚麻酸),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Omega-3。理论上人体可以把ALA转化成DHA和EPA,但转化率特别低,大概只有5%左右。男性的转化效率还不如女性。
所以单纯吃亚麻籽油是没法替代鱼油的。这就好比你想要个苹果,亚麻籽油给你的是种子,鱼油给你的是现成的果子。虽然种子理论上能长出苹果树,但这个过程太漫长和低效了。
不过亚麻籽油和鱼油可以搭配着吃。ALA除了转化成DHA和EPA,还有其他的生理功能。而且亚麻籽油里的木酚素对乳腺健康有好处,这是鱼油里没有的。只不过如果你是纯素主义者,想通过亚麻籽油来补充DHA,那可能就得考虑加点藻油了。
问:藻油是什么油?
答:藻油是从微藻中提取的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富含DHA。有意思的是,鱼之所以含有DHA,就是因为它们吃了这些微藻。所以藻油算是在"跳过中间商"直接从源头获取DHA。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藻类都能产DHA。目前主要用来生产藻油的是金枪鱼油微藻,学名叫"裂殖壶藻"。这种藻类通过发酵培养,然后用物理方法提取油脂。相比鱼油,藻油的优势在于没有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也不会有腥味。
值得一提的是,藻油特别适合纯素食者和孕妇。因为它的DHA含量比鱼油还要高,而且纯度更好。但藻油也有个缺点 - 贵。因为培养微藻的成本比捕鱼要高得多。而且藻油里主要是DHA,EPA含量很低,这一点比不上鱼油。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单纯为了补充Omega-3的话,鱼油可能是更经济的选择。
问:纯素食者,我指的是和尚那种,吃什么油比较好?
答:和尚们用油其实挺讲究的。在素食传统里,很多寺庙以前都是用茶油或者芝麻油,因为这两种油的保质期比较长,而且芝麻油还能压住一些素菜的腥味。不过现代的和尚也面临一个问题 - 缺乏DHA。因为全素食的饮食结构里,很难获得足够的DHA。
其实和尚们想要营养均衡,应该组合几种油来用:茶油和橄榄油用来炒菜,亚麻籽油拌凉菜补充ALA,最好再配上藻油来补充DHA。藻油是从微藻中提取的,符合素食原则,而且DHA含量比鱼油还高。
不过说到底,现代人当和尚比古代难多了。古代的和尚种自己的菜,榨自己的油,反而更健康。现在很多寺庙用的也是工业化生产的植物油,这就不太理想了。所以我建议在家自己吃素的人,在选油上要比寺庙里更讲究才行。
问:牛油果和牛油有什么关系吗?牛油果为什么叫牛油果?
答:牛油果跟牛油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得名于果肉的质地。牛油果剥开后的果肉软软的、油润润的,抹开了有点像黄油(牛油)的感觉,所以就叫这个名。它的学名是"鳄梨",英文叫"avocado",叫"牛油果"完全是因为中国人觉得它的口感像。
有意思的是,牛油果虽然油脂含量高,但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这点跟橄榄油很像。而且它的脂肪主要是以营养密度很高的形式存在,不像一般的油那样容易氧化。而真正的牛油(黄油)里面主要是饱和脂肪酸。
现在很多人把牛油果当零食吃,其实它是很好的"能量果"。不但脂肪酸组成合理,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钾。但它有个问题,就是成熟度不好把握 - 太生了吃不了,太熟了又容易氧化变黑。这一点倒是跟它的"牛油"名字没关系。
问:超市里是不是很少卖猪油、牛油?
答:确实不好买,这跟现代人的饮食观念变化有关。70、80年代猪油还是家家户户的主力油,后来随着"植物油更健康"的观念兴起,加上植物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本降低,动物油就慢慢被边缘化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高端餐厅的大厨反而偏爱用动物油。比如鸭油煎鹅肝,牛油煎牛排,都是为了追求特定的香气。猪油炒韭菜的香味,用植物油真还真代替不了。而且动物油饱和度高,不容易氧化,高温煎炸反而比植物油更稳定。
现在有家庭自己熬制猪油的也越来越少了。一来觉得麻烦,二来很多人买的都是瘦肉,根本没油可熬。其实要是真想买,得去肉铺或者农贸市场,超市反而不是个好去处。不过买回来记得放冰箱,不然容易哈喇。
问:哈喇是什么意思?我们家的所有油好像都不放冰箱。
答:哈喇就是油脂酸败变质的味道,有点像油炸食品放久了的那种又酸又臭的味儿。油不放冰箱其实挺危险的。你想啊,油里的不饱和脂肪酸遇到氧气、光照和热度就会氧化,产生各种有害物质,比如醛类化合物。这些东西不但会破坏油的风味,还可能引起炎症。
现在很多家庭都把油放在厨房里,那里又热又潮湿,还经常见光,简直就是在帮着油"变坏"。尤其是那些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比如亚麻籽油、核桃油,更应该放冰箱。茶油和橄榄油虽然稳定性强一点,但开封后最好也放冰箱。
说个有趣的现象 - 很多老人不愿意把油放冰箱,觉得"油冻住了不好"。其实这完全是个误解。油在低温下凝固不会影响它的营养价值,反而能减缓氧化。用的时候提前拿出来,回到室温自然就化开了。
问:油放冰箱应该是多少度?冷藏还是冷冻?反复解冻不好吧?油一般多少度会凝固?凝固后不就不好使用了吗?
答:油应该放在冷藏室,大概4-8度就够了。冷冻反而不好,因为温度太低会改变油的物理结构。不同的油凝固点不一样,这跟它们的脂肪酸构成有关。像椰子油18度就开始凝固,橄榄油得到6度左右,亚麻籽油更低,要到-20度才会完全凝固。
多数人担心的是油凝固了不好倒。其实你想,我们去餐馆吃火锅,不都是把凝固的牛油、羊油放到热汤里自然就化开了吗?在家用油也一样,提前半小时拿出来回温就行。没那么着急的话,早上要用就前一天晚上拿出来。
倒是反复让油在高温和低温之间变化确实不太好。建议根据用量分成小瓶储存,用多少拿多少。特别是亚麻籽油、核桃油这些容易氧化的,买小瓶更合适。大瓶的开封后分装几个小瓶,一瓶用完再开一瓶,这样比较科学。
河南农民一天的生活
GPT不可能导致人类失业
一场技术、人性和欲望的实验
家暴演员的自我修养
一个法师的学术梦
一旦知道文学天赋的代价,你就根本不想要这破玩意儿
秒睡的人,在误导你
王路:不要跟聪明人学技巧
坐过那么多次飞机,这些事你可能还不知道!
为什么有些乒乓球高手会退出世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