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为什么太平军前后战斗力差距这么大?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4-20 12:30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问丨 为什么太平军早年面对清军的时候能够无往不利?清朝在当时依旧有着中国的绝对控制权,而太平军仅在两广地区部分势力。但是,在体量差距如此巨大的前提下,太平军反而捷报频传,战绩远胜后期,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深信太平天国后期沉迷享乐,忘记了斗争精神和早年悍然造反的勇气,从而导致最后的失败。 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太平军的一般士兵战斗力也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更不能解释为什么后来他们连湘军这种民兵组织都打不过了。


所以,我们要看下太平军的士兵的来源。 早期太平军之所以这么强大,和广西客家人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客家人入两广后,为了争夺自然资源经常和当地土著械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波及数省的土客械斗。长期与周边族群的小型战争,导致客家人对外来者及其不信任。他们筑造起土楼,平时就生活在这里,成为了一个个自发的军事化组织。


客家人的土楼


这种自发组织向来受到朝廷的打压,客家人恶劣的生存环境更是逼迫他们变成了治安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当他们卷入司法纠纷的时候,往往很难得到官府的公正判决,这又反过来推动他们变得更加封闭和排他。偏偏洪秀全的教义对这类生存在恶劣环境下的族群有着非常强大的煽动力。


自发的军事组织和狂热的宗教情绪合二为一后,一架在顶级的战争机器就诞生了。


太平天国前期的兵源带来了巨大战斗力


不过,当时的两广地区在毕竟是穷困之地,离前线也远,太平军注定不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大本营。 从这方面讲,太平军的命运在定都南京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随着从两广地区带出来的客家“老兄弟”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应付开辟的多个战场,招募新鲜血液就成为了必然。


偏偏作为“新兄弟”的安徽、江苏人,没有客家人这么严密的军事组织。还和“老兄弟”有着这样那样的利益冲突。 当上层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太平天国的末日就不远了。

后期的太平天国自己已经大大弱化了


另一方面,清军的主力从被八旗和绿营换成了同样由宗族为纽带的湘军。 他们相比已经腐朽的八旗有着更为严格的军事训练体系,相比起互为陌生人动不动“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绿营,更是有着同乡父老的情谊。在战场上彼此的配合要比前两者好得多。此消彼长之下,湘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