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蹊
地理蹊(xi),将地理知识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警方  ·  气温零下!有҈雨҈雪҈冰冻! ·  13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琉球群岛自然人文考察报名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西湖的夜,浪漫而深邃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好吃的肥肠在哪里?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蹊

“年三十”连续5年“缺席”

地理蹊  · 公众号  · 地理  · 2024-12-09 19:4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解释了关于未来5年都没有年三十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的原因。文章介绍了农历的计算方式以及朔望月的概念,解释了为何有时会有年三十,有时则没有。同时指出,即使没有年三十,岁末的团圆之意仍然不变,公众不必过分在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农历的计算方式和朔望月的概念

农历以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为基础,同时兼顾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二十四节气)。一整个月相的变化周期约为29.5306天,被称为‘朔望月’。由于一月天数需为整数,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

关键观点2: 年三十的缺席原因和频率

如果腊月碰上农历小月,就没有腊月三十(大年三十)。这种情况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未来26年(到2050年)中有年三十的年份共14次。

关键观点3: 除夕的意义和人们的态度

岁末的最后一个晚上被称作‘除夕’,无论腊月是29天还是30天,都是农历年的末尾,代表团圆之意。即使没有年三十,也不会影响人们过年的心情。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