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百度就是政治正确”。
过去一年,是
百度风雨飘摇的一年,伴随着“血友病吧事件”、“魏则西事件”和莆田系医院等负面新闻,舆论像洪水一样裹挟百度。
2月9日,百度医疗事业部终于关闭了。百度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对医疗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其中智能小e和拇指医生转入AI体系,内容建设转入搜索公司,医疗事业部其他业务关停,彻底将医疗业务的重点布局在人工智能领域。
“挥泪斩马谡”,百度医疗事业部的关闭,离不开背后的推动者,一个被人成为励志奇才的人——陆奇。
他是硅谷职位最高的大陆华人,他告诉我们,直面惨淡的人生,机会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陆奇经历来看,他奋斗的动力,最早来自饥饿以及对知识的敬畏。
1961年,陆奇出生在上海,父母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他随祖父在不通水电的江苏村庄长大,陆奇说:“村庄里面只有一个老师,什么科目都教。”
在饥馑的年代,农村实行口粮制度,一个农民只有9个月的口粮配给,因为营养不良,体格孱弱,他患上了严重的近视和色盲,与梦想的大多数理工科系失之交臂。
后来,他又因为个子太矮,无法进入当地的造船厂。直面逆境,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1997年,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三年之后,陆奇凭借着努力考上了复旦大学,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只是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在无线电厂找到一份工作。
8年的求学时光,陆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了5篇硕士论文,成为当时复旦首屈一指的学术明星。
一个周日突然狂风大雨,无法骑车回家看望父母的陆奇,只好待在宿舍。而同一时间,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埃德蒙·克拉克也碰上了这场雨,他站在复旦大学教室的讲台,台下听众寥寥无几。
陆奇被同学拉去凑数,偶然间的一次提问令克拉克对陆奇印象深刻。在看过陆奇的研究论文之后,克拉克大为惊叹,决定向其提供赴美攻读博士的奖学金。
但是,当时出国者众多,依照当时组织排序的方法,陆奇至少要等上四五十年。最终,校长决定放行,理由是“国内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到卡耐基·梅隆大学去。”
陆奇在博士毕业以后,因为论文内容和IBM当时研究方向贴合,便进入了IBM公司的Almaden研究所。后来,因为一次吃饭,陆奇与雅虎意外结缘。
陆奇陪一位想进雅虎的同学吃饭,却无意间被雅虎技术主管听到他正在开发一个与在线购物有关的技术,于是对方要求陆奇来雅虎参观。当陆奇来到雅虎时,聘书已经放在桌上。
来到雅虎后,陆奇开始着手雅虎广告技术的开发,他带领团队做出了雅虎的第一个搜索引擎,如今雅虎核心的横屏连接技术就有陆奇的开发成果。
2008年,微软报价446亿美元收购雅虎,却遭到了时任雅虎CEO杨致远的拒绝。虽然微软没有成功收购雅虎,但微软CEO鲍尔默亲自出马与陆奇深谈了6个小时,将当时决定回国创业的陆奇带到了西雅图。陆奇曾说:“时机就是一切,但机遇总是有,关键是你能在适当的时候跳上适当的船。”
他的确跳上了适当的船,在效力微软的8年时间中,他负责的Bing搜索市场份额从8%飙升到20%。后来他被提拔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主管包括Office、Skype在内的应用部门,成为大陆华人在美国科技行业的最高职位者。
陆奇曾建议年轻人:“人生不是线性的,不要以为一班车就能把你从现在的位置带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再坎坷的道路也充满机遇,当然,机会也只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勤奋弥补不足,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比尔盖茨都叫他“工作狂”
能获得如此多的机会,离不开陆奇的才能,而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在复旦大学期间,他剃着学生头,戴着一副眼镜,常穿一件浅灰色拉链夹克衫,最爱读的两本书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匹克威克外传》。
图书馆是他的圣地,陆奇往往直到熄灯前才回到宿舍。在图书馆占座时,偷书时常发生,没钱的他只好再到旧书店淘,打开后,发现书的内侧竟写着自己的名字。
后来在美国硅谷工作,爱学习,勤奋的习惯始终改不掉。多年以来,陆奇每天保持着凌晨4点起床,然后慢跑6公里,在6点前赶到办公室,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所有人都用“工作狂”来形容他。
他也经常把会议时间定在晚上9点,向身边人暗示:我们必须按互联网的节奏工作。在雅虎时,在发现一个数据库错误之后,他坐下来和技术人员一起解决,直到雅虎总部的办公楼例行地切断了网络。
如果埋头苦干,还找不到答案,陆奇会找别人交谈。他有一个“要见的人”的清单,每个月都会去拜访形形色色地创业者和投资人,如此才觉得安心。
在硅谷,陆奇非常有名,他拥有20项美国专利,是很多硅谷华人工程师终身奋斗的目标。无论是他的竞争对手,还是他的老板和上司,都对他大赞溢美之词。
初入职场时,一位曾参加过美国海军的主管告诫陆奇:“第一,我不管你努力的过程,我只看结果。第二,你要清楚什么是规矩,什么是指导原则。”
正是对结果和规则的敬畏,让陆奇成为一个一言九鼎且有魄力的人。如果你是陆奇的下属,他会劝你,“尽可能远离舒适圈。因为一旦如此,你就可能陷入极度危险的状态。”
即便看起来不近人情,但是陆奇的同事们却很喜欢他。在他离开雅虎的当天,在雅虎的食堂,工程师们为他举行秘密饯别会,先于他离开的雅虎前中高层悉数回访叙旧,40岁的杨致远当场洒泪,每个人的T恤上都印有“我曾与陆奇一起工作,你呢?”
任正非曾说:我们不能让惰怠在公司生长,由于技术的飞跃发展,不是人人到老都能不断追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自己一定要在最佳时间、最佳角色,作出最佳贡献。
这些代表狼性精神的状态,在陆奇身上全都具备。
BAT都来挖他,李彦宏甚至为他放弃权力,作为谷歌的敌人,他又要带着百度成为谷歌
互联网的大风吹啊吹,阿里巴巴依靠支付,腾讯凭借社交,已经统治互联网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百度搜索却有点跟不上节奏。
2016年,陆奇因为骑自行车出意外,不得不因伤从微软退休。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陆奇被雪藏,和微软的权力竞争有关。微软CEO纳德拉原本是陆奇的下属,后来却一跃成为陆奇的上司,陆奇作为一个华人,还是一个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自然受到排挤。
在正式加入百度之前,很多人猜测陆奇的去向,业内有几个说法:一说是去腾讯主管AI和地图业务,一说是去滴滴做CTO。
但到了陆奇这个级别,钱已经是小事,“能不能拥有足够多的资源或者说权力,去做一些大事,实现人生价值的飞越,才是更加重要的”。
同样,百度也需要陆奇。李彦宏给出了诚意,几乎把百度的节制权都给了陆奇,他成了一人之下五万人之上,所有业务线负责人全部向陆奇汇报——这是百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放权。李彦宏需要这个给百度这汪水塘激起浪花的人。
陆奇对于包括张亚勤在内的百度高管算是老前辈,有资历和威望。李彦宏一直觉得百度是温室,缺少狼性精神,拼命三郎陆奇的到来整合他意。
到百度的第一把火,陆奇就拿深受外界质疑,但李彦宏又一直下不了决心的医疗事业部给开了刀。
百度在BAT中最早成立医疗事业部,是中国最大的医疗问诊类的搜索网站,每天有6000万人在搜索着与医疗健康相关的词语。
李彦宏在6000字的内部信中表述,百度只是一个平台公司,在医疗行业想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一个O2O的东西,很多人来找去哪儿看病,我们怎么帮他挂到他想挂的号。只是后来走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