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弹武器领域,德国称得上是先驱。二战期间,德国在发展和应用V-1、V-2导弹的同时,也开展了防空导弹武器的研究试验。随着纳粹德国灭亡,这些最初的探索试验成果被美苏等国继承了下来。
美国导弹巡洋舰发射“小猎犬”导弹
早在1942年末,美国就启动了一项“大黄蜂计划”,旨在研制舰载防空导弹以提升舰队防空的能力。1944年,美国也曾开发过专用于对付日军航空兵的防空导弹,但因技术不成熟而没有实战化运用。战后十多年时间,美国又先后研制出了三种型号的舰载防空导弹。这批导弹的研制成功让美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舰载防空导弹系统,由此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导弹巡洋舰舰队。
早期反舰导弹改变了对舰攻击模式,紧靠防空炮很难有效拦截
不过,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美国研制的舰空导弹在反应速度和打击精度等方面并不令人满意。对付高空飞行的飞机尚可,拦截低空飞行的导弹就显得“力不从心”了。1957年,苏联第一种实用反舰导弹——P-15在黑海进行首次试射,虽然这种导弹射程只有35公里,可飞行速度却达到0.9马赫。拦截这类反舰导弹对当时的美国海军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在1960年代美国决定发展一种更先进、标准化的舰载防空导弹以取代之前的型号,著名的“标准”防空导弹家族由此诞生。
宙斯盾舰发射导弹
“标准”系列导弹的出现让美国海军防空体系得到很大的改观,使舰队能够在中远距离上更有效地拦截飞机和导弹,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掌握防空作战的主动权。几十年来,“标准”系列被大量装备在美军不同型号的舰艇上。例如,专职防空的宙斯盾舰单舰就配备了数十枚“标准”防空导弹。在火力通道性能上,美军宙斯盾舰理论上可以同时制导12枚以上的防空导弹拦截目标。如果对方以每波次1枚反舰导弹从单一方向对宙斯盾舰发起攻击,在防空导弹消耗完之前很难将其击沉,即使是苏/俄军队的那种超音速反舰导弹也是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海军之所以能够长期称霸大洋,不仅是因为拥有强大的攻击能力,出色的防御能力也是重要的基石。1988年,美国海军在“螳螂行动”中向伊朗军队发射了多枚“标准”-1型导弹,成功击沉一艘导弹艇并击落一架战机。通过实战的检验,“标准”导弹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防空武器。所以,对于反舰能力较弱的国家,美国轻易就可将航母编队开到其“家门口”。
SA-N-6舰空导弹系统
在上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海军还在用火炮进行对空防御时,美军就已经研制成功这样先进的导弹,应该承认其领先地位是非常明显的。苏联的SA-N-6远程舰空导弹系统到70年代后期才装备海军,而且由于系统过大过重只能装备在大型战舰上。而“标准”导弹则能够装备在3000吨的“佩里”级护卫舰上。另外,SA-N-6的旋转发射装置严重影响了导弹的发射速度,这对于防空作战是相当不利的。在对付超低空目标的能力上,特别是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苏联SA-N-6导弹也不如“标准”系列。
中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
经过几十年不断地改进,“标准”系列导弹已经发展出数十种型号,不但是美国海军防空力量的中坚,还装备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战舰上。由于美国海军防空导弹性能不断改进和舰队防空体系不断完善,客观上也加快了其他国家研制更先进反舰导弹的步伐。
迄今为止,让美国海军引以为傲的防空系统还没有经受过“饱和攻击”的实战检验,更没跟反舰弹道导弹有过正面的交手,“标准”导弹最“令人铭记”的战果还是击落民航客机的那一次。1988年,伊朗一架客机被美军巡洋舰发射的两枚“标准”防空导弹击落,机上290人全部遇难。
中国海军在舰空导弹这一领域起步较晚,而且长时间没有类似美军“标准”系列那样的中远程导弹,防空能力也是较为突出的短板。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海军防空舰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中国海军“盾舰”的防空导弹和作战系统也在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中国的舰空导弹不但拥有较大的射程,而且在制导机制上也更加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