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重读章振邦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得到了不少启发。今天我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心得,文章尽量通俗易懂,你完全可以抱着轻松的心态阅读。
汉语句子语法规则松散,与之相反,英语句子语法极其严苛。汉语句子像是一个潇洒恣意、不拘细节的大侠,对主语、谓语、宾语存不存在并无严格的要求。与之相反,英语的句子永远一板一眼,无论长短,主谓结构是必须。其中,谓语的基础又是动词。
英语是一种屈折语。屈折就是inflection,变形的意思,动词通过变形拥有时间、状态、语态等意义。也就是说,一个动词在变形前是没有意义的,只具有其字典里的抽象释义,没有时间或状态等意义,好比一张白纸,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这时它叫做动词原形(base form)。比如动词原形 write,只表示「写」这个动作,除此之外没有时态、语态的意义。
而「变形」就是给白纸涂涂画画的过程,最终的成画自然会具有意义(时间、状态、语气等)。动词也是如此,变形只是形式,目的是赋予其意义。
从一张白纸到成为画作,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限定」的过程。实际上,这放到名词也能讲得通:
名词 book 也是一张白纸,字典意义就是「书」。但是一旦要出现在句子里,就必须通过限定来明确地指出是特指,还是泛指;数量上是一个,还是许多。这个限定可能是通过变形完成,也可能是通过加限定词完成,也可能是二者结合。
I have
a
book.
a 限定 book 为泛指。(限定词)
I have
the
book.
the 限定 book 为特指。(限定词)
I have book
s
.
book后加s限定为复数。(变形)
I have
the
book
s
.
the 和 s 限定为特指、复数。(变形+限定词)
可见,无论是加限定词(a、the),还是变形为复数,都是为了将词汇的意义限定在符合语境的意义范围内。
从限定的角度,英语的很多语法规则都变得好理解了,譬如第三人称单数等等。
以同样的角度来理解动词的话,
本来没有意义的动词原形通过变形被限定了意义。
那么,动词可以被限定为多少种形式呢?
第一种为非限定形式。说是非限定形式,其实我们不妨理解为「半限定形式」更为合理,因为只限定了动词的体,即动词的状态,而没有限定时间。以write为例子,其「半限定形式」为以下四种:
不定式:to write
进行式:writing
完成式:written
一般式:write
而在上述「 半限定形式」前加上助动词(have、be、do、will、can等)就变成了「限定形式」,具有了时间和状态的意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谓语动词。这是动词的限定。
如果以限定的角度,你还可以理解哪些语法规则?
提前关注我的微博
本月底,我会在微博送原版书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