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VC/PE/MA金融圈
21世纪的竞争是信息的竞争,关注本公共号,占领股权投资信息高地。汇聚上万股权投资精英,数千家机构朋友鼎力支持。私募股权投资、风投、创投、并购、投行、产业投资、上市公司等朋友的最爱!关注我们吧,打开通向投资的专业之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连亏4年,金种子欲花30万买“药方” ·  2 小时前  
深圳新闻网  ·  金价涨了!创历史新高 ·  12 小时前  
深圳新闻网  ·  金价涨了!创历史新高 ·  12 小时前  
香港商报  ·  升市背后藏隐忧,港股“T+1”势在必行? ·  昨天  
香港商报  ·  升市背后藏隐忧,港股“T+1”势在必行?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中国铁路2025金融/财务/审计岗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VC/PE/MA金融圈

众安保险冲击金融科技第一股,如何看待它的估值逻辑?

VC/PE/MA金融圈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7-04 20:19

正文

在新金融行业,绝大多数公司都面临一种身份界定的困扰:作为金融和科技的“混血儿”,在占得两边优势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双重标准的考验。我们究竟应该用何种标准来评估这些公司的价值和风险?这对于监管、市场、媒体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馨金融


洪偌馨/文


一直被传上市的金融科技巨头们,终于有一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7年6月30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保险”)提交上市申请材料。J.P Morgan、瑞信、UBS、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成立于2013年11月的众安保险,因其股东汇集了“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背后的蚂蚁金服、腾讯、平安集团,又顶着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头衔,自“诞生”那天起便被放在了镁光灯下,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按照惯例,在提交上市申请表(俗称A1表格)后,提交申请的公司会收到港交所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上市聆讯,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顺利通过聆讯、路演,众安保险或将成为中国第一家成功上市的金融科技巨头。

如果说P2P平台信而富上市还只是预热,那么众安保险申请上市则正式拉开了2017年新金融行业“上市潮”的帷幕。因为不管是从商业模式、用户数量,还是业务体量、估值规模等维度来看,这个“超级独角兽”的IPO都显得意义深远。


1

进阶的众安,从退运险起家的超级独角兽


谈及众安保险,让外界印象最深的大概是那场“三马”齐聚的发布会,以及上线一年之内便占据了70%市场份额的退货运费险。从电商生态切入,碎片化、场景化的保险为众安快速的打开了局面,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外界对它的印象。

事实上,经过三年的发展,众安保险的产品条线和保费收入已经日趋多元化。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众安保险总资产93.32亿元,相比2015年末的80.69亿元增长15.65%。截止去年末,众安保费总收入34.08亿元,净利润937.20万元。

其中,2016年众安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以退运险为主的其他险种、意外伤害险、保证保险、健康险、责任保险。其中,健康险、意外伤害险的保费收入相比2015年有了较大增长,均达到亿元规模,而意外伤害险保费更大有赶超退运险的趋势。

另外,招股书也用了另一个维度来总结了众安保险的产品,主要划分为五个生态系统,即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航旅、汽车及其他。

其中,包括退货运费险、任性退、卖家保证金和碎屏险的个人消费生态产品和以航延险为主的航旅生态产品占据了最主要的保费收入份额,分别为16.20亿元、10.81亿元。

这种立足于互联网生态,以“小额、高频、大量”为特点的产品形态使得众安保险在短时间内覆盖了大量用户。

根据招股书中的数据,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众安已向超过4.92亿客户销售超过72亿份保单,即平均每个用户与众安有约14张保单的交互。 如果仅看累计服务客户数和保单量,众安在中国的保险公司里应该是遥遥领先。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碎片化、低保费的特点也让外界担忧众安保险的保费规模增长受限、整体利润偏薄。

关于这一点,显然众安自己也早已意识到了,所以一直在尝试拓展自己的边界:从电商生态,扩展到航旅、3C等,从基于互联网场景的创新产品延展到传统险种,从做产品到做连接……

2014年3月,经保监会批复,众安保险增加“短期健康和意外险”,开始介入健康险领域;2015年5月,经保监会批复,众安保险在业务范围中增加“机动车保险,随后上线车险品牌“保骉车险”。

谈及众安的战略规划,某知情人士曾向我总结到,前几年众安用小额碎片化的产品不断做连接,积累了用户和数据,同时也教育了用户,沉淀了技术能力,这是第一阶段。

“而后过渡到第二阶段,即需要用技术去改造传统保险的领域,包括健康、消费金融、车险和寿险四个条线。介入这几大传统领域,不仅需要第一阶段积累的能力,也需要较强的品牌支持,这也是众安选择这个阶段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

川财证券在一份关于中国互联网保险的研究报告中提到,2015 年中国的保险密度为 1770.88元/人,保险深度为 3.59%。相对于发达市场3440美元/人的保险密度,和8.12%的保险深度仍有较大差距。


并且,根据 2014 年保险国十条设定的目标,到 2020 年,我国的保险深度达到 5%,保险密度达到 3500 元人民币/人。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未来如何在这个快速崛起的庞大市场中分一杯羹?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数据、模式和思维深度介入包括车险、健康险等保险的主“战场”?这都是横在众安面前的现实挑战。


不过,不管是基于互联网生态的保险产品、还是已经连接了180多个生态的开放模式;不管是它对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程度,还是成立众安科技布局技术输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安保险显然并不打算按照“套路”出牌。

2

三年近5亿份保单,众安保险价值几何?


早在2015年5月,成立仅17个月的众安保险便完成了规模为57.75亿元的首轮融资,这也是当年全球保险科技领域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而作为最早递交上市申请的一家金融科技巨头,众安保险上市估值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尽管目前保险科技领域尚无上市的先例,但从一级市场的数据来看,近一年多,全球保险科技领域相关融资的热度正在升温。2016 年保险科技初创公司通过173笔交易获得16.9 亿美元的融资,交易数量同比上升了4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今年冲击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们来说,挑战颇为严峻,一是眼下正值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整治期,尽管众安暂无牌照压力,但在监管环境日趋严苛的情况下,新金融行业整体所面临的合规压力仍不容小觑。

二来就众安而言,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刚刚过去的2016年并非近三年来它数据最“好看”的一年:包括尚未大规模展开业务的车险、占比逐步下降的退运险、一直低位徘徊的承保利润……都让外界对这家年轻公司的发展存有疑虑。

以车险为例,2015年众安联合平安财险推出车险品牌“保骉车险”,2016年众安的车险业务规模仅为372万元,相较于一般财险公司中的车险业务占比仍有较大差距。

有保险业人士告诉笔者,众安车险业务进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应该是获准展开相关业务的省份太少,互联网的规模效应难以显现。招股书显示,截止2016年末,众安共拿到了6个省份的车险牌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