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奥派经济学
最讲道理的经济学
51好读  ›  专栏  ›  奥派经济学

DeepSeek到底捅破了什么天?

奥派经济学  · 公众号  ·  · 2025-02-02 23:42

正文

按: 年后深圳线下闭门分享会,深圳的朋友来线下面基一下吧。
时间: 2.9(正月十二,周日)下午
题: 2025投资趋势分析
到场嘉宾:
1.刘东岳 (香港学思资本创始人,分享主题: 家庭投资笔记 );
2.黄世亮 (资深crypto投资人,主题: crypto基本安全知识 );
3.深房理 (资深房产投资人);
4.薛清和 (智本社创始人社长,主题: 2025年美债美股的投资逻辑 );
5.张乔木 (“思想史万有引力”作者);
6.老古 (资深商业咨询师);
7.曹铂钰 (“幸存指南”作者,数据科学家:主题: 2025全球投资市场展望 );
8.刘诚 (北京木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要义》作者,主题: 可转债投资基本知识 )。
新年大优惠,买一赠一,参加深圳线下活动,可以获赠年度付费专栏“奥派价值投资笔记”。
闭门分享计划开放名额20人左右,目前还剩几个名额,有意参加的读者朋友,可以加我微信: zhangshizhi666
推荐一个视频号,今天是拜财神的日子,罗总讲得非常好。
DeepSeek爆火,是源于国外。
整个美国AI界的人全部在谈论它,所有大企业的高管、CEO,技术大拿,各种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人,全部都在媒体上公开评论它。
甚至川普都在评论它。
国内的舆论热度,是在国外的舆论起来后,才跟进的。
在国外的各个应用商店, DeepSeek都冲到了下载排行的第一。
你要说,相对于整个AI产业的进步来说,DeepSeek有多么强大的颠覆性的技术,那肯定不是,他不过是找到了一个新的路径,这个路径也没有藏着掖着,写成了论文,代码也是开源的,英伟达也上线了一个DEEPSEEK,微软也上线了他的源码。
准确来说,可以定义为一次微创新吧,从技术层面来说。
但是技术上的微创新,却有可能是商业上的原子弹。
支付宝有什么技术上的很大创新吗?前期没有多少,仅仅是第三方担保支付,但融入到电商里,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DEEPSEEK的这次微创新,其实给AI领域通用大模型的商业化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这恐怕也是这几天DEEPSEEK遭遇到明显有组织的攻击的真正原因。
这个变化是,在通用大模型这一领域,所有的先头部队,无法构建起自己在商业上的护城河。
我再解释得细一点:
象openai,claude,文心一言,豆包等这些闭源大模型企业,他们可能投入很早,投入很多,不仅有大量的研发人员,还有天量的算力硬件资源,但是,不管你前期投入多少,都无法构建竞争壁垒。
OpeaAI,仅仅在推出之前就投资了近百亿美元,至今天融资近二百亿美元,现在一年还需要亏损五十亿美元左右。
据其最新融资计划,还计划再融资几百亿至上千亿美元。
这么庞大的资金与上千名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包括其领先一步的技术研发水平,依然阻拦不了新的创新对其市场地位的侵蚀。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闭源大模型的商业模式可能存在一个巨大的BUG。也即,率先推出新产品与天量算力的投入,都只能代表着过去,而不能为未来带来稳定的产出。
而一个企业的投入如果无法构建竞争壁垒,那么,这家企业的商业前途就变成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商业问题,我举一些其他行业、其他产品的例子。
1、消费品的品牌
消费品,是一种无法进行货币计算的产品,他完全由消费者主观价值决定,你喝哪一种瓶装水,完全由每一个人的主观评值来决定。
这时,品牌就是产品的护城河。只要做到消费者指牌购买,那么,这款产品就会形成别人难以竞争的护城河。
可口可乐以其百年品牌,构建了难以被攻破的品牌壁垒,消费者很难更换品牌。
2、使用习惯
苹果手机不仅是一个消费品的品牌,他还通过独特的软件设计,带来了使用习惯,长期使用苹果手机的人,已经不习惯用其他的操作系统了。
同时,各种资料的存储通过云端存储,想要更换系统,难度就增加了,
长期的使用习惯,也构成了竞争壁垒。
3、规模化的优势
先发难以构成优势 ,但先发容易在竞争对手没跟上来之前,就形成规模优势,从而取得了供应链上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市场份额的扩大。
市场份额的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研发能力,一次研发分摊到规模庞大的商品中,让巨额的研发费用变成产品成本的极小比例开支,从而保持高性价比,形成了竞争壁垒。
化工行业巨头,美团等企业都是靠庞大的规模建立起了成本优势。
4、网络效应的优势
有一些产品比如在线社交服务,他具备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即每增加一个节点,都能让社交网络的效能变高。这就使得人们脱离这个网络的成本很高。
比如微信,电力、燃气、电话通信等企业,都具备有这样的特点,一旦形成了网络,其他企业要竞争就很困难。
一个人离开微信的损失巨大,因为所有的朋友都在上面。
5、硬件投资带来的竞争优势
一个良好的店铺地址,一个位置很好的游乐园,都能通过硬件本身,就带来了流量和长久的竞争优势。
一些生产线,也能通过巨额的投资先进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构成竞争壁垒,比如台积电。
原有的投资,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特别是对于投资周期很长的产业来说,更是如此。
一些大型的化工生产基地,往往能通过十年以上的建设,几十亿几百亿的巨额投资,在长达二十年内,保持着对同行的领先地位。
好了,这只是常见的几种企业的护城河,我们再来看独立的通用大模型企业,在DeepSeek的微创新下,他们有什么手段可以避免这类的微创新的小型企业的竞争吗?
DeepSeek只有一百多名员工,都没有接受过外界融资,估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也就是几亿美元(几十亿人民币)的总投入,但其产品,却能接近甚至领先于一些投资了上百亿美元的企业。
大模型的用户,都是B端用户。(B端用户并不是说都是企业,而是指,人们使用大模型是为了提升生产力,而不是直接用于消费)。
B端用户的特点就是,不依赖于主观价值,而是可以进行精确的经济计算,你的API使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效果又差不太多,那么,B端用户既然是用大模型从事生产活动,那就必定要计算成本,这就不存在任何的品牌特性。
谁的便宜,能达到客户要的结果,就用谁的,不存在任何的忠诚度。从DeepSeek迅速成为各国应用下载第一名就可以看到,在这一领域,不存在什么客户忠诚度。
你前期投入的上百亿美元,并没有构成如大型化工厂、大型游乐园、或好地段的店面一样的竞争优势。不仅没有构成,还构成了庞大的成本压力。
谁在前期投入得越多,在定价上就更难以跟进微创新企业的低价竞争,难道不需要考虑收回前期投资吗?
同时,哪怕OpenAI积累了庞大的用户,是全球用户量最多的大模型企业,但其积累的客户,并没有带来规模优势,没有让其成本及定价遥遥领先。
以上这些分析,足以证明了,纯大模型企业当下并没有建立一个可以带来稳定护城河的商业模式。
受伤的不仅仅是OpenAI这些企业,文心一言如不能创新,前期的投入也是要打水漂的,甚至可以说,在这个微创新面前,过去一两年来在纯大模型领域的所有投资,都变成沉没成本了,他不会为未来的企业收入带来任何的价值。
DeepSeek证明了纯大模型企业,特别是闭源大模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失败的,也清晰地让投资人看清楚AI大模型本质上,依然是一款软件,一款纯粹的效率软件,不存在任何的竞争壁垒。
他在美国人工智能圈引发轰动的关键是,投资这一领域能带来稳定的回报成为一件高度不确定的事。
有一些企业是必定要投的,那就是平台型企业,无数AI应用场景,都发生在平台上的无数商家经营行为中,他们绝无可能让自已的客户使用别家的AI,比如字节,他将AI嵌入自已的软件剪映之中,这就是护城河。
他们不是纯大模型企业,AI对于平台客户的赋能,有利于平台本身的发展,哪怕AI业务本身没有利润,也要做。
但纯大模型企业,特别是闭源大模型,将在DeepSeek的冲击下受到投资人更多的质疑,进一步导致下一步融资的困难,以及企业估值的下降。
投资人会问,下一个DeepSeek出现,或不停地出现这类的微创新,你要如何保持你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OpenAI以降价回应这种挑战,并进一步想要融更多的资金,以达到在市场中领先的地位,但这会进一步加大投资人的顾虑,因为竞争对手无所不在,你一直这么玩,何时才能盈利呢?
OpenAI当下虽然有庞大的客户,但依然在亏损,有庞大的硬件投资带来的折旧费用,还有不断地迎击竞争对手需要的巨额研发资金。
这就像是房地产的经营模式了,你要想赚钱,就必须有地,你要考虑未来长期的赚钱,就要囤地,今年就得为三年五年后的业务囤地。
而你的利润根本不足以让你囤这么多的地,于是不断地加入投资(贷款),这类的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没有抗风险能力的。
恒大地产倒下时,只有恒大物业是唯一有价值的企业,因为他有着护城河,那就是在管理的小区数量足够多,他管了,别人就进不来。
科技创新类的企业,特别是软件行业,更是如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