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2019年还有
86
天 -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来源:LinkedIn
ID:LinkedIn-China
我八九年出生,如今已在这世上过了二十九年,家在南方,算虚岁,今年我正好三十岁。
古人云三十而立,我未成家,也不算立业,但书总算阳春下多少读了些,人三六九等多少见了些,暖心闹心事儿多少经历了些,说不得什么成功,也谈不上失败。
小时候总是期待着生日,因为生日会有礼物,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家里说不得多宽裕,但父母在这件事上却也不曾吝啬。
可能是我在橱窗前留恋过的变形金刚,是父亲偶然发现的好书,是母亲精心挑选的一套衣服,这些都是能让我开心很久的事情。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惊喜却很难再有。
随着时代变迁,我们每个人面对的困境从来没有变过:
觉得自己理所当然要过更好的生活,与总是被现实社会修理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才是成长过程中最深刻的矛盾。
如何缓解这个矛盾?
今天这篇文章分享七句箴言给大家。
智商高不是聪明
情商高不是冷漠
第一句:
智商高不是聪明,而是成型的思考与决策模式。情商高不是冷漠,是让自己的情绪不要影响这套模式的运作。
这是我读过的对情商和智商最好的解释。
我已换过五份全职工作,常驻过非洲、欧洲,走过最穷最苦的地方,也见过最富最难打交道的人,这期间自然也做过各种艰难、甚至生死攸关的选择。
这些选择有的让我至今收益,也有的可能让我懊悔一生。
回顾这些选择,我发现那些糟糕的选择几乎都是在我情绪极不稳定的时候做出的,而那些优质的选择之所以优质,是因为他们符合我的价值观。
那些都是我真实想做的事情,不是别人期待我做的事。
我想做一个足够有趣的人,于是我北大毕业就奔向了非洲,于是我从知名大企业的核心岗位离职,于是我放弃高薪在一个足够冷门的领域开始创业,这一切都让我更成为自己。
有些话总要有人去说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第二句:
有些话总要有人去说,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不然凭什么说不把世界让给讨厌的人。
母亲在十年前告诉了我前半句,我自己补上了后半句作为激励。
十年前某个夜里母亲在医院救助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孩。小孩当时状况不好,身上也没有任何可以分辨身份的物件,我们并不知道当时伸出援手究竟会带来什么,着实焦虑了一阵。好在他的父母之后找来,千恩万谢,事情还算圆满。
事后我问母亲为什么不简单地走过,置之不理。她便回了我前半句:
因为有些话总要有人去说,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这些年我尽力仗义执言,被删过贴,被请聊过天,挨骂挨说直面冲突更是经常的事。
可我始终坚信
懦弱是最廉价的选择,它就像所有便宜的东西一样只有一个优点:便宜。
说话、做事确实要承担风险,甚至遭受骂名,可问题从来不会自己解决自己,也更不该把胜利的可能建立在敌人的软弱与放弃上。
至少现在时间证明了我的选择,我所能见能触及的土壤,在一步步变得更适宜我居住。
生活总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可你又不是生活
第三句:
不要想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好,所以你也没必要对所有人好。
很多人都曾与我分享过这句话,第一位严肃跟我说这句话的是我之前的老板。当时的工作中,有个不具名的学生找到我们的客服大吵大闹,提了各种无理取闹的要求,几乎把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指名道姓骂了一遍。
我们很懵圈,一筹莫展地问老板怎么办。老板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我说,退款,拉黑,你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人身上浪费时间呢?
看我还有点愣,他又说别在那站着,做就是了,一来公司可以承受这样的损失,二来你怎么不知道那是个竞争机构过来捣乱的呢?
有这个时间你该服务好那些真的想学习的,抱着纯正目的来的同学不是吗?不要想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好,所以你也没必要对所有人好
我恍然大悟,不仅对工作,对人,对生活,对一切,都是这个道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次运动都算数
第四句:
再忙也要保持运动。
不知道是否已经油腻,但我确实已步入中年。我身边较亲近的朋友里已有五个经历过较严重的抑郁症发作,两个进过ICU,还有一个在开车的时候毫无征兆地晕倒,差点丢了小命。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至少三个月的时间里因为各种原因,几乎完全停止了运动。
如果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那运动只怕是最实在的。身体会最直接地反应出你珍视它的程度,从不曾骗过谁,也不曾辜负过谁。
忙、没时间永远只是借口,夜跑、家里跳操,甚至最简单的快步上下楼梯都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只要试过就知道,一身大汗之后的感觉已不止酣畅淋漓,更可以说脱胎换骨。
人生应当“以终为始”
是时候想象自己的落幕时分了
第五句:
应抽出时间开始思考自己的死亡,与世界话别的姿态。
经历死亡对我来说已不算什么太新鲜的事,亲人长辈确实已有不少永久地离我而去。
只是每次葬礼上我的感受却大相径庭,有的人离去时满怀释然,亲朋友好友虽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但回忆起他却尽是深情与感动。还有的人离去时却难免太多戾气与纠结,灵堂上下像两场戏,让人有些分不清其中真假。
所以我离开时我会希望别人如何看我呢?
如何评价我呢?
而我身边的人是否会受我的影响?
如果会,他们又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更重要的是,我想以什么样的姿态去与整个世界话别呢?
这是一个充满悸动,有些伤感与苦痛,但却总能让人有所领悟的思考。
人常说人生应当“以终为始”,我想便确有其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