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解读交通 服务出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有哪些分类? ·  16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经济日报》专题报道山东高铁发展成就 ·  22 小时前  
德州晚报  ·  山东一医院原党委书记被查!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消息传来!他已离世,年仅18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从混天绫到集装箱,济宁大运河的“哪吒式”突围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公众号  · 山东  · 2025-02-17 10:36

主要观点总结

济宁大运河畔的逆袭与物流贸易网络的蓬勃发展,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实现了从内陆城市到运河港口城市的华丽蝶变。济宁通过深度挖掘大运河的潜力,构建起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物流大通道,物流贸易网络覆盖广泛。同时,济宁将运河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打造运河文化超级IP,实现了文化的重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济宁大运河畔的逆袭

济宁将战略目光放在大运河上,通过建设梁山港等关键设施,实现了从内陆城市到运河港口城市的转变。

关键观点2: 物流贸易网络的蓬勃发展

济宁的物流贸易网络覆盖152个城市、16个国家,内河集装箱航线已达26条。梁山港作为物流中转站,发挥了关键作用,运输成本降低,开创了铁水联运的全新物流模式。

关键观点3: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济宁在深厚的传统基因中植入创新思维芯片,在地理局限中劈出开放的新路,将大运河南北方联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观点4: 运河文化的重生

济宁将运河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打造运河文化超级IP,通过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古老的文物和运河文化以全新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正文


当《哪吒2》以百亿票房之势,将“我命由我”的激昂呐喊深深镌刻进时代精神图谱时,在孔孟之乡的济宁大运河畔,一场悄无声息却波澜壮阔的“逆袭”正在上演。这座不沿江、不靠海的内陆城市,硬生生地将千年运河锻造成年吞吐量超9500万吨的黄金水道,跃居山东省内河航运之首,其物流贸易网络广泛覆盖152个城市,成功迈入国家物流枢纽的行列。银幕内外,这两种看似毫无关联的突围,实则共享着同一套创新密码:在深厚的传统基因中,植入“创新思维芯片”,于现实困局中,劈出一条开放的新路。


破局之刃:劈开地理桎梏的开放新路

图片


不沿江、不靠海,曾是济宁的先天短板,却成了其破局的动力。


济宁将战略目光放在了这条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在它的关键处“点穴式”建设梁山港及连接瓦日铁路的专用铁路线,依托“丰”字型运输网络,构建起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物流大通道,实现了从内陆城市到“运河港口城市”的华丽蝶变。


图片

京杭大运河


如今,从这里出发,货物向西能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直达“长江经济带”,向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向北沟通“环渤海经济圈”。济宁已开通内河集装箱航线26条、通达50多个港口城市,物流贸易网络覆盖152个城市、16个国家,真正实现了“通江达海连天下”的宏伟愿景,一跃成为山东对内对外开放的全新增长极。


图片

梁山港


以梁山港为例,它就像一个超级“物流中转站”,在区域物流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晋陕蒙的煤炭通过瓦日铁路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再借助运河的水运优势发往全国各地。这一创新的运输模式,直接让运输成本每吨降低了60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西煤东运”路线,还开创了“铁水联运”的全新物流玩法。如今的济宁,宛如一个庞大而高效的“资源调配中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格局中,稳稳占据着重要位置。


图片

济宁万州集装箱通航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推进,京杭运河和小清河连通后,未来,济宁有望成为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的“水上高铁”,彻底改变北方货运格局,为济宁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地理的局限,被创新的利刃劈开;开放的浪潮,在运河的褶皱间奔涌向前。


守正创新:从漕运血脉到物流动脉

图片


济宁,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因运而兴,曾是南北通衢、商贾云集的商业重镇。大运河如同一条流动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土地,也见证了济宁的辉煌与荣耀。


图片
龙拱港铁路专用线通车运营


然而,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铁路、公路等现代运输方式的崛起。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大运河的往日辉煌逐渐黯淡,济宁也面临着资源枯竭、运河功能衰退等严峻挑战,这些问题一度成为束缚济宁前行的沉重枷锁。


但济宁人骨子里的坚韧与创新精神,让他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面对困境,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毅然开启了自我革新与突围的伟大征程。他们重新审视大运河的价值,深度挖掘其潜力,试图唤醒这条沉睡的运河。


图片

龙拱港


从融入"丰"字形物流网络建设,到融入粤鲁苏皖赣国际物流大通道;从过去跑船最远到扬州,到现在能直抵上海、重庆甚至东南亚;从曾经被三级航道束缚的城市,如今已建成全省首条二级航道,万吨船队可通江达海……这些突破,与《哪吒2》全华班团队拒绝好莱坞特效外包、死磕国产技术的选择如出一辙——都是用孤注一掷的勇气,突破重围。


济宁没有简单复制沿海港口模式,而是将大运河资源优势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让济宁从“资源小城”到“流量入口”—— 2024年,济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9600万吨,集装箱量43万标箱,较2015年增长420%,相当于再造了4个京杭运河济宁段历史峰值。


图片

梁山港


这些数字背后,是大量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为了承接这些资源,济宁规划了六大百亿临港园区和五大产业基地,钢铁加工、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真正实现了“港口即工厂”的产城融合。而且,通过粤鲁苏皖赣国际物流大通道,济宁把内陆和南亚、非洲市场连了起来,成为山东内陆开放的“超级窗口”。


图片


大运河上“济苏绿色穿巴”首航


这种“无海造港”的智慧,恰似哪吒以莲藕重塑肉身的东方哲学——在限制中创造可能,在发展中孕育突破。


曾经的帆船商贾,如今化作新能源船舶与铁海联运班列;昔日的运河码头,转型为智慧港口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济宁用“现代物流芯片”激活了千年运河的沉睡代码,让“黄金水道”真正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世界的经济动脉。


文化赋能:在历史长河中浇筑未来

图片


运河的突围,不仅是经济的跃升,更是文化的重生。济宁深谙“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之道,将运河文化融入城市肌理。从“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的灯光景观与夜游项目,到“运河大集”的年货大街与非遗展演,古老的漕运文化被转化为文旅IP,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图片

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


南旺枢纽遗址,大运河“水脊”核心,凝聚古代水利智慧。它精准调控水位,保障漕运顺畅,如今仍在诉说往昔千帆竞渡、物资繁盛之景,是研究运河水利史的“活化石”,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济宁运河博物馆如时光宝盒,陈列着漕运票据、精美船模等各类文物史料,无声展现运河两岸商贸民俗,是开启运河文化之门的钥匙,引领人们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河道总督衙门遗址博物馆作为重要文化载体,留存丰富遗迹,承载着运河文化底蕴 。


图片

游客通过光影互动了解济宁城市历史


济宁正在倾力打造的“运河文化超级IP”,将博物馆与沉浸式体验剧场完美结合,让文物“活”了起来。通过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古老的文物、尘封的历史不再是陈列于展柜中的静态物件,而是化作生动鲜活的场景,让游客仿若置身于昔日的运河盛景之中,让运河文化以全新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