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17年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悄然而至,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是播种谷物的季节。CEO共创联盟CGCA第二期会员,齐聚上海,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标杆企业参访之旅。
“组织能力杨三角”理论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杨国安教授的扛鼎之作,组织的成功源于战略和组织能力的支持。而企业组织能力的建设又是企业管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部分之一。本期CGCA会员参访,我们选取了两家组织管理中的佼佼者作为标杆企业,为企业家会员带来丰富的体验。
屹立在东海之滨的上海,早在上世纪之初就是远东重要的贸易、物流中心,德邦物流这个诞生于广州的企业,在上海迎来了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截止2016年底,德邦物流在全国大约开设了网店10 000多家,自有车辆10 000辆左右,全国转运中心总面积124万平方米,日吞吐货量是80 000吨,员工人数超过11万人。如此庞大的规模,显然需要坚实的组织能力作为支持。
☟工厂参观:堪比CIA情报中心的高科技控制中心
德邦的参访从公司工厂参观开始。如今物流行业早已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系统正成为物流业比拼价格、速度和效率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数万家店面和车辆的德邦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车辆的位置信息、行驶路线的路况、货物订单的处置、货物的分拣,在德邦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德邦监控中心,数十台高清液晶显示器布满墙壁,与电影中充满科幻色彩的情报中心一样,这里可以监控德邦所有车辆的行驶状况、每个网点的工作情况等信息。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将司机驾驶室的实时画面,传输到监控中心,一旦有突发状况,监控中心可以远程协助处理,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
组织管理:数据、管理双驱动组织
参观完厂区,会员们与德邦轮值CEO林志彬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林志彬介绍,德邦的组织能力建设有两大特色。
一是
数据驱动
。在德邦所有的决策都是基于绩效数据做出的,德邦斥巨资建设的信息系统是组织运营的基石。同时公司的组织形式也向信息系统靠拢,决策权下放一线部门和员工,过去的组织决策机构转变为服务中心。一线业务单元所需要的一切支持,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随时获得相应总部支持。自下而上的决策权,令庞大的组织也可以灵活的决策运营,大象亦可起舞。
二是
管理驱动
。德邦认为,在强调效率的物流业,保持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十分必要,人才的稳定性和成才率是人力资源战略重点关注的目标。因此,在业务部门德邦一直坚持只招收应届大学生,企业管理层只能从内部晋升。“快”是物流行业生命。德邦认为,人才是选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因此在德邦培养员工,更侧重于选拔有潜力的员工,并提供有挑战的工作,而不是一步一步的指导教学。德邦的人才选拔机制是,每个层级绩效排名前30%的员工可以获得晋升的培训机会,学习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最后以实战模拟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前50%的员工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这个机制下,可以充分锻炼候选人的业务能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成本。
比起繁华的上海,古城苏州更添了几分儒雅风流。汇川技术的董事长朱兴明就是这样一位儒雅的企业家。2016年公司利润8.5亿元,较上年增幅18%,营业收入36.5亿,较上年增长32%。在哀鸿遍野的制造业中,这份亮眼的年报,让CGCA的会员们对这家高科技制造业充满了好奇。
☟
汇川技术的DNA:合伙人、工程师、高利润、行业营销
从华能到华为,再到艾默生,朱兴明的简历足够耀眼,多年的高管经历让朱兴明对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组织并不陌生。但对于汇川技术,朱兴明依然投入了他最大的精力。在朱兴明看来,企业的成功,战略、组织能力、技术能力、营销能力缺一不可。汇川技术的DNA中,就深刻的融入了这四种要素。
合伙人制是汇川技术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公司创立伊始朱兴明作为大股东,但没有绝对控股,而是将股权较为均匀的分布在管理层、研发、市场等部门,充分调动合伙人的积极性和专业性,从多方面支持公司的发展。
作为高科技制造业,创
新是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支持汇川技术不断研发创新的,就是贯穿企业的工程师文化。针对公司业务,领导层做到对事不对人,员工可以畅所欲言,新的创意能够不断被激发。而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令汇川技术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