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生大学
一群以自我升级为乐的人构成的社群,这里的人尊重知识,持有耐心、主动学习,以持续共同进步为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生大学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别学设计?

新生大学  · 公众号  ·  · 2017-11-17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阅读时间 3 分钟


我叫设计狮,正在与甲方做最后的抗争:


甲方:快!给我做一个海报!明天要!


我:没问题!请问您有什么需求呢?


甲方:灵动、飘逸、奢华!我们有几位重要的客人,一定要把他们的照片贴进去!


十分钟后,我盯着电脑里的照片:恩……


我:真对不起,有没有更高像素的照片呢?现在的照片看起来不够清晰。
甲方:噢!那就帮我把他们做成高速移动的样子吧!


现在的我,已经是自由身了,可以回答最开始的问题了,辣么多人说别学设计其实是因为:上司瞎指挥、经常返工、众口难调、身心摧残。


更可怕的是,无论我们把设计做得如何鬼斧神工,只要对方一句“不好看”就可以让我们重头再来。可是即便如此,依然还有无数人投身于设计行业之中,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特别简单:

有前途!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设计市场缺口非常大,设计人才缺口达 15 万,但是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设计师少之又少。

有钱图!

另一项调查显示,设计师们希望提高的有眼界脑洞、用户体验知识、交互动画和原型、手绘技能。为什么没有薪资呢?如果设计能力提高,工资自然就上去了。

这么棒的职业,有人可能会问:做设计师需要天赋吗?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举个栗子说明吧。

设计一般都是这样开始并结束的:

我想做个咖啡馆logo,这个logo要xxx感觉的,什么图形能体现咖啡的感觉呢?我要用什么颜色?


要不,看看别人家是怎么做到的?


哎,模仿不来,自己也想不出来。算了,没灵感,我需要个设计师……

有没有觉得这个过程似曾相识?其实,这个过程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在对待设计时都是通过“感觉”,比如说好看、有品位、帅气、高端等。



然而,我们虽然能评判出好 坏,却无法用数字去衡量。这也是我们通常说一个设计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认为:“感觉”就像厨房的“盐少许”一般难以捉摸,是天赋异禀的人与生俱来的品质。


等一下,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而误解的根源在于我们评价一个东西的好坏都要基于一个“标准”,而“感觉”无法用数字衡量。


因此,了解并定义标准才是衡量感觉的关键所在。特斯拉为什么会让你过目难忘,它与传统汽车相比牛逼在哪里?是整体智能出行的理念?还是屏幕解决一切的概念?又或者是不喝油的胃以及霸气的外观?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我的观点是:汽车行业多少年来都在追求更快(更安全),而特斯拉不但完美地满足了这个特性,甚至超越了它。所以才有了一系列让人成瞠目结舌的“灵感”和“概念”。

对“天赋”另一个误解是对艺术、美术、设计的错误理解。我们在幼年时接触到的美术和艺术,即便不擅长,也不会反感,对吧?那是因为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


但教育首先灌输“美对将来无用”的观念,使得我们从小过早放弃了自身拥有“特殊的才能”,非常可惜。同时,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在教我们如何去模仿,一旦脱离了参照,就傻眼了。

设计是实实在在的学科,它有着自己的方法论和知识体系。例如在绘画时,关于颜色的选择,如果我们学习了“色轮”,了解“对比色”和“互补色”,就会了解到不同的配色组合产生的效果。


在画树时,孩子们大多从粗壮的树干左右延伸出树枝,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植物的枝都是螺旋状生长的。你看,掌握了这些知识,你也能像模像样地画出有“感觉”的好画,学习的过程不就应该如此么?

此外,对“设计”的明确认知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多数人会把艺术和设计划等号,虽然过程都是创作,但结果却相去很远。艺术不需要被认同,它是艺术家的个人表达;而设计的本质是沟通,目的是解决问题。

iPhone刚问世的时候,界面采用拟物化风格是因为刚开始大家脑子里面没有界面概念,拟物能将抽象东西变得容易理解,不需要学习也能很快上手。


后来的iOS7变成扁平风,是因为大家对操作过程已经熟悉了,再装饰就显得多余。苹果基于人性的洞察并做出的选择才是设计的价值。所以,设计要储备“人人皆可理解”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方向性的过程。

梳理一下吧:

“感觉”是可衡量的,它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标准”。


“天赋”源于知识的聚集,它是可习得的。


“设计”所需要的“天赋”是由知识构成的,它给人产生的感觉是“基于对知识的预测、甄别和选择”。

设计的困难在于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不断通过观察打磨“感觉”,积累知识储备并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坚持重复这个实践过程,人人都可以做设计。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别学设计?”,只要自己感兴趣,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这个问题还重要吗?

那么,更关键的问题来了:如何有效地践行这个过程呢?

软广来了。不过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你也能成为设计师。

11月28日开始,新生大学将开启《小白蜕变设计师的六堂课》 ,没有说教和复杂的理论,一切从简单开始,带你一起探索设计的神奇!



课程信息


秦蓉



秦蓉,操刀数百项目的资深设计专家,曾就职于淘宝、豆瓣、腾讯旗下微票儿设计总监。主要作品有:天猫早期交互设计、豆瓣改版设计、微票儿新版App设计,主导过多家创业公司从0到1的产品设计过程,真正意义上擅长“零基础打造”,经典书籍《Rework》《Yahoo Design Guide》翻译者。生活中是一名养过8只猫、热爱神秘主义的斜杠青年版潜水教练,立志在设计的道路上,帮助更多心存热爱的人一路走到黑。



我能学到什么?


1.深入浅出的设计思维,带你设计入门。 教你从看懂设计到欣赏设计,掌握捕捉设计本质的感知能力和洞察能力,继而自己动手做“好”设计。


2.理解用户,体现设计精髓。 建立一套快速的反馈方法,打造用户喜爱的设计。


3.善用草图,表达设计理念。 成就你做草图的基本功,通过各种草图方法让你的设计灵感一一实现。


4. 提高审美和设计思想,提升作品质量。 掌握美学规律和习得审美能力,设计出具有专业级别的作品。


受众人群


对设计充满兴趣,苦于没方向的自学者;没合适的老师,而在某处打工的梦想派;没做过设计,想变更厉害的门外汉。


课程时间


11月28日开始,1月2日结束。每周二20:00-21:00。


课程价格


698 元, 新生大学会员599元


校订:吴巍 / 姚色丰 |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APP 内精彩课程





看看新生大学会员怎么说


JS 课学员 “何伟” ——


不同于以往的教科书式的学习,这次的课程,通过让大家以听课 + 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走完 JS 入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路径。经过这几个星期的课程的学习,所带来的收获是受用终生的,也渐渐地摸到了"学习的方法",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



英语学员 “Surface” ——


用歌曲为引,去学英语口语,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棒的体验。让我觉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还纠正了发音的问题。很不错!本身基础薄弱,对我来说有些难度,但总算还能跟着麦老的节奏,课后要多花时间复习,课程内容很丰富,时间也刚好,非常棒!



学到不如做到,或许你就是下一个精彩


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新生大学 APP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