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圈内扒爷
娱乐有理,吐槽无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2 天前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4 天前  
Vlinkage  ·  剧集周报 | ... ·  5 天前  
煮娱星球  ·  他俩?也离了?! ·  6 天前  
我要WhatYouNeed  ·  又来到了一年中最适合离职的月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圈内扒爷

别让你的态度,被跟风谩骂吓坏

圈内扒爷  · 公众号  · 娱乐  · 2016-12-27 23:03

正文

《摆渡人》上映不到一周,在影评圈就坐了好几趟过山车,首映当晚,它在豆瓣从最初的6分多,被大量一星差评攻陷,一小时左右,评分就以吓人的速度降到了3分出头。接下来,渐渐出现了很多比较正面的声音,觉得电影还不错,《摆渡人》的评分稍有回升。

 

在文艺青年励志经典《死亡诗社》里,鸡丁儿老师说过:艺术不是水管工,咋能用分数去玷污呢。鸡丁儿老师显然是玻璃心了,幸亏他没看到,脏话现在也成了衡量文化娱乐作品的标杆呢。今年中国名导老炮接连扑街,网络评论就跟过年似的,感觉大家连幸福指数都提升了似的。

 

于是,昨天下午五点多钟,这几天一直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张嘉佳,发了一条微博:




下面我们来划两个重点:

“我接受负评,但拒绝谩骂。”

“如果你一定要通过谩骂来表达……请只对准我……”

 

这一次,张嘉佳表现得倒很谦虚,而且还很有担当地喊话吸引火力。但是想要拒绝谩骂其实很难,因为在网络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谩骂者反而是最擅长道德绑架的人,在这个大家无需为自己的言论负责的虚拟世界,谩骂连同其它形式的网络暴力,已经被包装成了主持正义,针砭时弊,我为祖国把岗站,等等等等,总之是超级英雄般的行为。

 

彻底禁止谩骂,跟在美国禁止枪支,会造成类似的效果,枪支很危险,但也确实会在弱势对抗强势时,赋予前者更大的力量,而在网络上,谩骂就是被当枪使的。

 

所以,想要拒绝谩骂,除了捂着耳朵喊我不听我不听,其它办法,都需要时间去讨论。

 

但我们划重点里的第二句话,就很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了。

 

其实,作为一个看到《吐槽大会》黑自己偶像,也会身心舒爽的抖M(其中还有这种直接“人身攻击的梗)



嘿,科克贱长,也许Scott能把你那俩蛋蛋从地上传送上来

 

我一开始并没有反感大家拼段子的热情,但很快我就发现,这场吐槽狂欢,已经走向了奇怪的方向(当然这在以前的键盘侠行为中也很常见)——比如,有人出来发了一段好评,或者有人表示自己还蛮喜欢《摆渡人》时,之前谩骂这部电影的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把矛头指向了这些肯定,甚至是中立的声音,再用恶毒力MAX的词汇,去攻击他们。

 

这就很过分了,因为这群满世界谩骂的人,先前都在誓死捍卫自己谩骂的权利,并把它上升到言论自由的革命高度。现在,他们却在剥夺别人说话的权力。有人要说了:我可以骂,你也可以不听啊。拜托,你出去吃饭,服务员态度朋克一点,你都想掀桌,现在上万个人来骂你,你还能淡定?这么一来,持不同意见的人,就很难再有胆量为自己发声了。

 

所有热爱电影的人痛恨的水军战术,也是利用了这种从众心理,很少有人会为了一部电影,一群跟自己毫无干系的电影人,要去显得与众不同。所以,只要在第一时间大规模占据言论高地,就像抛出一个大铁锤,之后的事会有从众万有引力忙你完成。成本很低。

 

偏偏网络上的谩骂,成本也很低,谩骂不需要涉及电影细节,不需要太多知识储备,更不需要逻辑,只要你会用拼音输入法。而这种低成本的东西,传播力却很惊人。

 

谩骂在抗击打力方面也堪称一流,因为它没有逻辑和细节,所以也不会让人有跟TA讨论的可能,目前集数代人民群众智慧结晶,针对谩骂最好的反击,也只有:反弹

 



于是,一,大声嚷嚷成本很低,二,谩骂成本更低,两者结合,就成了最低投入,最高产出的工具,但它的影响是坏的,比如说,张嘉佳表示愿意接受的负评,那是一种可以带来创作进步的批评,而这种跟风谩骂,你们看看它的主要内容:请XXX再也不要拍电影了。XXX晚节不保。XXX已死。XXX是屎。

 

我们以前还抱怨审查制总是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这种舆论态度,又何尝不是?

 

网络舆论有趣又让人无奈的地方在于,第一时间铺开影响的论调,并因为滚雪球效应把影响最大化,随后出现的声音,本来就难以穿透这面音墙,如果这堵墙还布满了谩骂,那么很快,围墙之内,将变成一言堂。

 

《摆渡人》并不是跟风谩骂的唯一受害者,我们终有一天会发现,跟风谩骂的我们,最后也会成为谩骂的受害者,因为以后总会出现声音比你更大,脏话比你更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