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菲律宾穷人这么多还这么乱?“一带一路”能在这里推进吗?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2-12 06: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周末上午,马尼拉湾畔的SM亚洲购物中心门前人头攒动,商场一层提前营业的咖啡厅排起了长队。10点购物中心准时开门后,几个入口前又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缓慢向前移动。原来,所有入口处都有配枪的保安,仔细检查每个顾客的随身包裹。 接下来,直到晚上10点,这个占地40多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里一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这里正是菲律宾当前经济社会状况的缩影:旺盛的国内消费支撑着其在东盟居于前列的经济增速,随处可见的警察和安检设备映射出这里存在的治安风险。


2016年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菲律宾GDP同比增长7.1%,是东盟十国中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这让很多中国企业把目光投向这里;与此同时,截至2015年末,菲律宾的贫困率依然高达26.3%,加之南部棉兰老岛的几股反政府武装势力颇为活跃,又让一些中国投资者心存疑虑。


文︱瞭望智库驻马尼拉研究员董成文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旺盛的国内消费和建设投资推动菲经济快速发展




“菲律宾曾经是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这里融合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特点。菲律宾人在消费习惯方面,更像欧美人,喜欢购物、消费,不太存钱。所以,菲律宾国内消费特别旺盛,2015年消费占GDP比重接近70%。再加上杜特尔特执政以来,菲政府大力推动基础建设建设,建筑业蓬勃发展。内需和投资这两方面推动了菲律宾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行长邓军告诉笔者。


2002年1月,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正式开始营业,成为目前在菲唯一的中资银行。2016年10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访华时专程到访中行总部,希望中行能进一步助力中菲经贸投资合作。


“有些人会问,菲律宾穷人这么多,哪里的钱消费?”邓军解释说: “菲律宾的国家收入主要靠服务业,目前菲律宾有240万人常年在世界各国工作,这些海外劳工寄回国内的外汇,今年估计高达400亿美元。菲律宾人还有英语优势,他们承接的来自欧美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创造的产值每年也有200亿美元左右。这600多亿美元的收入,是居民消费和国家投资的重要来源。”


在菲律宾做电动车生意已有五年的李勇对此深有同感:“菲律宾人喜欢超前消费,曾经有个菲律宾顾客开着汽车来买电动车时,说他没有钱,想分期付款,我问你都有汽车了怎么会没钱买电动车呢?他说他的汽车也是分期付款买来的。”


“菲律宾制造业比较落后,又有着1.5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在这里做生意,竞争压力要比国内小得多。而且,菲律宾新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大规模投资公路、机场、港口建设,我看好菲律宾的经济前景和投资潜力。” 李勇说。


落后的基础设施是阻碍菲律宾经济发展的短板。菲律宾至今没有铁路,作为一个岛屿国家,港口数量也不够。杜特尔特政府试图改变这一状况,近期通过的2017年预算案中,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占比为5.7%,达173.8亿美元,是之前的两倍以上。


2

法律制度健全但繁杂,投资者需谨慎应对




上世纪80年代,菲律宾采取了被称为“进口替代战略”的经济发展路线。当时,政府限制外资和进口,支持国内政治家族进行商业垄断,这一错误政策使菲律宾随后遭遇了“失去的20年”。进入新世纪,菲律宾推行贸易自由化措施,才使经济逐渐恢复过来,但彼时遗留下来的贸易保护主义痕迹如今犹存,尤其体现在菲律宾健全而又繁杂的投资法律中。


“在菲律宾投资和国内不同,我建议中国企业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认真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同时要聘请专业的律师和会计师,还要找靠谱的当地合作伙伴,才能少走弯路。” 邓军说。


菲律宾法律规定,只有菲律宾企业可以经营公共事业,外资在电信、交通、建筑业、广告业、私人广播以及房地产等行业都存在不同的股份比例限制。此外,对外国投资者20万美元最低投资额的要求,也形成了一定的投资障碍。


菲律宾劳动法也是全面又严苛。菲律宾劳工部非常注意保护当地劳工的利益,外国企业被员工告到法院的例子屡见不鲜。中国银行就有两次被员工起诉的情况。


“第一次被告说起来令人啼笑皆非。之前有一个菲律宾员工,我想把他提拔到一个部门做领导,他说他不去,就喜欢现在这份工作。之后我再准备把他提拔到另一个部门,他还是不去。结果后来这个员工竟然离职了,然后就去起诉我们,说我们强迫他更换岗位,需要赔偿。这听起来不合逻辑,但后来我们研究菲律宾劳动法,发现确实做得有点问题。按照菲律宾的《劳动法》,在人员调动时,老板必须给员工说清楚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不同岗位的区别,如果员工拒绝,我们是不可以调动他的岗位的。”邓军回忆说。


后来中行就聘用了律师,和对方打起了官司。“虽然最后我们赢了,但在菲律宾打个官司费时费力,非常麻烦。”邓军说,菲律宾的司法程序比较繁琐,一个小案子可能花费半年甚至一年,大案子耗时五年、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另一次被起诉的情况,相信很多中企在国外都会遇到。我们的退休金政策是用英文写的,但囿于水平所限,一些表述不那么准确,结果有个条款就产生了一些歧义。这样就有个员工告了我们,说要按照他的理解方法来计算退休金。虽然这个案子我们还是赢了,但主要是因为我认识他的下任老板,他怕影响他的下个工作就主动撤诉了。”邓军说。


李勇的电动车工厂在马尼拉郊区雇用了大约150名菲律宾工人。他说一定要用菲律宾人管菲律宾人,中国人有很多想法和他们不一样。他解释说:“菲律宾人性格和善,但受不了刺激。批评他们一定要私下里说,不能当面责骂。如果被骂了,这边的员工可能会怀恨在心,就去举报老板。这边法律规定这么细,很容易被查出来问题。”


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法律环境下, 来菲律宾投资当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提前做好功课,根据菲律宾国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应对,还是可以规避风险拥抱机遇的。


3

赴菲投资正当时:合作前景广阔 机遇远胜风险




继杜特尔特去年10月访华并签订13项双边合作文件后,中菲两国关系迅速转暖。去年11月以来,中国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等重要部委代表团接连密集访问菲律宾。据商务部透露,今年中菲将重启经贸联合委员会,并签署中菲合作6年发展计划。按照初步规划,菲律宾将依靠中国合作发展“一区两港两路”,即一个工业园区、一个空港(机场)和海港,一条铁路和高速公路。


“目前中国在菲投资较少,中国在菲外国投资来源地中排在第12位,菲律宾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菲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邓军说。“举个例子,在渔业方面,在中国金枪鱼算是高档货,但在菲律宾很便宜,可是因为菲律宾本地并没有相关产业链,加工能力落后,菲律宾便宜的金枪鱼卖不到中国去,如果中菲两国企业合作,那对菲律宾渔民、中国消费者都是好事情。”


李勇决定继续在菲律宾发展下去,考虑到近几年一定会有大批中资企业来菲投资,还有菲律宾基建对中国进口的需求增加,他还考虑自己再注册一个清关公司,专门做进出口方面的工作。


在中菲经贸合作持续扩大的利好预期下,其实在一些菲律宾国内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的领域,中企还有大量的进入空间。需要做的是提前调研,了解当地情况,确定市场前景,不盲目跟风投资,对风险做合理的预期评估,就能使机遇远胜风险。


“其实菲律宾的治安问题并不像媒体说的那么严重,媒体就喜欢绑架、爆炸这种新闻。要说有人身安全风险,其实也就是南部那些矿区会存在。在大一点的城市,到处都是警察、保安,普通菲律宾人一样要正常生活。你看我在这这么多年,不一样好好的吗?”李勇笑着说。


“现在阻碍两国经贸合作的最大障碍是双方的不了解,不了解就造成不信任。相信随着两国关系的转暖,彼此了解的增多,中菲间的经贸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行长邓军说。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