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财报周,截止北京时间的现在,2024年11月1日上午,“七大科技巨头”中五家在本周发布了财报,其他的两家,Tesla特斯拉已经在更早就公布了财报,Nvdia英伟达按照惯例会在本月下旬。
客观而言,Google谷歌的财报是云的增长和整体利润增速大超预期,微软和Meta都是超预期,但是市场对“未来展望”并不满意,Amazon亚马逊财报只能说中规中矩,市场对“未来展望”目前看起来却是有不错的反馈。
这是非常明显的双标。展现出市场极其混乱的一面:只要愿意,总能找到乐观的理由,也总能找到看淡的借口。
其实,今年以来四家公司的走势,已经对这种“混乱”反映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押注微软和Meta“财报超预期”的投资者预测对了事实,却在之后的一天蒙受巨大的损失?为什么一年以来,无论是AI战略卡位,还是实际财务表现都看起来更好的微软的股价却是四家里表现最差的?
“基本面研究”错了吗?
表面看,当然没有:
1、Google表现好是因为云增和利润增速都大超预期,很基本面;
2、Amazon虽然表现中规中矩,但是展望挺乐观,很基本面;
3、微软虽然各项指标都比市场预期的好一点,但是对云业务的增长展望环比增速是下降的,也很基本面;
4、Meta虽然财报都好,但是“激进”的资本开支却还是体现不出对应的AI收入的前景,这就更基本面了。
然而,这是基于市场表现后的“基本面”层面的解释,而不是可以投资决策可以参照的所谓基本面事实。
今年以来的市场,无论是关于AI及科技方面的“博弈”,还是关于“降息预期”方面的反复,甚至最近一段时间对大选结果的“提前交易”。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对于某件未来事件(财务表现,降息幅度,等等)进行准确预测就是所谓“基本面研究”的话,对于超过99.99%的市场参与者而言,都是无意义的:
1、所有人都知道数据的重要性,但是在“权威”面前,我们甚至“质疑”数据的资格都没有;
2、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时今日,所有新信息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遍全球,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是信息的接收方和“二道贩子”;
3、信息的交易价值会在甚至一两分钟内快速衰减,然后等待下一个可以引起波动的“新信息”;
其实,至少过去几十年来,乐观的财报后股价却下跌,或者预期兑现后价格反向波动本来就是市场常态。真正产生变化的恰恰是上面三条:
“真正的信息源”只掌握在极少数手中,自媒体提供了“公平”外衣下压倒性的信息传播优势,所谓“专业人士”和“普通人”都是一样的。所谓“专业人士”越来越成为合法的“信息二道贩子”和“噪音制造者”。
问题是,任何人都能够以零成本直接触达到这些“二手信息”和“噪音”的最初源头。
对于短期确定时间会发生的不确定事件,比如财报,数据,政策决定等,能做的只可以是“策略应对”,但是在这点上,机器已经做的比人好了很多。无论是不同场景赔率的计算,市场运动下的快速头寸调整,算法至少已经占据了海外市场的主流。
至于市场波动里一到三个月的所谓短中期,其实绝大部分的增量投资价值都被短期波动消减了。真正有意义的研究更多是中长期的基于“第一性原理”和逻辑的通盘思考。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会看到上述四家公司表现背后的考量:
1、Google云增长中,基于Gemini生态的服务订阅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模型是自己的,应用整合的又很好,稳定的增量;同时,这些服务背后的成本更多对应自有TPU算力,不仅可控,还可以最大化利用;
2、微软当然靠OpenAI带来巨大收益,可是微软的GPU算力都被OpenAI和其他大企业占据,所以微软总是声称“需求很强,但是容量总是受限”。在Office Copilot不断低于预期的背景下,微软的“云服务”等于是客户端的长单,相比Google和Amazon,几乎没有弹性;
3、Meta在AI战略上很激进,激进的资本开支,“开放权重”的LlaMa模型,但是,Meta没有可见的在AI服务上带来收入的场景,长期都不会有;我很喜欢扎克伯格亲自下场后Meta的魄力,可是,其实广告收入跟AI应用落地并不自洽;
4、Amazon有最好的云服务生态,在模型不缺的年代,中性化的一站式云服务(不担心跟云服务商竞争,不担心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随时可迁移服务)会是企业用户更偏好的选择;
上面这些长期因素贯穿今年,看起来也是影响到股价表现的最重要基础因素;上面这些,都是“马后炮”。
可惜,在“不管自己是不是一手信息来源,不管自己之前说的对不对”,总之,要高频度给人制造“每次都是如我预期一样,我永远正确”印象的“路径依赖”下,上面的中长期原因都是“有的没的”。
既不像快餐一样可见即可得,准确率还低的惊人。
生意面前,选择很容易做的。那就承受越来越卷的结果就好了。
PS:此时已非昨日,市场显然在关心科技公司的“业务透明度”了,不是信息披露层面的问题,而是业务本身的“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