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被一个小伙伴感动了,她的ID是Chen。我觉得她特别了解我,因为她发了自己做的幕布思考图给我,其中有这样一个部分:
这是她对我的评价,而每个收起来节点
(上图有灰色底圈的节点)
中,都有我微信公众号上对应的文章。图片很长,为了查看方便,我只是展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我觉得我遇到了一个知己,她仿佛知道我的一切,而这一切,我都公开写在公众号里了,只有她从这个角度看我。
来看看这件事的起因:前天我的推送中(详见《
你把期待当目标,目标能达成才怪呢
》的最后部分),我提到要整理公众号文章,并形成树状 + 网状结构,便于大家查阅方便。当天,我邀请了几个伙伴帮我来做这件事,后宫团里比较活跃,有十几个伙伴纷纷加入,这其中并没有Chen。
而今天,她发来这样一段内容给我:
你知道么,她还是因为这周考试,所以才提供了这样的作品:幕布文档和表格文件,不要觉得这两份资料的整理很简单,那需要阅读我从2016年12月16日起至今天推送的140+篇文章,字数约为40w字。注意,
她只用了三天的时间,还是因为要考试,并不能报名参加整理活动
。
再多截张图,你知道她给我的Excel表格里面嘛,把我的文章分析了个遍!
这绝对是积极主动的典范,她符合积极主动的一切要求(详见:《
积极主动,一切成长的第一保障
》),此外她还符合6大元规范的刻意练习、作品声音、利他主义、同侪力量等规范!
我很早就知道Chen的,了解她主要有两个渠道:
•
她是我后宫团的伙伴,加入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她很少在群里发言,我在后宫团基本上没有和她直接交流;
•
在IP营大脑群,秋叶大叔和小荻老师几次谈起,Chen很不错,做会诊资料整理做得很好。
这是我对她的所有了解,再没有其他的了。所以,正是因为这强烈的冲击和对比,让我对她印象深刻。很好,她把握了一次成为插件的机会,直接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痕迹。
因为Chen的出色表现,我就把她的截图和成果分发到了公司群、后宫团群、还有几个朋友,绝大多数人都表示称赞,毕竟,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但是有两个人说了这样的话:“
哼,他们玩的这些,我早就玩过了!
”这句话,激活了脑海中尘封的一段往事。
2015年下半年,我觉得自己太牛X了,前两年自己一个人,随便就赚到钱了。虽然,2015年收入有点往下掉,但是,还是有百万级别的收入啊,当我看着那些搞21天训练营的、拼命打卡的、各种全新社群的人,我都是一句话:“
哼,他们玩的这些东西,我早就玩过了!
”。
你知道么,说出这句话之后感觉好爽啊!那种舒适感、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让我开始沉溺于其中。而被我看不起、鄙视,让我有偏见的还包括行动派、熊猫书院、朝夕日历……
尼玛,写到这里,我就想跟我自己说:太蠢了,蠢爆了!就是因为当时那么蠢,导致后续连续一年持续掉坑!
好不容易从坑里爬出来,遍体鳞伤反思的时候,我才发现:
鄙视、偏见会给自己带来最可怕的失败
!而这句话——“哼,他们玩的这些东西,我早就玩过了!”就是鄙视和偏见的信号!
这句话的本质表明:
说话人生活在过去,而不是当下
。麻烦就麻烦在“早就”这两个字,毕竟现在已经不是“早就”了,事情已经变化了。同样是做21天打卡训练营的人,如果现在还能活下来,并且传播到别人的耳朵里,一定有过人之处!因为,现在搞21天训练营,还要有人去参加,要比之前难太多了。
如果活在过去,而不是当下,就会诱发一个结果:
封闭
。当发现有人比自己好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让自己退回舒适区,用随意的一句话换的一劳永逸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太爽了,爽得让自己忘记了目标和方向,爽得无法再承受一点点压力,未来再遇到挑战,就会用奇怪的鄙视和抱怨去对待,而放弃了真正成长的可能。这种虚假的安全感会蔓延到各种不同的领域,最终让你形成格局,一直困在过去看似美好的虚像之中,只会把你往深渊里拽,越来越深。
创业者最害怕的就是丧失信息、知识、机会的输入,而鄙视和偏见正是这样的利器,斩断你跟更多可能性的关联。面对任何超越自己的人,
必须去分析他超越自己的关键原因是什么,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和失败,对方一定做对了什么
,即便那件事你确实玩过,而且玩得很熟悉!
我有个导师,他在这个方面——开放心态、持续深耕,表现的极其突出、优异,即便他已经是一个大叔了,他比年轻人都拼!
他才不管自己以前有没有玩过,他只关心自己现在玩得是不是自己能力范围的最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