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评互联网
★☆用互联网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评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技术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街声音乐2025招聘! ·  昨天  
金色旋风  ·  AI代写剧本,100块起步,卖了300万! ·  昨天  
金色旋风  ·  AI代写剧本,100块起步,卖了300万!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中国科大李木军团队 ACS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评互联网

为什么新国标将VOCs监测口“前6后3”改为“前4后2”?

环评互联网  · 公众号  ·  · 2025-02-23 12:00

正文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 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 》(HJ 1405-2024),将废气污染源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从我国各项环境标准中提出的“前6后3”、“前4后2”和“前1.5后1.5”3种情形统一 为满足“前4后2” ,该标准将在2027年1月1日实施,给了大家2年的过渡期。从现在开始,在VOCs废气排放烟囱中关于采样点的设置需要更新过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这么改?有什么好处?



【国内现状---改造成本】

从标准编制组组织对全国8个省份、22个地市的5084个废气排放口开展了调研来看,统计了其直管段长度和现有监测断面位置,结果显示,2334个废气排放口能够满足“前6后3”的要求,占比45.9%;
4022个排放口能够满足“前4后2”的要求,占比79.1%;
4770个排放口能够满足“前1.5后1.5”的要求,占比93.8%;
4261个排放口能够满足“前2后1”的要求,占比83.8%。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如果 都要求按照“前6后3”的模式进行改造,有超过一半的监测点位都需要进行改造,工程量大,且部分点位缺少整改条件;按照“前4后2”的要求进行改造,仅有约20%的点位需要改造,工程量相对较小,技术可行性较高。

【改造需求---企业负担】

生态环境部于2015年和2019年先后发布《关于做好煤电机组达到燃机排放水平环保改造示范项目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办〔2015〕60号)和《 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技术指南 》(环大气〔2019〕922号),这两个文件都对监测点位 提出了满足“前4后2”的要求 。近年来,大量火电、钢铁企业为达到超低排放要求,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按照“前4后2”的要求进行了监测点位规范化改造,如再提出更严格的“前6后3”,这些企业将要在短期内继续进行二次改造,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科学合理-流场模拟】

为评估不同流速情况、变径形式下,直管段长度对监测断面流场分布情况的影响,标准编制组采用流体力学研究中常用的COMSOLMultiphysics模型,对我国各项环境标准中提出的 “前6后3”、“前4后2”、“前1.5后1.5”3种情形,并新增“前2后1”情形,共4种情景进行模拟, 评估不同情况下监测断面的流场分布均匀程度。如下表:

图片 图片出自HJ1405-2024编制说明

根据模型模拟结果,监测断面的流速分布图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片

图片出自HJ1405-2024编制说明


从流场模拟图可以定性看出,在5m/s流速下,无论是前弯管后排放还是前弯管后弯管2种情景, 前6后3、前4后2的流速分布均匀度均略优于前1.5后1.5和前2后1。

那为什么选择前4后2而不是前6后3呢?

为定量评价监测断面流速分布均匀程度, 分别计算得到各个情景下, 断面4629个点流速,并计算点流速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小,说明断面流速分布均匀性越高 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