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癌:①
大体
病理分型:
块状型(最常见)
;结节型;弥漫型。
②
组织
病理分型:
肝细胞癌(最多见)
;肝内胆管细胞癌。
2.肝癌=
乙肝感染(最常见)
+肝区疼痛+肝脏进行性增大+
AFP增高
+首选
B超
+金标准
肝穿刺活检
。
3.肝衰竭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首要因素)、
药物性肝损伤。
4.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肝移植
。
5.Calot三角(胆囊三角):由
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
所构成的三角区域。
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
常在此区经过。
6.胆囊结石=右上腹
胆绞痛(典型症状)
+向右肩部放射+
首选:
-lanrenyikao
B超
见强回声团。
7.胆囊结石:①无症状胆囊结石多采取观察。
②合并胆囊炎:
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首选)
。
8.急性胆囊炎=右上腹疼痛+向右肩部放射+
Murphy(+)+ 首选B超 见胆囊壁增厚(双边征)。
9.急性胆囊炎治疗
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10.胆管炎=
Charcot 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1.Hp相关胃炎:
四联疗法,1种PPI+2种抗生素+铋剂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疗程为10~14天。
12.肝硬化我国最常见的病因
乙型肝炎
;组织病理特点
肝假小叶代替肝小叶
。
13.①胃溃疡(GU)以
黏膜屏障防御功能降低
为主要机制;
②十二指肠溃疡(DU)以
高胃酸分泌
起主导作用。
14.①胃溃疡=上腹周期性疼痛+
餐后痛(进食→疼痛→缓解)
+胃窦小弯侧、胃角
②十二指肠溃疡=上腹周期性疼痛+
饥饿痛或夜间痛(疼痛→进食→缓解)
-lanrenyikao
+十二指肠球部
15、消化性溃疡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穿孔(首选立位腹部X线片)
、梗阻、癌变
16.消化性溃疡术后晚期并发症:
①早期倾倒综合征:发生在餐后30min,出现短暂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②晚期倾倒综合征:餐后2~4小时发生;胰岛素分泌增多导致反应性低血糖。
17.胃癌=中老年人+上腹不规律疼痛+上腹部偏右扪及肿块+消瘦+
检查胃镜+活检
。
18.肝硬化=
假小叶形成
+低热、乏力+黄疸+
检查:肝穿刺活检
19.①腹腔积液:
-lanrenyikao
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表现;
②门静脉压升高最特征的表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0.蜘蛛痣易发生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
面部、颈部、上胸部、肩部及上肢
。
21.肝硬化
最常见
的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
最严重
的并发症:
肝性脑病
。
22.门静脉高压=肝病病史+脾大+腹水+
前腹壁静脉曲张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3.门静脉高压术式:
断流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常用的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需离断
胃后
静脉、
胃短
静脉、
冠状
静脉、
左膈
下静脉。
24.肝性脑病=
肝硬化病史
+意识障碍+
血氨升高。
25.肝性脑病
诱因
:
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腔积液
、高蛋白饮食。
26.肝性脑病治疗:
①
禁用肥皂水灌肠
。
②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lanrenyikao
常用
L-鸟氨酸-L-天冬氨酸。
③调节神经递质:
氟马西尼
(对部分3-4期有促醒作用)。
27.细菌性肝脓肿=细菌感染史+寒颤、高热+脓腔呈多发,
黄白色脓液
+首选抗生素治疗。
28.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感染史+肝区疼痛+脓腔呈单发,
巧克力酱样脓液
+首选
甲硝唑
治疗。
29.肝脓肿:
①
B超检查(首选):肝内液性暗区;
②
诊断性穿刺(确诊)
30.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
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LES一过性松弛延长)
。
31.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烧心+抗酸(PPI)治疗有效+
首选胃镜检查
32.胃食管反流病
首选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消化道出血。
33.食管癌好发部位为食管中段。
-lanrenyikao
最常见的病理是鳞癌。
34.食管癌=中老年人+
哽咽感/进行性吞咽困难
+消瘦、贫血+首选
胃镜检查
。
35.急性胃炎=
NSAIDs
/应激+上腹痛+呕血、黑便+
首选胃镜检查
。
36.急性胃炎首选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PPI)
(奥美拉唑)。
37.幽门螺杆菌检测:
①快速尿素酶试验:侵入性首选。
②活组织Hp培养:金标准,仅用于科研。
③
13C、14C尿素呼气试验:临床确诊及术后复查首选。
38.慢性萎缩性
A型
胃炎=
抗壁细胞抗体(+)
+胃体发病+胃酸减少+
贫血。
慢性萎缩性
B型
胃炎=
幽门螺杆菌(+)
+胃窦发病+胃酸正常+
不贫血。
39.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胃镜显示黏膜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
40.肝外胆管结石:
B超(首选)
;并发感染时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
4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Reynolds 五联征=
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4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B超(首选)
。手术治疗:
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进行胆道减压
。
43.急性胰腺炎 ①病因:胆石症及胆道感染(主要病因)。②诱因:暴饮暴食。
44.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
-lanrenyikao
胰酶被自身激活后,
胰酶消化自身胰腺
,腺泡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胰腺炎。
45.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饮酒+中左上腹部疼痛,向背部放射+ Grey-Turner征、Cullen征阳性
46.急性胰腺炎辅助检查:
①
血清淀粉酶(最常用)
:2~12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持续3~5天;
②影像学
首选、普查:B超
;
③
确诊:CT
;
④
评估坏死程度:强化CT
。
47.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
减少胰酶分泌:奥曲肽;抑制胰酶活性:抑肽酶。
手术方式:
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
48.胰腺癌=
腹痛(首发症状)
+进行性加重的黄疸+CA-199升高+
Courvoisier (库瓦济埃)征
+90%为导管腺癌
49.胰腺癌:
①实验室检查:CA-199升高。
②
首选、确诊:CT
;
③手术术前评估:强化CT。
50.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最常用的根治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
。
51.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
:轻型患者。
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中、重度患者。
52.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脓血便+多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病变弥漫性分布+抗生素无效
53.溃疡性结肠炎辅助检查:
结肠镜检查(确诊)。重症病人不做钡餐
。
54.肠梗阻=
痛吐胀闭
+
-lanrenyikao
检查首选立位腹部X线片。
55.
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
: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狭小或不通+
阵发性腹痛
56.动力性肠梗阻:
肠蠕动消失或肠管痉挛
+持续性胀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溢出性呕吐。
57.高位性肠梗阻:
呕吐较早、频繁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胀不明显。
58.低位性肠梗阻:
呕吐晚、次数少
,
呕吐物有粪臭味
,X线扩张的肠袢在腹中部,呈“
阶梯状
”排列。
59.结肠癌
好发部位:乙状结肠;最常见病理:腺癌。
60.结肠癌最有价值的检查:
结肠镜+活检
。
61.
继发性肠结核(多见)
:最常见的原发病变为肺结核。
62.①溃疡型肠结核=右下腹疼痛+腹泻+低热盗汗
②增生型肠结核=右下腹疼痛+便秘+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
63.肠结核X线钡餐:
溃疡型肠结核呈“激惹征”
;增生型肠黏膜呈结节状改变。
64.
结肠镜检查+活检(最有价值)
:发现
干酪样
坏死物质。
65.阑尾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麦氏点(McBurney点)
。
66.急性阑尾炎病因:
阑尾管腔阻塞(最常见)
。
67.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
68.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感染(最常见)、出血、粘连性肠梗阻。
69.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压痛点偏向上外侧,压痛和肌紧张体征不明显,腹膜炎易在腹腔内扩散,易流产、早产。
70.婴幼儿急性阑尾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容易缺血坏死、穿孔。
71.齿状线以上:
内脏黏膜(无痛觉)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内脏神经)+直肠上、下动脉
齿状线以下:皮肤(痛觉敏锐)+
受体神经(阴部神经)
+肛管动脉
72.肛裂=
排便二次疼痛
+
肛裂三联征
(乳头肥大、前哨痔、肛裂)。
73.肛裂:
视诊(首选检查)
;好发部位:后正中线。
74.
肛周脓肿(最常见)
=肛门周围红肿热痛+波动感+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75.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全身感染症状明显+持续性胀痛+肛门指诊患侧有深压痛或波动感。
76.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全身中毒症状+
直肠坠胀感,便意不尽
+直肠指诊可触及隆起及波动感。
77.肛瘘=
肛门周围单个或多个外瘘口
+排除脓性分泌物
78.肛瘘手术关键:
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
,防止肛门失禁。
79.内痔=无痛+间歇性便后出血+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
-lanrenyikao
+蹲位时有肿物脱出
80.外痔=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瘙痒
81.血栓性外痔=肛周暗紫色长条圆形肿物+表面皮肤水肿+痔硬+肛门剧痛
82.直肠癌=排便不尽感+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变形
83.直肠癌检查:
直肠指检(首选方法)
;大便潜血试验(早期发现);
纤维结肠镜+活检(确诊检查)
。
84.直肠癌治疗:
①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
②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腹膜折返以上的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