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繁复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对疫苗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进行把控。鉴于这一现实需求,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于2024年4月12日正式在官网发布了《疫苗临床试验现场实施质量控制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意见征集将于2024年5月11日截止。该指南提供了疫苗临床试验现场实施质量控制工作的管理分级、人员资质、质控内容、质控流程、质控计划、质控实施、问题分析及处理等实施标准。适用于疫苗临床试验的试验现场开展疫苗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疫苗临床试验对质量控制的相关法规要求
疫苗临床试验作为疫苗研发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保障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试验过程的严谨与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对试验现场制定了详尽且严格的法规要求。质量控制,作为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技术和活动,确保临床试验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既定的质量要求。以下是对疫苗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中质量控制相关要求的梳理:
(1) 2013年10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疫苗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对疫苗临床试验的规范与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该文件,负责机构需向总局申请资格认定,获批后方可组织试验,并负责管理与质控。试验前,负责机构还需制定统一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各试验现场严格执行。此外,临床试验质控员在项目协调员的协助下,对现场质控工作进行管理,确保试验流程符合方案与GCP要求,包括受试者知情同意、疫苗管理、标本采集、不良事件核实以及数据修改规范等,从而保障试验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2) 2020年4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修订并发布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自同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强调,申办者需确保临床试验各环节的可操作性与简洁性,避免流程和数据采集过于复杂。试验方案及相关文件应清晰、一致。规范明确,申办者可委托合同研究组织执行部分或全部工作,但申办者仍为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的最终责任人,需监督受托组织的工作。申办者还需制定、实施并更新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试验全程严格遵循质量管理标准,数据处理各阶段均有质量控制,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处理过程的正确性。
(3)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规定》是国家药监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11月29日联合发布的重要文件,并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定明确指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应设立或指定专门的药物临床试验组织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药物临床试验的立项、试验用药品、资料及质量管理等工作,旨在持续提升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水平。同时,第十四条强调,主要研究者应全面监督临床试验的实施过程,确保各研究人员履行职责,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质量管理,从而保障试验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这些规定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行为,提升试验质量,为药物研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二、临床试验现场质量控制实施要点
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的循环质控流程模式对项目质量进行闭环把控。临床试验现场质量控制组织管理图(示例图)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