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rson_Ho,作者授权早读课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简书ID:Carson_Ho。
编辑:Dva。
今天我将从产品的角度,带大家去认识一下小程序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并解决大家最关心的:我该开发微信“小程序”还是App?
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来描述小程序的形态和使用流程,本文将不再阐述。
目录
1. 小程序是什么?
2. 互联网从业者该如何对待小程序
通过上面的描述,你大概了解到小程序是什么了,那么:
请看下面分析:
2.1 对于用户
2.2 对于开发者
2.3 对于产品策划者
2.4 对于产品运营者
如何做好用户留存和用户维系更是一大难点
这个预测正确吗?具体请参考App应用分发市场的发展轨迹。
2.5 总结
小程序是WebApp和原生App的一种中间产品形态:在开发成本和性能体验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对于开发者、产品/运营者有机遇也有挑战,具体情况要看具体操盘。
对于用户来说,小程序是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最后目的还是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变化的需求。
3. 小程序的应用场景
在了解其功能和特点后,那么,小程序适用于什么需求场景呢?请看下图:四象限需求层次图:
横轴=需求刚性,纵轴=需求频次,象限=需求类别。
3.1 象限1:高频、刚需
对于高频、刚需的使用场景,由于用户使用频次很高,对于产品形态要求:
小程序并不使用高频、刚需的使用场景,因为小程序:
结论:小程序不适用于高频、刚需的需求场景,该场景下应采用原生App。
3.2 象限2:高频、非刚需
对于高频、非刚需的使用场景,由于里面涉及的产品类型较多(内容型、工具型、社区型、游戏型),要试情况而定:
当然你也可以先用订阅号或服务号进行导流
小程序不允许做游戏。
假如野心足够大,有足够的战略布局成为平台级产品的话,如美图秀秀,可以先做小程序,再导流到原生App
特别提到:
结论
对于高频、非刚需的使用场景,采用的产品形态试情况而定,小程序主要适用于:
偏工具的内容型产品
日常工具类产品
社区类产品(作为导流作用)
创业者进行MVP产品形式的探索
3.3 象限3:低频、非刚需
对于低频、非刚需需求,基本是属于小众的需求,一般有两种情况:
开发者自身兴趣 / 专业级产品,面向某领域专业用户。
3.4 象限4:低频、刚需
对于低频、刚需的需求场景,这里涵盖了大量长尾的生活服务需求,比如说各种旅游需求、各种上门服务等等。这类长尾需求的现状是:
是的,这类长尾需求的的解决方案正是处于原生App和订阅号 / 服务号 进退两难的地步,而小程序是WebApp和原生App的一种中间产品形态:在开发成本和性能体验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所以说,小程序正好是解决这样需求场景的解决方案。
结论:小程序非常适用于低频、刚需的长尾生活服务需求。
3.5 总结
小程序场景总结:(以按优先级排序)
基本涵盖所有低频、刚需的长尾生活服务需求场景
初创企业进行产品模式的探索
作为增量渠道,为原生App进行导流
小部分高频、非刚需场景
具体看下图:
我上面说得对吗?请看:
网上整理的微信小程序首批发布名单(有点长)
4. 小程序的初衷
同样作为产品人,我一直坚持做产品的信仰:勿忘初衷。对于腾讯、对于微信、对于张小龙我相信亦是一样:连接一切。
微信作为腾讯的拳头产品,自然担任着这种重要任务,我们先来看下微信的发展历程:
微信1.0
目的:连接人与人
功能形式:即时通讯、摇一摇、朋友圈和附近的人
微信2.0
目的:连接人与信息
功能形式:订阅号、朋友圈热文搜索
微信3.0
目的:连接人与服务
功能形式:企业号、服务号
显然,微信对于1.0时代和2.0时代的任务已经完成得无可挑剔,堪称现象级产品策略和操盘。
但是,对于微信3.0 连接人与服务呢?微信为搭建连接人与服务平台试过了微信服务号,微信企业号,然而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通过上面的四象限需求场景分析,你会发现,服务号作为产品解决方案的需求场景基本被小程序所取代。
所以,小程序颠覆的并不是原生App,而是服务号。
请你把上面把小程序的作为解决方案的需求场景换成服务号,你会相信便是现在市场现状。
虽然原生App的应用场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原生App的需求场景依旧无法被取代。
腾讯又一次颠覆了自己,就像当年微信颠覆QQ一样。
再加上日常增显的用户关于长尾生活服务的需求:
是的,这类长尾需求的的解决方案正是处于原生App和订阅号 / 服务号 进退两难的地步,而小程序是WebApp和原生App的一种中间产品形态:在开发成本和性能体验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所以说,小程序正好是解决这样需求场景的解决方案。
于是,在我看来,微信开发小程序的初衷是:
从公司战略(初衷)出发,小程序实际上是微信在服务号的基础上对提高企业服务能力的一次尝试,更进一步连接人与服务。
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解决”大量使用频次过低(一个月甚至半年才1、两次)的原生App却占据着手机大量内存“+“WebApp性能无法满足生活服务需求”的问题,为了囊括市场大量高频、非刚需的长尾生活服务需求场景,将用户与服务进行对接,更进一步连接人与服务
从小程序的入口来看,扫一扫只能线下,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小程序是希望重新定义线上产品与线下服务场景的连接。
这一举措会让微信支付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频的使用。
分析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什么场景下我该开发微信“小程序”,什么场景下该开发原生App。
5. 碎碎念
5.1 App是不是不用活了?
每当一种新技术的出现,人们往往会将其与之前技术对比,并采用”非此即彼“的做法。
一般出现上面这种言论的人,基本上是开发者:前端 Vs 移动端 。
我先问个问题哈:
民国年代,人们基本以自行车代步;之后,当汽车甚至是飞机面世后,请问,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还存在吗?
相信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任何撇开需求场景而空谈解决方案都是没有意义的,小程序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出现。
同时,从上面四象限需求层次分析可以看出:
小程序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产品解决方案,微信是在鼓励H5开发,但依旧开放了App的接口能力,这说明未来H5和App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状态,应该是混合应用的趋势。
对于开发者、产品/运营者,要做的应该是正确判断需求场景,然后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更好地去服务用户。
而不是一味叫嚣App将死、开发小程序就足够了这些浮躁的言论。
5.2 小程序会不会成功?
早在微信做小程序之前,这种基于H5的“轻应用”模式已经被国内几家巨头所尝试。
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原因主要是:
“轻应用分发平台”、“网页应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主产品的属性认知和使用场景:
但是,对于微信来说:
所以说,微信一定会成功吗?我觉得倒不一定。
但是,假设有一天,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在“轻应用”领域上取得成功的,我相信一定是微信。
最后再唠叨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