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以来,和善乐数云书院课程班已圆满举办七期。与此同时,团队教师们足迹遍及包头、成都、兰州,开展了古算学等系列课程的线下面授。云书院课程的深度推广,让更多家庭快捷有效地实证、体悟到了传统数文化的魅力。为方便期待了解和学习
“
和善乐数
”
教育系统课程的朋友修习,第八期云书院拟于近日开班,详情如下:
修习日期
:5月18日-6月7日,共21天
,欢迎新老朋友进群交流学习。
授课方式
:线上共修
共修时间
:每日清晨5:00-5:30
学习用品准备
:专用笔记本、圆规、直尺、铅笔、彩色铅笔或中性笔。
温馨提示
:和善乐数修习群坚持淘汰原则,累计3次迟到、不按要求提交作业、违反群规定者将被停止共修。清退者恕不退费,报名须谨慎。
联系老师
:任老师
附:
往期学员精美图文分享:
包头李国兴妈妈:
听老师讲
:
“
执古御今,勾三股四弦五
”
一直不能深入理解其义理,只能停留在文字和概念中,不知道在生活中具体怎么应用。今天上午老师再次给我们重申这个概念,并让我们实操,结果太出乎意料了。根据勾股定理,一块平面的布头摇身一变成了立体的算盘包。深深为老师的这套实修实证的教学模式震撼,数学对每个人太重要了,无处不在。大到科学家,小到过家家,都需要数学的思想才能呈现完美结果。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数学,有了数学思想指导,通过勤劳的双手,我们才会成为生活的能工巧匠,才能把生活装点的更加完美
!
通过数学修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数文化的价值,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
数学会让我们成为真正美丽的女人,出则传播文化,入则成为有文化、会生活的妈妈。
包头贺丽婷
:我是来自包头的一位16岁男孩的妈妈,也是一名中学教师。在遇到和善乐数团队之前,无论作为妈妈还是作为老师,我对教育都充满了困惑,面对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学生,我总有一种无力感,今年1月份,通过闫祖华、王珊珊老师引领,我进入和善乐数云书院开始修习,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了。和善乐数注重少说多做、实证实修,这正是我多年来一直逃避也因此一直障碍我的事情。从那一天起到今天,我已经连续早起晨修114天,感觉收获满满,受益匪浅。第一次面授是正月十二,老师的一个
“
和
”
的思想就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停止了纠结,这才是真教育。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
河图》《洛书》《易经》等的介绍以及对中国自然科学背后的阴阳五行理论的解读,让我顿时清晰起来。原来,作为中国人更适合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全息思维,逻辑思维不适合我们,至少不适合我。通过前面两期云书院修习和几次面授,我深深感受到这套文化体系的魅力所在。这期云书院我又来了,我在慢慢感受和善乐数的理念
——
教育是信仰,学习是修炼,状态是快乐,目标是通达。感恩遇见!感恩各位老师和同修!
四川曾奕歌妈妈:
不惑之年前,人生有了第一个非在校持续学习的
35
天。
在这
35
天里,跟随和善乐数团队的老师共同学习《周髀算经》、阴阳五行、九九八十一图、《河图》《洛书》、宇宙空间模型等经典数图理论,以及通过抄经、观图、画图等修炼功夫反复领悟、实证实修数图文化。
不知不觉
35
天已结束,我也积累了厚厚的一本笔录。翻看这份可贵的笔记,从前到后细看字体图形感悟,回忆着当时自己在凌晨五点灯光下学习的画面,感叹着任何事情坚持的可贵。字里行间中,有的流露着浮躁,有的展现着虔诚,有的传达着崇敬,有的弥漫着不解,有的彰显着醍醐灌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古数学追根溯源,了解了很多事物和数学之间的联系。以前貌似毫不相干的两物体,以数学为桥梁,其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善乐数通过多种方法实证实修,让数学不再是一道道枯燥乏味的难题,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美妙艺术。它是宇宙通用的语言,在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