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教授:近年来,肺血管疾病日益受到关注。肺血管介入技术是近5-10年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肺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肺血管介入领域仍有很多有待开拓的方向。其中,影像学技术在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辅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造影、磁共振(MR)及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等在肺血管肿瘤和血管炎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另外,当前在心血管领域成熟应用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简称OCT)等血管腔内成像设备在肺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鉴于肺血管与心血管在解剖结构上的差异,部分设备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良以满足肺血管介入的需求。因此,影像学技术在肺血管疾病的诊治中至关重要。
未来肺血管疾病的管理和肺血管介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有哪些?
洪城教授:肺血管疾病涉及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及风湿免疫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未来基因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是肺血管疾病研究的重点方向,例如肺动脉高压作为常见的肺血管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可利用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对寻找疾病治疗靶点有所助益,也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和基因治疗等提供基础。此外,中药在治疗肺动脉高压中也具有一定潜力,研究中药成分及分子机制或可带来新的突破。
在肺血管介入领域,当前缺乏专用的器械,如导管、球囊和导丝,现有设备多来自心内科或外周血管领域。由于肺血管与外周血管和心血管的解剖结构不同,且肺血管与心血管病变的类型也有所差异(前者以慢性血栓为主,后者以脂质斑块为主)。因此亟待开发适用于肺血管的专用设备。肺血管介入治疗是一个方兴未艾且充满生命力的学科,值得深入研究与开拓。
洪城教授:肺血管领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以肺动脉高压为例,其成因可能与风湿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这类疾病可引发全身性病变,包括肺血管的重构。血管重构导致血管狭窄阻塞,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既要控制肺动脉压力,又要控制风湿疾病,同时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风湿疾病也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因此,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和评估需要呼吸科、心内科和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的协作。综上,多学科联合治疗对于肺血管疾病的管理至关重要。
肺血管疾病的管理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多个学科疾病的共同管理。肺血管介入技术的开展为肺血管疾病的管理带来更多可能性,与此同时,肺血管介入技术及相关设备仍在不断研发中。此外,鉴于肺血管疾病的复杂性,跨学科合作必不可少。未来,随着肺血管介入技术进一步的开拓与创新,以及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我们期待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更优的治疗疗效。
洪城教授诚邀您
经验分享,智慧启迪,共赋大呼吸新未来!